AMZ123获悉,日前,据外媒报道,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众多美国企业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多位依赖中国出口和制造的亚马逊卖家表示,关税政策将严重侵蚀利润,甚至威胁到未来的持续运营。
Casey Ames是亚马逊美国站的一位卖家,拥有10名员工,其品牌Harkla主要销售感官秋千等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产品,同时也提供线上课程,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他表示,特朗普计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已从最初的104%上调至145%,将令公司在数月内遭遇重创。
Ames透露,一批原计划于6月中旬运达中国的库存订单原应缴4707美元关税,但在新税率下预计将超过19万美元,且可能进一步上升。Ames坦言,一旦如此,公司将被迫裁员过半,并关闭实体产品业务,仅保留线上教育部分维持运作。
Ames强调,巨额关税和供应链调整所需时间的缺失,使企业无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成本上升。而Ames的公司并非个例,美国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依赖在中国生产商品,并通过亚马逊等平台进行销售,已成为现代美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马逊数据显示,仅2023年,这类企业便在美国雇佣了近200万人。
另一位亚马逊卖家Lisa Lane同样面临困境。她所创办的Rinseroo品牌专注于销售一系列滑套式淋浴软管,产品在中国生产。她表示,对“关税能带动本土制造”的设想深感沮丧,认为现实中,美国缺乏足够的制造基础设施,且本土代工价格过高,难以与海外制造相匹配。
Lane指出,正是海外生产能力让小企业得以以合理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近期,她的两个集装箱在美国港口被扣查长达六周,造成严重供应链中断。这类延误使其难以维持足够库存应对市场需求。此外,港口检查加剧了整体交付周期的不确定性。
Lane估算,特朗普政策将使其企业年生产成本上升20万美元。若无法将成本转嫁,利润将受到直接打击。对于年收入500万美元的小企业而言,这样的增幅足以动摇其运营根基。面对特朗普最新提出的50%额外关税,加之中国反击性加征34%关税的背景,Lane表示,公司不打算独自承担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必须通过调价来维持运营。
位于华盛顿的配件厂商Plugable同样受到冲击。公司创始人Bernie Thompson表示,尽管近十年来已将大部分生产转向越南、台湾和泰国,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面临最新一轮关税影响。此前,Plugable就曾出于2018年关税政策调整的考虑而布局多元供应链。
4月2日后,Plugable不得不为部分进口产品承担远超利润的关税。Thompson指出,这些订单已是对制造合作伙伴的长期承诺,不得不履行。他还透露,卖家普遍为避免高关税加速空运,导致运输资源紧张。
Thompson称,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超过50名员工,高昂的关税不仅吞噬利润,还可能威胁就业稳定。他正试图在客户和员工之间找到平衡点,缓冲连锁效应。他同时强调,尽管期望未来能通过自动化提升本土生产力,但该路径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初见成效。
整体来看,当前局势凸显出美国中小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所处的关键却脆弱的地位。这些企业依靠自主设计、海外生产和平台销售维系运转,成为跨境电商生态的重要一环。然而,持续升级的贸易政策正迫使他们重新审视商业模式、供应链布局与成本结构。
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以高关税促使制造业回流,但现实中,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承担转移生产的巨大代价。对于多数依赖中国制造的美企而言,转移生产不仅面临成本增加,更缺乏快速实现的技术和产能支持。
未来,若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压,美国本土中小卖家的生存挑战还将更加严峻,而中国卖家也需警惕长期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准入与履约成本问题,提前做好多渠道布局与合规准备,以增强在全球市场的抗压能力。
作者✎ Rayna/AMZ123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amz123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