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万家外贸公司倒闭!亏损千百万后,这些老板还在“硬扛”......

微信公众号:海熹跨境人才
全文共1814 字,阅读需要10分钟
进入10月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势迅猛。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47跳涨至6.38,这意味着,外贸企业啥也没干,利润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疫情和汇率的冲击,在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海运费回落艰难、空集装箱依旧短缺、各种附加费横生、港口拥堵清关滞缓,许多外贸企业的利润底线被击碎,经受前所未有的煎熬。
从春节至3月30日,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注销的进出口外贸企业达到11660家。如今通过企查查再度查询,外贸企业注销数量高达4万多,其中包括广东老牌外贸纺织公司,1200多名员工的的大型玩具制造商......当然,也包括大大小小的那些外贸公司。
在2021年中旬时,有调查表示,在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况下24%的外贸人在硬扛,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比例可能已经大大增加。
“眼看着利润蒸发,外贸何去何从?硬抗究竟还能坚持多久?”这是今年许多外贸人的疑问。
据海熹跨境人才网了解,如今外贸行业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正在走向极致。
因为有些外贸企业并没有受到影响,生意依旧红热;有些外贸企业受到部分影响,销售额同比去年减少;而有些外贸企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主要以生产低客单价产品的传统外贸工厂为主,一方面他们销售渠道受限,不像转型成功的“新外贸玩家”能依托亚马逊、独立站等平台销售规避风险,另外一方面低客单价受到原材料影响的较为明显。
他们自我调侃道:“如果外贸是冰火两重天,我们已经是冰冻三尺了!”
海熹跨境人才网询问了多位外贸朋友,他们表示没有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客单价、渠道和品类的原因。但对于另外一些外贸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10月中旬,有外贸SOHO创业者无奈在社交平台写下自己多年来的创业艰苦。
经营做外贸生意大概有10年,曾经外贸生意红火,收入可观,但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亏了几百万,还负债几十万,36岁几乎一无所有,甚至还让母亲在外打工。
之后,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偿还了部分债务,但依旧有20万的债务。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一天能东山再起,于是,我几乎停掉了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每天守在电脑上开发业务,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甚至有时候觉得吃饭睡觉都是浪费时间,所以就狼吞虎咽的几口吃完,也不知道饭好吃不好吃,只为了填饱肚子不饿,吃饭间也想工作上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买包干粮,中午不去吃饭了,太浪费时间,就用干粮和茶来填饱肚子,关于午休,更是一种奢望。”
没有足够现金流实力的外贸创业者在疫情的影响下,风险增强,甚至仅在几个月就被击溃。但对于有些大型的外贸工厂来说,他们似乎也在这场风波中,苦苦支撑。
10月27日,据央视报道,浙江某外贸工厂的订单已经接到明年6月份了,他们的主要生产插座90%出口到欧洲。
但该外贸老板却说:“自己心里很慌,订单多了,利润却薄了,甚至生产越多,可能亏得越多,是因为生产插座的原材料价格坐上了直升机。”
据该老板在采访中透露,订单价格却无法轻易更改。眼下,每卖出一个白色插线板,就要亏损0.2元以上。
同样,某小家电外贸企业也遇到了相似的难题,2021新建成的装配厂房,总面积达9400平方米。可建成4个月来,并未按计划投产,这里一直空空荡荡。
而那些因为订单爆发,就新租厂房和购买设备的外贸老板,更是亏到裁员,停工......
2020年下半年以来,铜、钢、铝、发泡料、塑料、玻璃等工业原材料持续涨,给家电、厨卫的外贸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除此之外,还有和纺织有关的鞋服箱包类外贸公司。
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少外贸企业通过直播带货、转战国内电商渠道以及优化生产模式寻求自救。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更多的是关于“产业升级”的思考。
“那种轻松赚钱的上升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它也并不是‘钱途’将尽,最终大浪淘沙下来,专业过硬、业态新颖、紧跟时代的企业,仍然会赚到盆满钵满。”
对于外贸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不少外贸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影响,外贸未来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差异化、品牌化、供应链,创新力,都需要卖家自身有一定的体量,个人卖家的生存会愈发艰难。以前的中国凭着世界工厂的优势出口各种低附加值小商品,而今后也明显面临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