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线市场的发展综合症


2018年是印度创业生态的分水岭,Flipkart的收购唤起了投资者对后期创业公司的信任,投资者仍热衷于B2C的项目如,OYO、BYJU、Paytm Mall等,B2B占贸易份额大,如Udaan、Pine Labs等B2B初创公司同样获得了可观的投资。
现下来看,印度市场的刚性增长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信心,也有一些尴尬的处境要应对。
跨境消费者乐于购买境外更丰富多样化的产品。印度电商的新受众花更多时间在浏览和发现上,而不是有计划的消费。消费者多数是初次购买跨境产品,综合考虑质量、售后服务、运输、实用性等因素,通常购物周期更长。
印度消费者喜欢更平价的产品,同时要求很短的时效,难以出现高频次的消费,行为上趋向饱和,物流环节仍是2019年要解决的重点。由于印度初步营造了高速、低价的互联网环境,只要不断的涌进新用户,市场总体上会获得增长。
亚马逊和Flipkart的折扣以及分期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分期付款推动了在线支付的增长。Snapdeal创始人及CEO认为对这些买家来说,信贷将是推动其参与增长的关键因素,以及金融服务公司难以置信的机遇。每笔交易都在创造大量的数据——消费者评级、回报率、重复率、转化率等,综合这些因素将能为信誉良好的买家争取更好的福利。
卖家将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建立了信用记录,随之而来的是金融信用体系的滞后,今后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用户。
亚马逊和Flipkart其业务增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旗下品牌以及与其他品牌的联动作用,利用产品的独特性建立订单需求。收紧FDI电商政策将会对亚马逊和Flipkart的打击是沉重的,包括近期被推上风口的中国电商,暴露出了监管过剩和监管不完善的矛盾,跨境商家需要保持警醒。
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印度一方面朝着保护本土商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宽松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因此无法预测所谓“完善”是真正的填补监管漏洞还是控制市场化。印度企业家担心,监管过剩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商业摩擦,影响电商提供优势产品。
长期以来,人们对印度电商普遍存在三个常见的误解:
印度在电商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新市场,所以Uber和Ola最初都依赖低价和折扣抢占先机,意味着开始必须要投入大量的金钱。通过竞价产生了短暂的美好,很快暴露了诸如定价不够透明化、司机福利不到位等弊端。亚马逊和Flipkart在排灯节因为折扣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而全年多数情况是没有折扣的。90%的无组织零售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电商的便利程度不足以使它不可替代。
电商带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客户无法触摸到产品,对产品没有信任感;或存在欺诈型客户声称收到了错误的产品或未收到产品,印度尚且没有很好的机制处理此环节。为了建立信任,电商不得不为此推出一个宽松的退货政策,以致成本增加,跨境电商想必都在此吃了不少苦头。除此之外,面临宣传营销、物流配送等费用,获取客户的成本很高。
理论上科技能够扩大电商的影响力,而在进入电商市场,会发现有数百家商店经营着相似的或完全一样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要从这些商家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订单从仓库枢纽或国际航空发货,实体店中存在的不足如尺码不全、品种太少等问题,有望通过电商来解决,实际操作中,地理因素影响到库存、运输等也有多方面的难题没那么好处理。
当下境况的印度像患了青春期综合症,投资者正面对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症结,却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各种努力极容易打水漂,然而积极增长是个不争的事实。进入印度市场一定要做好持久战的打算。






















2018年是印度创业生态的分水岭,Flipkart的收购唤起了投资者对后期创业公司的信任,投资者仍热衷于B2C的项目如,OYO、BYJU、Paytm Mall等,B2B占贸易份额大,如Udaan、Pine Labs等B2B初创公司同样获得了可观的投资。
现下来看,印度市场的刚性增长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信心,也有一些尴尬的处境要应对。
跨境消费者乐于购买境外更丰富多样化的产品。印度电商的新受众花更多时间在浏览和发现上,而不是有计划的消费。消费者多数是初次购买跨境产品,综合考虑质量、售后服务、运输、实用性等因素,通常购物周期更长。
印度消费者喜欢更平价的产品,同时要求很短的时效,难以出现高频次的消费,行为上趋向饱和,物流环节仍是2019年要解决的重点。由于印度初步营造了高速、低价的互联网环境,只要不断的涌进新用户,市场总体上会获得增长。
亚马逊和Flipkart的折扣以及分期服务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分期付款推动了在线支付的增长。Snapdeal创始人及CEO认为对这些买家来说,信贷将是推动其参与增长的关键因素,以及金融服务公司难以置信的机遇。每笔交易都在创造大量的数据——消费者评级、回报率、重复率、转化率等,综合这些因素将能为信誉良好的买家争取更好的福利。
卖家将通过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建立了信用记录,随之而来的是金融信用体系的滞后,今后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培养用户。
亚马逊和Flipkart其业务增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旗下品牌以及与其他品牌的联动作用,利用产品的独特性建立订单需求。收紧FDI电商政策将会对亚马逊和Flipkart的打击是沉重的,包括近期被推上风口的中国电商,暴露出了监管过剩和监管不完善的矛盾,跨境商家需要保持警醒。
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印度一方面朝着保护本土商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宽松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因此无法预测所谓“完善”是真正的填补监管漏洞还是控制市场化。印度企业家担心,监管过剩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商业摩擦,影响电商提供优势产品。
长期以来,人们对印度电商普遍存在三个常见的误解:
印度在电商的各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新市场,所以Uber和Ola最初都依赖低价和折扣抢占先机,意味着开始必须要投入大量的金钱。通过竞价产生了短暂的美好,很快暴露了诸如定价不够透明化、司机福利不到位等弊端。亚马逊和Flipkart在排灯节因为折扣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而全年多数情况是没有折扣的。90%的无组织零售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电商的便利程度不足以使它不可替代。
电商带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客户无法触摸到产品,对产品没有信任感;或存在欺诈型客户声称收到了错误的产品或未收到产品,印度尚且没有很好的机制处理此环节。为了建立信任,电商不得不为此推出一个宽松的退货政策,以致成本增加,跨境电商想必都在此吃了不少苦头。除此之外,面临宣传营销、物流配送等费用,获取客户的成本很高。
理论上科技能够扩大电商的影响力,而在进入电商市场,会发现有数百家商店经营着相似的或完全一样的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要从这些商家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订单从仓库枢纽或国际航空发货,实体店中存在的不足如尺码不全、品种太少等问题,有望通过电商来解决,实际操作中,地理因素影响到库存、运输等也有多方面的难题没那么好处理。
当下境况的印度像患了青春期综合症,投资者正面对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症结,却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各种努力极容易打水漂,然而积极增长是个不争的事实。进入印度市场一定要做好持久战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