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海关发布警报:系统故障,关税“停征”?

美国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紧急警报,其用于豁免关税的申报系统突发故障,导致所有在4月5日至9日期间已启运的货物(包括中国及享受90天关税豁免国家的商品)无法正常申报关税,引发全球供应链不小的“混乱”。

行业内外对此次故障的成因众说纷纭: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频繁调整关税政策(例如对75国暂缓90天“对等关税”),短期内激增的海关订单量被指为压垮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尽管技术漏洞难以完全规避,但故障发生在关税政策密集落地的敏感期,暴露出美国海关对新政的响应能力已逼近极限。
📑4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中国部分商品税率飙升至145%。
📑4月9日:ACE系统突发故障,错误豁免符合“水上运输”条款货物的新增关税。
📑4月10日:CBP紧急修复系统,要求企业重新提交入境文件,并限期10天内补缴税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部分机构提出“战略缓冲论”,认为此次事件或是美国政府有意为之——通过制造短暂的“系统混乱期”,为全球贸易链重构和资本流向监控争取部署时间。这一推测虽尚无实据,却折射出当前国际经贸博弈的高度复杂性。
日前,针对美方自4月10日起将中国商品关税调升至145%的举措,中方同步采取对等反制,将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税率从84%提升至125%。
我国商务部对此明确回应:在现行关税壁垒下,美国商品在华市场空间已被挤压殆尽,若美方执意升级关税,中方将不再被动跟进。发言人直言,美方单边加税行为已陷入“数字通胀”怪圈,其经济实质影响趋近于零。
在此背景下,国内跨境行业对关税变动的敏感度显著下降。无论是官方表态还是企业反馈,“关税免疫”现象日益凸显——多位卖家坦言,当税率突破100%门槛后,104%、125%甚至145%的数值差异已失去实质意义。
加上特朗普政府以关税为谈判工具,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政策稳定性很低,卖家还需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利润空间,也可以考虑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