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关严查!这几类货物是“重点对象”

为配合国家出口管制战略部署,海关近期对部分进出口商品强化了查验机制。不少外贸企业对产品是否纳入监管范围存在困惑,现将海关重点核查的八大类产品整理如下,相关企业需重点关注合规申报要点。

01
稀土永磁产品
重点对象:
钐钴永磁材料、含铽或含镝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的初级产品,如片、瓦、环及磁组件等,均属于管制范畴,常见名称包括磁钢、磁环、磁石等;若经过深度加工形成电子元器件(如电机)或电子产品(如扬声器、耳机等),则不在管制范围内。
风险提醒:
若被查获违规,产品将被直接送检,并面临罚款及退运风险。作为战略资源,稀土材料备受国家重视,商务部已牵头建立专门的出口管制工作机制,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对此类产品实施严格监管。

02
金属材料
重点对象:钢铁、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制品。核查检测是否含有受出口管制的稀土元素。
核查重点: 含有稀土成分但未如实申报的产品将被送检。若检出含有受出口管制的稀土元素, 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退运风险。 国家出口管制机制已正式建立,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等相关部门已全面介入。违反出口管制法规的行为,很可能面临“行刑衔接”,入刑风险显著提升!

03
进口0关税率产品
重点对象: 享有0关税优惠的钢铝制品、金属制品、纸类等产品。
核查重点: 这些零关税产品也是海关监管的重点。海关系统设有专门的拦截参数,通过提高查验率来确认产品归类是否正确以及原产地证书是否有效。企业务必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以免因查验结果不符而遭受处罚。

04
出口0退税产品
重点对象: 所有出口0税率产品。
核查重点: 自 2007 年起,我国逐步取消了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主要涵盖资源类和高污染产品,如钢材、原木等原材料。这类出口零退税产品一直是海关监管的重点。由于出口零退税产品在税务环节需按 “视同内销” 征收增值税,因此海关对出口申报的真实性要求极高。部分企业为逃避 “视同内销” 的征税,可能会改用有退税率的编码进行申报,企图既能获得出口退税又能规避 “视同内销” 征税。然而,这种做法风险极大。海关有 3 年的稽查监管期,税务稽查期限更长。近期案例显示,有企业 2021 年的违规行为在 2025 年才被查处并处罚。因此,企业若冒险违规,最终可能面临海关和税务的双重处罚。

05
锂电池
重点对象: 亚硫酰氯、氯化亚砜、氧氯化硫等两用物项管控成分。
核查重点:关着重检查商品是否含有上述受管控的两用物项成分。通常会通过审查产品标签、执行标准以及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来进行甄别。对于锂电池出口企业,必须严格筛查原材料成分,一旦发现禁用成分,货物将被扣押并送检。
另外,除符合 188 条款的特殊情况外,锂电池通常被归类为危险货物,务必按照危险货物的运输规定进行操作。企业应准备充分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同时确保供应商提供危包证和商检证明,并且确认货物的标签和包装满足危险货物运输的标准,否则可能遭受海事部门的处罚。企业务必如实申报,切勿为了节省成本或图省事而采取夹带出口等违规行为。一旦被查获,不仅会受到海事和海关的双重处罚,还可能导致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降低企业信用评级,得不偿失。

06
刀具产品
重点对象:厨房用刀等各类可能涉及管制的刀具产品。
合规建议:出口前应充分了解产品,了解详细的刀具规格和参数:在出口前,详细记录刀具的各项参数,如刀身长度、刃口厚度、刀尖角度等,并确保这些参数符合非管制刀具的标准。例如,刀身长度不超过220毫米,刃口厚度大于0.5毫米,刀尖角度大于60度等;可以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对刀具进行鉴定,出具非管制刀具的鉴定报告。这样可以在海关查验时提供有力的证明确保产品不属于管制刀具范畴。总之,做好应对海关查验的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

07
化工产品
重点对象:氧化锆、二氧化锆、环氧树脂、墨水、UV胶、热熔粉等液态、胶体、粉末状产品。
核查重点:是否含有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原料。需提供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且必须与申报内容完全一致;必要的时候,一些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可能更有说服力,例如CMA/CNAS鉴定书。

08
敏感字眼产品
重点对象:产品申报要素中含有“泵”、“阀门”、“合金”、“管”、“激光”、“风机”、“遥控”、“发射”、“无人机”、“搪瓷”、“模具”、“治具”、“钛板”、“钛管”、"钢板"等字眼,以及成分中含有各种管制技术参数的产品。
(素材源于网络整理,有疑问请联系)
























为配合国家出口管制战略部署,海关近期对部分进出口商品强化了查验机制。不少外贸企业对产品是否纳入监管范围存在困惑,现将海关重点核查的八大类产品整理如下,相关企业需重点关注合规申报要点。

01
稀土永磁产品
重点对象:
钐钴永磁材料、含铽或含镝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的初级产品,如片、瓦、环及磁组件等,均属于管制范畴,常见名称包括磁钢、磁环、磁石等;若经过深度加工形成电子元器件(如电机)或电子产品(如扬声器、耳机等),则不在管制范围内。
风险提醒:
若被查获违规,产品将被直接送检,并面临罚款及退运风险。作为战略资源,稀土材料备受国家重视,商务部已牵头建立专门的出口管制工作机制,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对此类产品实施严格监管。

02
金属材料
重点对象:钢铁、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制品。核查检测是否含有受出口管制的稀土元素。
核查重点: 含有稀土成分但未如实申报的产品将被送检。若检出含有受出口管制的稀土元素, 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退运风险。 国家出口管制机制已正式建立,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等相关部门已全面介入。违反出口管制法规的行为,很可能面临“行刑衔接”,入刑风险显著提升!

03
进口0关税率产品
重点对象: 享有0关税优惠的钢铝制品、金属制品、纸类等产品。
核查重点: 这些零关税产品也是海关监管的重点。海关系统设有专门的拦截参数,通过提高查验率来确认产品归类是否正确以及原产地证书是否有效。企业务必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以免因查验结果不符而遭受处罚。

04
出口0退税产品
重点对象: 所有出口0税率产品。
核查重点: 自 2007 年起,我国逐步取消了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主要涵盖资源类和高污染产品,如钢材、原木等原材料。这类出口零退税产品一直是海关监管的重点。由于出口零退税产品在税务环节需按 “视同内销” 征收增值税,因此海关对出口申报的真实性要求极高。部分企业为逃避 “视同内销” 的征税,可能会改用有退税率的编码进行申报,企图既能获得出口退税又能规避 “视同内销” 征税。然而,这种做法风险极大。海关有 3 年的稽查监管期,税务稽查期限更长。近期案例显示,有企业 2021 年的违规行为在 2025 年才被查处并处罚。因此,企业若冒险违规,最终可能面临海关和税务的双重处罚。

05
锂电池
重点对象: 亚硫酰氯、氯化亚砜、氧氯化硫等两用物项管控成分。
核查重点:关着重检查商品是否含有上述受管控的两用物项成分。通常会通过审查产品标签、执行标准以及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来进行甄别。对于锂电池出口企业,必须严格筛查原材料成分,一旦发现禁用成分,货物将被扣押并送检。
另外,除符合 188 条款的特殊情况外,锂电池通常被归类为危险货物,务必按照危险货物的运输规定进行操作。企业应准备充分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同时确保供应商提供危包证和商检证明,并且确认货物的标签和包装满足危险货物运输的标准,否则可能遭受海事部门的处罚。企业务必如实申报,切勿为了节省成本或图省事而采取夹带出口等违规行为。一旦被查获,不仅会受到海事和海关的双重处罚,还可能导致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降低企业信用评级,得不偿失。

06
刀具产品
重点对象:厨房用刀等各类可能涉及管制的刀具产品。
合规建议:出口前应充分了解产品,了解详细的刀具规格和参数:在出口前,详细记录刀具的各项参数,如刀身长度、刃口厚度、刀尖角度等,并确保这些参数符合非管制刀具的标准。例如,刀身长度不超过220毫米,刃口厚度大于0.5毫米,刀尖角度大于60度等;可以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对刀具进行鉴定,出具非管制刀具的鉴定报告。这样可以在海关查验时提供有力的证明确保产品不属于管制刀具范畴。总之,做好应对海关查验的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

07
化工产品
重点对象:氧化锆、二氧化锆、环氧树脂、墨水、UV胶、热熔粉等液态、胶体、粉末状产品。
核查重点:是否含有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原料。需提供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且必须与申报内容完全一致;必要的时候,一些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可能更有说服力,例如CMA/CNAS鉴定书。

08
敏感字眼产品
重点对象:产品申报要素中含有“泵”、“阀门”、“合金”、“管”、“激光”、“风机”、“遥控”、“发射”、“无人机”、“搪瓷”、“模具”、“治具”、“钛板”、“钛管”、"钢板"等字眼,以及成分中含有各种管制技术参数的产品。
(素材源于网络整理,有疑问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