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灵活”关税态度?

TikTok代理开户+爆款打法,30天撬动海外市场,流量变现快人一步!
美东时间2025年4月9日星期三,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帖宣称: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从104%提高到125%,同时暂停大部分新关税90天,并将“互惠关税”税率降至10%,立即生效。

这一消息出来后美股大涨,纳指涨幅超过12%,苹果上涨15%,特斯拉上涨22%,英伟达上涨18%。

记者今日在对特朗普采访时问道:“周一你说不会有关税暂停期,结果今天真的暂停了,那…”
特朗普:“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有灵活性。前面有堵墙,我要不撞南墙不回头,不顾一切代价,撞破那堵墙。一直使劲撞墙也没法穿墙而出,有时你不得不从墙底下穿过去,从墙边绕过去,或者从墙上翻过去。有时候你就得绕过墙,硬撞是撞不破的。”

与大家一起回顾美国历史关税战及影响

1.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1929年:美国国会提出法案,旨在保护农业和制造业。
1930年6月:胡佛总统签署生效,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征收平均59%的关税(部分商品税率达100%)。
后果:
全球报复:加拿大、欧洲等国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全球贸易量在1929-1934年间缩水66%。
加剧大萧条:美国出口下降60%,失业率升至25%,经济衰退延长。
多边贸易体系萌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推动关税谈判,为二战后WTO体系奠定基础。
2. 1971年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附加税,并终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73年:通过谈判取消附加税,代之以关税减让。
后果:
短期缓解美国贸易赤字,但未能根本解决竞争力下降问题。
推动GATT(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1973-1979),降低非关税壁垒。
3. 2018-2020年特朗普对华关税战
2018年3月:对钢铝征收全球性关税(钢25%、铝10%)。
2018年7月起:分四批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7.5%-25%关税。
2020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部分关税暂缓。
后果:
美国企业成本上升,约1750亿美元关税由美方承担(据IMF研究)。
全球供应链重构,越南、墨西哥等国受益。
中美贸易:中国对美出口短暂下降,但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部分抵消;美国对华逆差仍高于战前水平。
长期规律与启示
1. 短期政治收益,长期经济代价:关税战通常为兑现竞选承诺,但企业/消费者最终买单。
2. 全球供应链韧性:跨国企业通过产能转移规避关税,削弱政策效果。
3. 多边体系受冲击: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陷入瘫痪,区域协定(如CPTPP、RCEP)重要性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