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随机漫步的傻瓜》前言~第1章书评,今天继续分享《随机漫步的傻瓜》第二章书评。闲话少叙我们正式进入书评。书评会采用引用一段原文的精彩片段(斜体),并附上Lee的读书心得的方式。
【精彩片段】
我举的例子会同时提到不对称概率和不对称结果。不对称概率是指每一事件的概率不是50%,而是一边的概率高于另一边的概率。不对称结果是指报酬不相等。假设我参加的赌博,1000次里面有999次赚到1美元(事件A),有一次赔10000美元(事件B),如表6–1所示。我的期望值是赔9美元左右,这是将概率乘以对应的结果所得到的数字。赔钱的频率或概率本身完全没有用处,它必须和结果的大小一起判断。这里的A发生的概率远高于B。我们如果赌事件A会发生,赌赢的概率很高,但这么做不是好想法。
他们怎么会不懂其中的道理?他们怎么会把概率和期望值混为一谈,也就是把概率和概率乘以报酬混为一谈?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学校教育、举的例子都是出现在对称的环境中,例如掷硬币时,这种差别就无关紧要。事实上,社会中应用甚广的所谓“钟形曲线”是完全对称的,后面我会再谈这一点。
这部分摘要引自本书第六章《偏态与非对称》的一段内容,Lee同样认为这段文字是对第二章最恰当的总结,这段话阐述了塔勒布投资的核心思想:我们应该用期望来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而非成功概率。期望=胜率*收益-败率*亏损。期望它综合了概率和收益/损失两个维度,比起单纯的成功概率要更合理。
所以这就是奇怪的结算方式:牙医的1000万为什么比赌博的1000万性质不一样?因为同样是1000W,牙医的期望值更高。
读者现在应能了解我那另类结算的异常观念:玩俄罗斯转盘赚来的1000万美元,价值不同于靠辛勤努力和娴熟的牙医技术赚来的1000万美元。两者的金额相同,能买相同的东西,但前者的随机成分比后者高。对会计师来说,它们完全相同;对你的邻居来说,它们也一样。不过在内心深处,我总觉得它们的性质很不一样。——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一次性赚大钱不是本事,持续盈利才是本事。
或者说,一次盈利本来就是half to half的概率事件,如果能持续盈利,就是小概率事件。而能将小概率事件变成必然的才是真本事。不幸的是,俄罗斯转盘每次赌对都是靠运气,不是靠真本事。
放在跨境电商上,上面有条评论已经阐述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我非常偏爱俄罗斯科学家,许多甚至可以担负国际象棋教练这类工作,我就在其中找到一位钢琴老师。此外,他们的这些特长在面试时很有用。MBA应征金融交易职务时,常在履历表上夸称自己“擅长”下棋。记得沃顿商学院的MBA事业生涯顾问曾经建议我们广为宣传自己的棋技,“因为这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很聪明而且极富战略思路”。
【Lee点评】
单一的能力很容易做对比,复合的能力却无从比较。此为其一。譬如说,我可以自夸是做亚马逊里最会写灌水文的,写灌水文里最会做亚马逊的。另外,能力A和B往往会也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譬如说,懂开发+运营的人,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创业的基础了?这点在《穷查理宝典》里亦有提及,即Lollapalooza效应:一种思维模型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连一场考试都不能应付;而100种思维模型往往能够带来非凡的力量。当几个模型联合起来,你就能得到lollapalooza效应。这就像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你就能引发核爆炸。
请不要把正确性和可理解性混为一谈。一般认知较能接受可以马上解释清楚和“一言以蔽之”的事物,在许多领域中还将它当做是定律。——没错,我读你的《肥尾效应》就完全不可理解,第一章每一个汉字都认得,连在一起就不理解。第三章以后,我连字母都不认得了。
Anyway, 希望你是正确的。
因为这本书真的很贵。
【精彩片段】
就像医师常在两类错误之间委决不下,一类是告诉病人他罹患癌症,事实上是误报(false positive);另一类是告诉病人他很健康,其实是已经罹患癌症的漏报(false negative)。他们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为他们那一行本质上无法同时避开这两种错误率。我很久以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是同时兼任风险经理和本身操作业务的主管。——妙啊,做裁判员和运动员就可以解决大部分争议,因为最终话语权在我。就像你是BSR,也许你的图片文案并不怎么高明,只是做得早而已,但依然会引导类目竞品的风向,并被奉为圭臬。无他,你已经拿到话语权了。
就像别人是销冠,Ta上班看手机是为了查看竞品动态,你上班看手机就是摸鱼。
话语权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愿我们不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需要补充的是,在作者这里,这句话有别的含义,Lee属于歪解了。后面在非对称性风险里,我们会继续谈到风险和业务兼于一身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