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基发布海运空运最新动态,跨境卖家如何借势布局?

全球供应链的脉搏,在政策与市场的交织中持续跳动。
6月11日,马士基发布亚太区海运与空运市场最新动态,揭示了关税政策调整与区域消费升级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物流新格局。自5月中旬中美宣布90天关税缓冲期以来,一度低迷的跨太平洋航线迎来强势反弹。数据显示,4月中国至北美航线货量最大降幅达40%,但随着缓冲期落地,订舱量快速回升,部分客户甚至提前启动旺季发货计划。
01 海运复苏:政策驱动与运力韧性
跨太平洋航线需求强劲反弹。马士基亚太区海运产品负责人Bhavan Vempati指出,关税缓冲窗口期促使客户加速出货,可能带动传统旺季提前启动。除北美航线外,亚洲区间贸易也保持稳定增长,尤其在东南亚中产阶层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新加坡作为区域枢纽的保税仓储和海空联运需求显著增强。
面对市场波动,马士基展现运营韧性。在4月货量下滑期间,马士基坚持维持跨太平洋航线全航次运营,通过灵活改用小型船舶保障服务连续性。随着需求回升,公司正重新部署大型船舶并增设额外航次,依托“双子星”东西向航线网络实现船舶灵活调配。
准班率成为核心竞争力。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强调,通过与赫伯罗特合作的“双子星”网络,跨东西向航线准班率已提前实现90%以上的目标(2-4月数据达94.0%、90.3%、90.7%)。高准班率不仅降低客户库存成本,还吸引高端电子品客户从空运转海运。
02 空运市场:政策扰动与运力升级
亚太空运领跑全球增长。3月全球空运量同比增长4.3%,亚太地区继续领跑;4月全球运力增长7%,其中亚欧及跨太平洋航线载运率提升明显。尽管全球GDP增长预期仅2.3%,但空运需求仍保持稳健。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引发连锁反应。5月2日起,美国取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发运的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改为按货值90%征税或每件75美元固定费率(6月1日上调至每件150美元)。这一变化对电商和小包裹托运商造成显著冲击,迫使其重新评估货物流向和成本结构。
马士基针对性扩大运力匹配需求。公司近期接收首架波音777F货机,自有机队增至22架(含2架777F和20架767F)。该机型最大载荷达102吨,航程超9000公里,将部署于中欧航线,计划从每周3班增至6班,大幅提升高价值货物运输效率。
03 关税政策变动:挑战与机遇并存
区域运输呈现分化态势。亚太内陆网络整体稳定,但局部面临压力:大中华区道路、铁路与驳船运输畅通,而越南南部、印度东部因基础设施瓶颈导致堆存时间延长。马士基推出“Maersk Arc”实时追踪系统,强化大中华区卡车运输可视性,帮助客户优化决策。
关税政策持续演变。美国5月14日新增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关税条款,对部分低价值商品实施54%下调税率,叠加美英贸易协议新条款,亚洲出口欧美成本结构复杂性加剧。马士基建议企业重新评估到岸成本模型,并启动“评估-合规-优化”三步法支持客户过渡。
04 绿色转型与旺季附加费调整
港口脱碳迈出实质性步伐。马士基码头公司(APM Terminals)6月初与三一海洋重工签署协议,计划采购500辆电动集卡,2030年前逐步替换柴油车辆;次日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码头设备电池解决方案,加速实现2040年净零排放目标。
附加费动态更新。6月23日起,马士基将对远东至南非/毛里求斯的货物征收旺季附加费(PSS):20尺干箱300美元,40尺干箱600美元(中国台湾地区7月9日实施)。
跨境卖家应对策略:四步抢占先机
借力关税窗口期,提前布局旺季:
利用90天缓冲期加速美线出货,优先锁定高准班率舱位。东南亚卖家可结合新加坡保税仓和海空联运方案,缩短履约周期。重构成本模型,探索新兴市场:
针对美国小包免税政策取消,重新核算低价值商品物流成本。结合马士基在拉美、中东、东南亚的航线拓展,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活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韧性:
接入“Maersk Arc”等实时追踪系统,强化全链路可视性。参考马士基提供的“备选方案”,建立多路径供应链切换机制。优化海关策略降低合规成本:
通过马士基关税优化服务,核查商品编码和原产地规则,利用54%下调税率等政策窗口降低成本。重点关注美英贸易协议新条款下的关税豁免机会。
未来物流的胜负手,正在于将变局中的动荡,转化为新秩序下的航道。






















全球供应链的脉搏,在政策与市场的交织中持续跳动。
6月11日,马士基发布亚太区海运与空运市场最新动态,揭示了关税政策调整与区域消费升级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物流新格局。自5月中旬中美宣布90天关税缓冲期以来,一度低迷的跨太平洋航线迎来强势反弹。数据显示,4月中国至北美航线货量最大降幅达40%,但随着缓冲期落地,订舱量快速回升,部分客户甚至提前启动旺季发货计划。
01 海运复苏:政策驱动与运力韧性
跨太平洋航线需求强劲反弹。马士基亚太区海运产品负责人Bhavan Vempati指出,关税缓冲窗口期促使客户加速出货,可能带动传统旺季提前启动。除北美航线外,亚洲区间贸易也保持稳定增长,尤其在东南亚中产阶层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新加坡作为区域枢纽的保税仓储和海空联运需求显著增强。
面对市场波动,马士基展现运营韧性。在4月货量下滑期间,马士基坚持维持跨太平洋航线全航次运营,通过灵活改用小型船舶保障服务连续性。随着需求回升,公司正重新部署大型船舶并增设额外航次,依托“双子星”东西向航线网络实现船舶灵活调配。
准班率成为核心竞争力。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强调,通过与赫伯罗特合作的“双子星”网络,跨东西向航线准班率已提前实现90%以上的目标(2-4月数据达94.0%、90.3%、90.7%)。高准班率不仅降低客户库存成本,还吸引高端电子品客户从空运转海运。
02 空运市场:政策扰动与运力升级
亚太空运领跑全球增长。3月全球空运量同比增长4.3%,亚太地区继续领跑;4月全球运力增长7%,其中亚欧及跨太平洋航线载运率提升明显。尽管全球GDP增长预期仅2.3%,但空运需求仍保持稳健。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引发连锁反应。5月2日起,美国取消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发运的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政策,改为按货值90%征税或每件75美元固定费率(6月1日上调至每件150美元)。这一变化对电商和小包裹托运商造成显著冲击,迫使其重新评估货物流向和成本结构。
马士基针对性扩大运力匹配需求。公司近期接收首架波音777F货机,自有机队增至22架(含2架777F和20架767F)。该机型最大载荷达102吨,航程超9000公里,将部署于中欧航线,计划从每周3班增至6班,大幅提升高价值货物运输效率。
03 关税政策变动:挑战与机遇并存
区域运输呈现分化态势。亚太内陆网络整体稳定,但局部面临压力:大中华区道路、铁路与驳船运输畅通,而越南南部、印度东部因基础设施瓶颈导致堆存时间延长。马士基推出“Maersk Arc”实时追踪系统,强化大中华区卡车运输可视性,帮助客户优化决策。
关税政策持续演变。美国5月14日新增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关税条款,对部分低价值商品实施54%下调税率,叠加美英贸易协议新条款,亚洲出口欧美成本结构复杂性加剧。马士基建议企业重新评估到岸成本模型,并启动“评估-合规-优化”三步法支持客户过渡。
04 绿色转型与旺季附加费调整
港口脱碳迈出实质性步伐。马士基码头公司(APM Terminals)6月初与三一海洋重工签署协议,计划采购500辆电动集卡,2030年前逐步替换柴油车辆;次日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码头设备电池解决方案,加速实现2040年净零排放目标。
附加费动态更新。6月23日起,马士基将对远东至南非/毛里求斯的货物征收旺季附加费(PSS):20尺干箱300美元,40尺干箱600美元(中国台湾地区7月9日实施)。
跨境卖家应对策略:四步抢占先机
借力关税窗口期,提前布局旺季:
利用90天缓冲期加速美线出货,优先锁定高准班率舱位。东南亚卖家可结合新加坡保税仓和海空联运方案,缩短履约周期。重构成本模型,探索新兴市场:
针对美国小包免税政策取消,重新核算低价值商品物流成本。结合马士基在拉美、中东、东南亚的航线拓展,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活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韧性:
接入“Maersk Arc”等实时追踪系统,强化全链路可视性。参考马士基提供的“备选方案”,建立多路径供应链切换机制。优化海关策略降低合规成本:
通过马士基关税优化服务,核查商品编码和原产地规则,利用54%下调税率等政策窗口降低成本。重点关注美英贸易协议新条款下的关税豁免机会。
未来物流的胜负手,正在于将变局中的动荡,转化为新秩序下的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