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观专利被侵权了,该怎么办?

,选品、合规、物流等官方团队为您保驾护航,打造从 0-1 的转型之路>>>
一、核查外观专利权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权利人只有在确认自身享有外观专利权的情形下,才谈得上维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第五章之规定,外观专利权的有效期为申请日起算十五年。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否则,其专利权将在期限届满前终止。可见,只有在外观专利权仍在有效期内,且不存在提前终止或被宣告无效的情形下,权利人才享有有效的外观专利权。权利人可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核查其外观专利权是否仍在有效期内。

二、对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专利进行侵权比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认定一般消费者对于外观设计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时,一般应当考虑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授权外观设计所属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的设计空间。设计空间较大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一般消费者通常不容易注意到不同设计之间的较小区别;设计空间较小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一般消费者通常更容易注意到不同设计之间的较小区别。”前述规定是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原则性标准。
笔者认为,在进行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专利侵权比对时,可通过以下步骤开展:
第一,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相近种类。比如专利产品为椅子,被控侵权产品为沙发,则属于相近种类产品,可以进行侵权比对。如果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不属于相同或相近种类,则不构成侵犯外观专利权。
第二,分别从专利图片和被控侵权产品中提取设计要点,如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组合等,从整体视觉效果和设计空间进行比对分析,以外观专利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来判断,如果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差异或无实质性差异的,则认定两者相同或近似,被控侵权产品落入外观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三,如果外观专利为成套产品的,则只要认定被控侵权产品与其某一项外观设计相同或近似,即可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四,对于组装关系唯一的外观专利组件产品,需认定被控侵权产品与其组合状态下的外观设计相同或近似,才可认定构成侵权。
第五,对于变化状态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只有认定被控侵权设计与变化状态图所示各种使用状态下的外观设计均相同或近似的,才构成侵权。只要有某一种使用状态下的外观设计不相同也不近似的,都不构成侵权。
三、固定侵权证据
在初步判定某产品涉嫌侵犯外观专利权后,权利人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固定证据,避免侵权方下架产品导致证据灭失。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权利人一般可通过公证处进行购买公证和可信时间戳的方式固定侵权证据。
1、公证处进行购买公证。在发现侵权线索后,权利人可委托公证处对被控侵权产品的购买全过程进行监督与记录。公证内容一般包括购买渠道、被控侵权产品的网页截图、对被控侵权产品的下单购买,取得相关票据及产品实物。最后,公证处将根据公证内容如实制作公证文书,详细记录购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购买过程以及所购产品的外观和包装等关键信息,并对所购产品进行封存。在后续可能发生的诉讼、行政查处等维权程序中,该公证文书可作为有效证据,能够有力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事实。
2、可信时间戳。该方式是借助权威第三方时间戳服务机构,对电子数据进行时间标记和固化。权利人可下载“权利卫士”APP,充值购买服务后,可参考公证处的公证内容开展取证流程。取证完成后,服务机构会生成一份不可篡改的时间戳文件,该文件同样可以作为认定侵权事实的重要证据。
四、选择维权渠道
当外观专利被侵权时,权利人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可选择多渠道维权):
1、协商与和解。权利人可向侵权人发送警告函,明确专利权益和侵权情况,也可与侵权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
2、向平台投诉。若侵权行为发生在电商平台,则权利人可向平台投诉。平台接到投诉后,应向侵权人转送投诉通知,并及时采取下架被投诉链接等必要措施,否则,平台将对损失扩大部分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3、行政查处。权利人掌握初步证据后,可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行政部门将对侵权行为调查核实,若侵权成立,将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甚至作出行政处罚。在行政部门查处过程中,权利人也可就民事责任与侵权人进行和解。
4、向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5、向公安机关报案。专利权人有证据证明侵权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十条之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罪的情形,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