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亚马逊费用新政,卖家利润 “缩水” 警报拉响

欧洲大卖流量突围秘诀+本土化运营指南,超全欧洲本土平台资源链接>>>
2025 年,跨境电商行业在国际形势动荡、关税成本上涨以及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迎来了新一轮洗牌。作为全球电商巨头的亚马逊,其每一项政策变动都紧紧牵动着跨境卖家们的神经。近期,亚马逊官宣的一系列费用变更政策,尤其是优惠券费用的重大改革,在跨境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3月21日,亚马逊发布公告,对优惠券费用进行了调整。

在2025年6月1日之前,优惠券费用基于兑换金额,每次兑换收取0.6 美元。例如,1000次优惠券兑换,卖家需支付600美元费用(1000×$0.60)。但从6月2日起,新的费用构成开始生效,适用于之后创建的所有优惠券,不同站点收费标准有所差异。
美国站方面,新的优惠券费用由预付费用和可变费用组成。预付费用为每张创建的优惠券固定收取5美元,可变费用则是已兑换优惠券销售额的2.5%。用公式表示就是:总费用= 5 + (优惠券销售总额× 0.025 × 兑换次数)。假设卖家使用一张优惠券后,商品销售总额达到4200美元,按照新公式计算,优惠券费用为110美元(5 + 4200 × 0.025× 1)。
欧洲站的收费标准又有所不同,预付费用是每张创建的优惠券固定收 2.5 欧元,可变费用为优惠券销售总额的0.5%。以西班牙商城为例,优惠券费用变为每张优惠券2欧元的预付费用加上优惠券销售额的1.0% 。

亚马逊欧洲站通知
这一费用新政的公布,让卖家们反应各异。不少卖家直呼这是亚马逊在变相提高佣金,5美元的 “入场费” 对于一些利润微薄的卖家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但也有部分卖家认为,该新政对不同客单价的产品影响不同。有资深卖家经过测算,以优惠券兑换50次为参考,得出临界客单价为24美元。如果商品售价≥24美元,新政策会导致费用更高;而若商品售价< 24美元,则可通过足够的兑换次数抵消预付费用。基于此,该卖家建议客单价低于24美元的商品,可以通过拉长促销天数和增加兑换次数来降低单次成本;客单价不低于24美元的商品则要谨慎使用优惠券,避免促销成本上升。
除了优惠券费用的改革,亚马逊在2025年6月2日起,还有其他促销政策变更生效。在促销持续时间方面,变得更加灵活。非旺季活动期间,卖家可以根据买家消费趋势和业务目标,在一周中的任何一天推出Z 划算,促销时长范围为1至14天。这意味着卖家在非旺季也能随时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增加了销售的灵活性。

Z划算和秒杀活动的收费政策在非旺季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每个Z划算促销固定预付300美元,秒杀活动固定预付150美元;现在则变为每天70美元加上促销销售额的1.0%(上限是2000美元)。比如推出两天秒杀促销,若销售额达50000美元,秒杀费用为640美元(70×2 + 50000×1.0%);若销售额达300000美元,秒杀费用则为2140美元(70×2 + 2000 上限)。不过,旺季活动期间,Z划算和秒杀的费用保持不变,分别为1000美元和500美元。
另外,2025年Prime 会员日活动预计将时间更长、规模更大,吸引更多买家,带来更多购买量。在此期间,亚马逊美国商城的促销费用也有所调整,Prime 专享折扣的费用将从50美元变更为100美元,优惠券则收取与非旺季期间相同的费用(每张优惠券5美元,外加优惠券销售额的2.5%)。
对于亚马逊这一系列费用变化政策,卖家们看法不一。从运营角度来看,少部分卖家觉得新收费模式能倒逼卖家精准设置折扣,过滤低效促销,减少市场上因滥用优惠券导致的价格混乱现象。但更多卖家表示担忧,这无疑会给中小卖家带来更大的运营压力和成本压力。从平台动机分析,在通胀压力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亚马逊此举似乎是为了倒逼卖家销售低价商品,以应对Temu、SHEIN等中国平台的冲击,推动整体销售增长。毕竟,根据Omnisend 的调查,在低价电商市场,亚马逊的Amazon Haul使用率低于Shein和Temu等平台,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在这场激烈的 “折扣竞争游戏” 中,卖家们不能坐以待毙。对于客单价较低的卖家,可以充分利用新政策中可能存在的机会,通过合理规划促销活动,增加优惠券兑换次数和促销天数,来降低成本,提高销量。而对于客单价较高的卖家,则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优惠券和其他促销活动的使用,寻找更精准的营销方式,提高营销效果,避免成本过度增加。同时,卖家们还可以积极拓展其他销售渠道,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平台,降低运营风险。
随着春季促销季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亚马逊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跨境卖家们唯有灵活调整策略,深入分析市场和自身产品特点,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