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量骤减!船公司大砍中国启程航班!美线货代第一个暴雷点来了

欧洲大卖流量突围秘诀+本土化运营指南,超全欧洲本土平台资源链接>>>
近期,中美关税战火持续蔓延,运输业成为这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受美国对中国征收巨额关税影响,中美双边贸易量骤减,运输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取消订舱、暂停发货、停航减舱等现象不断上演。美线货代第一个暴雷点或将到了。

运输业困境重重
自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航运业遭受重创。中国暂停向美国波音公司进行交机作业后,航运业因中美贸易量锐减,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柜大幅下滑。
船公司在这场贸易战中首当其冲,订单减少使得从中国出发的货船被取消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中美关税问题僵持不下,船公司开始暂停或者调整跨太平洋航线服务,以应对这一艰难局面。
据国际货运代理商HLS Group记录显示,已有80个从中国出发的货轮航班遭取消,等同减运约64-80万个货柜。日本航运巨头ONE原计划5月恢复的一条航线已无限期暂停,该航线行经青岛、宁波、上海、釜山、温哥华及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Tacoma)等港口,另一条航线则取消对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明顿港(Wilmington)的停靠。
海洋联盟(OA)船公司于17日正式通知,其运营的驶向洛杉矶方向的三条航线——CPS、PCC1、CEN将于4月底全面停航。目前,关于这三条航线的具体恢复时间尚未确定,船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由于航线停航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船公司无法对货物的船期做出保证,在航线停航期间,后续相关货物的运输将全部进行统一调配。
非海洋联盟船公司ZIM也发布通知,该公司决定直接停运2个月。非海洋联盟(OA)其他船公司目前暂时还未收到停运消息。鉴于航运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船公司后续是否会受到航线调整或停运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变数。
这一系列航班取消,对美国港口及相关产业造成了连锁冲击。美国港口起重作业费用、卡车与铁路货运、仓储等需求均受到严重影响。若每艘船原本可载运8000到1万TEU,取消80个航班等同减运约64万至80万TEU,港口起重作业量减少,可收取的费用变少,卡车与铁路货运、仓储等需求也随之减弱。

美线货代的暴雷点,怎么办?
作为逾期和呆账概率达100%的货代行业,特别是对美线货代来说是个考验,美国的后端服务商将会是第一个暴雷点。美线海运货代后端服务商多为华人,经营国内头程货代相关业务。近期,因税率变化,服务商处理3月中下旬货柜时忙得不可开交,还担忧局势。新增税率使国内电商货利润空间被压缩,货主弃货可能性增大,服务商为保障自身生存,或会扣押低税率货物逼迫货主承兑债权。
目前,国内头程货代主要支出有订仓费、运营费和尾端服务费,尾端服务费相对易处理,如今这一“软柿子”被拿捏,货代资金缺口难补。有钱的可抵押资产硬扛,没钱的除收款外别无他法,银行贷款也难。若此次税率变化等影响超3个月,行业将面临大洗牌,连环批量暴雷不可避免。

美线货代怎么办?面临困境可尝试以下出路:一是做全航线业务,美国集装箱市场仅占16%,还有84%的市场可开拓,开通船公司线上业务,除美国外无需办理FMC资质即可开展全球货代业务;二是做海外仓+派送,有资金实力的可布局欧洲、中东、南美和非洲,结合山姆与亚马逊模式,配合电商或开展线下业务,推动中国制造品牌化、服务化,提升服务贸易比重。 供应链面临挑战
中国航向北美的货柜航运量下滑,对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美国进口商在应对高额关税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美国CNBC于4月7-10日就美国进口商应对高额关税情况展开调查,向380家公司或机构发放问卷,120家完整作答。调查对象涵盖多个重要商会成员及三家物流公司。
结果显示,89%的受访公司首先选择取消订单,75%预料美国消费者会减少消费,61%表示商品会加价,61%的公司认为去更低关税国家采购更划算。对于打造美国本土供应链,18%的人认为成本至少翻番,47%认为增加一倍以上。即便有意打造本土供应链,41%认为需3-5年,33%认为要5年以上。高成本成为美国公司不想制造业重回美国的主要原因,即便在美国建厂,81%的公司也倾向于使用工业机器人,而不是雇用工人。

全球贸易格局变动
世界贸易组织16日警告,全球贸易因美国关税措施而急剧恶化。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Alan Murphy表示,“我们无法预测订单下滑对航班安排的实际影响,亚洲至美国的主要货柜来自中国,我们将看到大量的空班情况。”
相比之下,越南在海运指标上表现强劲。自3月30日以来,越南的“中低价位”海运价格急涨43%。Xeneta分析师Peter Sand指出,美国暂停对中国以外国家对等关税90天后,进口商开始重新加快进货,带动越南出口需求增加。
中美关税战对运输业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深远且复杂。运输业面临着订单减少、航班取消等诸多挑战,而全球贸易也因美国的关税措施而陷入动荡。未来,贸易格局将如何演变,仍充满不确定性,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贸易战的后续发展。
运输业困境重重
自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航运业遭受重创。中国暂停向美国波音公司进行交机作业后,航运业因中美贸易量锐减,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柜大幅下滑。
船公司在这场贸易战中首当其冲,订单减少使得从中国出发的货船被取消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中美关税问题僵持不下,船公司开始暂停或者调整跨太平洋航线服务,以应对这一艰难局面。
据国际货运代理商HLS Group记录显示,已有80个从中国出发的货轮航班遭取消,等同减运约64-80万个货柜。日本航运巨头ONE原计划5月恢复的一条航线已无限期暂停,该航线行经青岛、宁波、上海、釜山、温哥华及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Tacoma)等港口,另一条航线则取消对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威明顿港(Wilmington)的停靠。
海洋联盟(OA)船公司于17日正式通知,其运营的驶向洛杉矶方向的三条航线——CPS、PCC1、CEN将于4月底全面停航。目前,关于这三条航线的具体恢复时间尚未确定,船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由于航线停航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船公司无法对货物的船期做出保证,在航线停航期间,后续相关货物的运输将全部进行统一调配。
非海洋联盟船公司ZIM也发布通知,该公司决定直接停运2个月。非海洋联盟(OA)其他船公司目前暂时还未收到停运消息。鉴于航运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船公司后续是否会受到航线调整或停运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变数。
这一系列航班取消,对美国港口及相关产业造成了连锁冲击。美国港口起重作业费用、卡车与铁路货运、仓储等需求均受到严重影响。若每艘船原本可载运8000到1万TEU,取消80个航班等同减运约64万至80万TEU,港口起重作业量减少,可收取的费用变少,卡车与铁路货运、仓储等需求也随之减弱。
美线货代的暴雷点,怎么办?
作为逾期和呆账概率达100%的货代行业,特别是对美线货代来说是个考验,美国的后端服务商将会是第一个暴雷点。美线海运货代后端服务商多为华人,经营国内头程货代相关业务。近期,因税率变化,服务商处理3月中下旬货柜时忙得不可开交,还担忧局势。新增税率使国内电商货利润空间被压缩,货主弃货可能性增大,服务商为保障自身生存,或会扣押低税率货物逼迫货主承兑债权。
目前,国内头程货代主要支出有订仓费、运营费和尾端服务费,尾端服务费相对易处理,如今这一“软柿子”被拿捏,货代资金缺口难补。有钱的可抵押资产硬扛,没钱的除收款外别无他法,银行贷款也难。若此次税率变化等影响超3个月,行业将面临大洗牌,连环批量暴雷不可避免。
供应链面临挑战
中国航向北美的货柜航运量下滑,对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美国进口商在应对高额关税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美国CNBC于4月7-10日就美国进口商应对高额关税情况展开调查,向380家公司或机构发放问卷,120家完整作答。调查对象涵盖多个重要商会成员及三家物流公司。
结果显示,89%的受访公司首先选择取消订单,75%预料美国消费者会减少消费,61%表示商品会加价,61%的公司认为去更低关税国家采购更划算。对于打造美国本土供应链,18%的人认为成本至少翻番,47%认为增加一倍以上。即便有意打造本土供应链,41%认为需3-5年,33%认为要5年以上。高成本成为美国公司不想制造业重回美国的主要原因,即便在美国建厂,81%的公司也倾向于使用工业机器人,而不是雇用工人。
全球贸易格局变动
世界贸易组织16日警告,全球贸易因美国关税措施而急剧恶化。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Alan Murphy表示,“我们无法预测订单下滑对航班安排的实际影响,亚洲至美国的主要货柜来自中国,我们将看到大量的空班情况。”
相比之下,越南在海运指标上表现强劲。自3月30日以来,越南的“中低价位”海运价格急涨43%。Xeneta分析师Peter Sand指出,美国暂停对中国以外国家对等关税90天后,进口商开始重新加快进货,带动越南出口需求增加。
中美关税战对运输业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深远且复杂。运输业面临着订单减少、航班取消等诸多挑战,而全球贸易也因美国的关税措施而陷入动荡。未来,贸易格局将如何演变,仍充满不确定性,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贸易战的后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