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FBA发货申报出错,6月起直接罚钱!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正文
物流一直是跨境电商卖家最关注的环节之一。
亚马逊近日发布的一项新政策,再次将FBA入库运费调整推上风口。从2025年6月12日开始,亚马逊将正式实施一项重要变更:如果卖家在使用亚马逊合作承运商发货时提供的包裹尺寸或重量与实际不符,系统将自动调整运费,多退少补。
这项规则看似只是一次“系统优化”,但实际影响不小。对申报不准确的卖家而言,轻则增加成本,重则被平台警告或限制物流权限,影响长期运营。
✅ 政策要点:申报不实将被自动补收运费
亚马逊公告显示,此次调整主要针对美国站点FBA入库使用“亚马逊合作承运商”(Partnered Carrier)的卖家。新规的关键内容如下:
卖家在创建货件时需申报每批货的尺寸、重量、运输等级等信息;
从6月12日起,系统将比对申报信息与承运商实际测量值;
若存在差异,系统将据此自动调整费用:
多报:多余运费将退还;
少报:平台将从卖家账户补扣差额。
同时,系统将通过“入库绩效仪表板(Inbound Performance Dashboard)”提醒卖家注意货件存在测量差异。具体查看路径为:
卖家中心 → 入库绩效仪表板 → 不准确的运输重量/尺寸 → 查看详情。
❓ 卖家疑问:这是不是新的收费项目?
很多卖家第一时间产生了疑问:
“这是新费用吗?是不是以后申报不准就会被自动扣钱?”
亚马逊论坛官方人员的回应是:这不是新增费用项,而是现有运费结构下的自动纠正机制。平台希望借此鼓励卖家申报真实数据,提升履约准确性,并让运输费用更贴近实际成本。
此外,亚马逊表示,虽然系统部分信息可能会预设填写,但卖家有责任自行核对和修改,平台默认提交即代表卖家确认无误,出现误差将由卖家承担后果。
⚠️ 影响解析:运营成本与数据管理双重挑战
别小看这个“多退少补”,实际对卖家运营会带来以下几个关键影响:
成本波动不可控
若申报偏差频繁发生,物流成本将不再可预期,利润核算容易失真。影响入库绩效评分
系统会将频繁的测量差异视为“入库缺陷”,可能影响整体入仓表现,甚至降低配送优先级。运营流程更精细化
今后,申报数据必须做到精准,任何包装改动、SKU组合变更都可能影响运费结构。
✅ 卖家对策:准确申报、流程标准化是关键
面对这一政策调整,建议卖家尽快做出以下优化措施,以规避不必要的运费损失和运营风险:
1. 准确测量货件尺寸与重量
使用可靠的称重工具和测量仪器,确保每批货物的数据准确无误,尤其是在打包成箱或托盘发货时,务必复检一遍。
2. 记录标准尺寸模板
为不同产品建立尺寸/重量标准表格,统一申报口径,避免人为失误导致差异。
3. 关注“入库绩效仪表板”
定期检查系统提示的差异记录,及时调整流程。如果确认为系统测量错误,也可申请复核并提交佐证。
4. 培训发货团队,统一操作标准
确保仓库和发货团队了解新规,杜绝拍脑袋填写运输信息的行为。
✅ 结语:越精准,越有利
亚马逊此项新规看似是“小调整”,实则是平台加速运营精细化的体现。从长远看,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平台效率,也是在向卖家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跨境运营,将越来越依赖“数据真实”和“流程标准”。
与其被动接受额外费用,不如主动规范每一次发货。
精准测量,规范申报,才能让你在物流新规下,走得更稳、更远。























正文
物流一直是跨境电商卖家最关注的环节之一。
亚马逊近日发布的一项新政策,再次将FBA入库运费调整推上风口。从2025年6月12日开始,亚马逊将正式实施一项重要变更:如果卖家在使用亚马逊合作承运商发货时提供的包裹尺寸或重量与实际不符,系统将自动调整运费,多退少补。
这项规则看似只是一次“系统优化”,但实际影响不小。对申报不准确的卖家而言,轻则增加成本,重则被平台警告或限制物流权限,影响长期运营。
✅ 政策要点:申报不实将被自动补收运费
亚马逊公告显示,此次调整主要针对美国站点FBA入库使用“亚马逊合作承运商”(Partnered Carrier)的卖家。新规的关键内容如下:
卖家在创建货件时需申报每批货的尺寸、重量、运输等级等信息;
从6月12日起,系统将比对申报信息与承运商实际测量值;
若存在差异,系统将据此自动调整费用:
多报:多余运费将退还;
少报:平台将从卖家账户补扣差额。
同时,系统将通过“入库绩效仪表板(Inbound Performance Dashboard)”提醒卖家注意货件存在测量差异。具体查看路径为:
卖家中心 → 入库绩效仪表板 → 不准确的运输重量/尺寸 → 查看详情。
❓ 卖家疑问:这是不是新的收费项目?
很多卖家第一时间产生了疑问:
“这是新费用吗?是不是以后申报不准就会被自动扣钱?”
亚马逊论坛官方人员的回应是:这不是新增费用项,而是现有运费结构下的自动纠正机制。平台希望借此鼓励卖家申报真实数据,提升履约准确性,并让运输费用更贴近实际成本。
此外,亚马逊表示,虽然系统部分信息可能会预设填写,但卖家有责任自行核对和修改,平台默认提交即代表卖家确认无误,出现误差将由卖家承担后果。
⚠️ 影响解析:运营成本与数据管理双重挑战
别小看这个“多退少补”,实际对卖家运营会带来以下几个关键影响:
成本波动不可控
若申报偏差频繁发生,物流成本将不再可预期,利润核算容易失真。影响入库绩效评分
系统会将频繁的测量差异视为“入库缺陷”,可能影响整体入仓表现,甚至降低配送优先级。运营流程更精细化
今后,申报数据必须做到精准,任何包装改动、SKU组合变更都可能影响运费结构。
✅ 卖家对策:准确申报、流程标准化是关键
面对这一政策调整,建议卖家尽快做出以下优化措施,以规避不必要的运费损失和运营风险:
1. 准确测量货件尺寸与重量
使用可靠的称重工具和测量仪器,确保每批货物的数据准确无误,尤其是在打包成箱或托盘发货时,务必复检一遍。
2. 记录标准尺寸模板
为不同产品建立尺寸/重量标准表格,统一申报口径,避免人为失误导致差异。
3. 关注“入库绩效仪表板”
定期检查系统提示的差异记录,及时调整流程。如果确认为系统测量错误,也可申请复核并提交佐证。
4. 培训发货团队,统一操作标准
确保仓库和发货团队了解新规,杜绝拍脑袋填写运输信息的行为。
✅ 结语:越精准,越有利
亚马逊此项新规看似是“小调整”,实则是平台加速运营精细化的体现。从长远看,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平台效率,也是在向卖家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跨境运营,将越来越依赖“数据真实”和“流程标准”。
与其被动接受额外费用,不如主动规范每一次发货。
精准测量,规范申报,才能让你在物流新规下,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