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传在美寻求上市的Shein正面临着竞争对手Temu的起诉。Temu指控Shein在与服装制造商的交易中违反了州和联邦反垄断法,强迫服装制造商与其签订独家协议。据最新消息,Temu 由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 Boies Schiller Flexner 代表,于7月14日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了新诉讼。该诉讼由美国地区法官Denise Casper)负责,寻求三倍赔偿,但具体金额不详。
诉状中称, “Shein 知道制造商需要 Shein 平台的销量及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因此迫使制造商签下独家协议使其不得与Temu合作”Temu 声称,截至 5 月,“Shein 已要求在 Shein 平台上供应或销售的所有约 8,338 家制造商签署独家协议,阻止这些制造商在 Temu 平台上提供产品或向其供应产品”。同时还称Shein 至少采取了四种遏制竞争的策略,包括对与 Temu 合作的供应商处以罚款和处罚,以及强迫供应商签署“忠诚誓言”。Shein 还发布了“公开处罚通知,并对向 Temu 供应产品的不服从制造商处以法外罚款”。除了在服装制造商侧利用市场力量与其签订独家协议之外,该诉讼还称,Shein阻碍了“美国快时尚市场的发展”,截至 2022 年,Shein 已拥有美国超快时尚市场 75% 以上的份额。对于该起诉讼,Shein的发言人在周一回应:“我们认为这起诉讼没有法律依据,我们将积极为自己辩护”。在剖析Temu和Shein的竞争之前,我们先来比较下他们商业模式的异同。
供应链方面,Shein采取了著名的“小单快反”模式。小单快返,是指以极小的首单单量来测试市场,当消费侧有数据显示某款商品具有“爆款”潜力,企业再将该商品返到工厂侧增加生产订单。因为不涉及大量提前生产,返单生产会极大地降低库存。
依靠这种模式,Shein的一件服装从打样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只需要短短20天。每一天,Shein能实现平均5000款上新。相比之下,老牌快时尚ZARA每年仅上新12000款,也难怪打不过Shein了。
入驻Shein的商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仅作为供应商为Shein供货,平台统一采购,不需要与C端消费者接触;另一种是作为卖家在Shein上开店,与国内的传统卖家差不多。
和Shein一样,Temu的主打品类也是服装。而且Temu的模式则更为单一 ,商品的定价、营销获客、履约都由平台完成,卖家作为供应商只需备货到仓,形成“供应链-平台-海外消费者”交易链路。这相当于全程“托管”,卖家只需要提供货源,定价、营销、物流、售后平台全包了。
显然,Temu的模式对个人卖家没有多少优势,反而是工厂型卖家非常吃香,他们可以当甩手掌柜,把Temu当成稳定的出货渠道;同时Temu也能尽量压低价格,薄利多销。
比较两家公司的模式可以看出,他们的落脚点都在“工厂”上,更准确地说,是广州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商。
Temu的供应链总部,设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奥园国际中心,离Shein的广州总部只有不到800米的距离。这当然不是巧合,因为广州就是国内纺织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广州的纺织业,从宋代便开始萌芽,清末已发展到很高水平,出现了不少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再加上广州有众多华侨投资设厂,拥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近代以来一直是国内纺织业的聚集地。如今的广州拥有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服装厂,分布在城中村里,从业人口达数百万。
因此,Temu和Shein不仅仅是受众重合,就连供应商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找的。再加上Temu没有设海外仓,商家只能先把货送往广州及附近的仓库,本地商家的物流优势很大,竞争便更加激烈了。
目前,作为后来者的Temu放低了招商门槛,使得部分原本给Shein供货的厂商转而与Temu合作。Temu触碰了Shein的供应链命脉,这才是两者矛盾的根源所在。
据悉,这不是TEMU和SHEIN第一次卷入法律诉讼中。2022年12月,SHEIN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对TEMU提起诉讼,指控TEMU签约社交媒体网红,让他们在推广TEMU.com网站时对SHEIN做出“虚假和欺骗性陈述”,对SHEIN发表诋毁言论,并欺骗客户使用“冒名”社交媒体账户下载TEMU应用。2023年2月,TEMU更是高调立下9月前超越SHEIN的目标。3月初,随着双方竞争局势的不断升级,SHEIN母公司罗德盖特(Roadget Business Pte)向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提交了新的修订诉状:对Temu提出了商标假冒和侵权、商标淡化、不当来源标识和不正当竞争、投放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版权侵权、商业诋毁以及不当得利等多项指控。
Shein引领超快时尚潮流,以低廉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时尚产品,衬衫和泳衣低至 2 美元。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Shein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初创公司之一,估值达到 660 亿美元。
Temu于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一样主打低价策略,大多数产品都在0.9美元左右。
由于SHEIN和Temu都走低价路线,低价、快消品已经成为它们的代名词。外加用户高度重叠,双方免不了在供应链资源上正面对抗。
于SHEIN而言,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是其确保服装供应优势的举措之一,但对于Temu而言,就是丢失了供应链。而据Temu表示,为Shein供货的8000多家制造商占有能力供应超快时尚的商家总数的70%至80%。
如今它们烽火已经点燃,你觉得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