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18个免费流量入口开放!广告费省42%,有卖家赚翻!

匿名用户
每年7月,Prime Day汹涌而至——卖家们为此整军备战:打包促销计划、规划广告预算、设计CPC投放、对接FBA入仓……目标只有一个:用高峰期订单冲刺全年利润。
但现实常常不是这样:提前降价未必能换来理想转化,库存不足错失爆单,广告费用居高不下仍苦无优质流量入口。
为什么“套路打法”失效?
卖家真实痛点:你是否也踩中了这些坑?
我们调研了数十位正在备战Prime Day的跨境卖家,归纳出三大共同痛点:
1. 广告预算飙升,转化率却没有跟上
平台CPC费用持续上涨,但广告点击转化率却逐年走低。不少卖家发现,今年广告投入翻倍,但订单数却“原地踏步”。
2. 折扣让利到底,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了冲排名,很多卖家早早开启促销模式,“买二送一”、“7折大促”层出不穷。但低价换流量的策略,越来越难带来理想效果,反而让利润被提前消耗殆尽。
3. 流量越来越集中,普通卖家难以出圈
大品牌、头部店铺通过品牌词搜索、A+页面、会员推荐等多个入口获取流量,而中小卖家即使参与站内活动,也常常“查无此品”,难以突围。
平台玩法变了,低价和广告已不是万能钥匙。
谁能抓住平台倾斜的新流量入口,谁就能突破流量瓶颈。
在这三大焦虑背后,我们看到了共性:平台不会持续把流量给没有差异化机制的卖家。
面对这样的趋势,很多卖家困惑:到底该用什么策略突围?答案正是在“平台推荐逻辑”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下——气候绿标(Climate Pledge Friendly)正在重构流量生态。
气候绿标不是“包装装饰”,是平台算法硬性支撑
官方认证的增长引擎在2024年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CPF全球总监Zac Ludington公布了一组震撼数据:
气候绿标产品的年均销量增长12%,
页面浏览量提升10%,
点击率比普通商品高出32倍!
广告CPC相比普通商品降低42%,意味着同样预算能买到更多高质量流量;
气候绿标商品享受18个核心流量入口,包括:
搜索结果优先排序
Prime会员专属推荐
Deals环保专区、高曝光促销页
企业采购专区(Amazon Business)绿色采购推荐
A+页面可持续标签
广告投放绿色标识加权
用户评论区绿色筛选器
类目榜单优先展示
等等18个流量入口,平台正在以算法和流量机制,引导消费者更快地找到“可信任”的商品。没有气候绿标,商品将很难进入这些高转化、高曝光的关键入口。
消费者偏好倒逼平台态势
73%的美国Z世代买家更倾向于购买环保认证商品;
67%的欧洲消费者表示绿色标签直接决定消费行为,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企业采购方在B2B端对可持续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户环境效应明显,平台无可回避地需要满足这个趋势,卖家若要继续分得流量蛋糕,加入这一体系已是毋庸置疑。
头部品牌率先布局,气候绿标认证成为行业“标配”
在可持续风潮与平台机制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头部品牌已率先完成气候绿标布局:
SHOKZ韶音作为音频领域的领军品牌,在碳企通CarbonPass的支持下,选择Carbonfree®路径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碳抵消,顺利挂载气候绿标。上线后,产品自然流量与用户好评同步提升。

ESR亿色则在3C配件赛道快速响应,借助碳企通CarbonPass的专业方案,完成手机壳产品碳中和认证,在平台搜索排名、品牌曝光和转化效率等多个维度显著提升。

从音频到数码,从头部到腰部品牌,气候绿标正逐步成为亚马逊卖家竞争力的“基础配置”。据小编了解到碳企通CarbonPass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为TOP1000+超60%品牌提供气候绿标认证服务,广泛覆盖3C数码、家居家电、储能设备、个护美妆、母婴用品、木制品纸制品等核心高频品类,高度契合平台当前的流量倾斜与可持续发展导向。
部分亚马逊运营反馈发现在亚马逊商品详情页中,“相关气候承诺友好物品”模块也逐渐成为平台引导消费决策的重要入口。
在这一推荐区域,获得气候承诺友好认证标识的产品,常常出现在前排甚至置顶位置。

这并非偶然。随着亚马逊算法不断优化对“可持续标签”的识别权重,平台已开始将CPF认证作为影响“相关推荐”逻辑的重要参数之一。也就是说:
带绿标的商品更容易被推荐系统识别为“优质环保选择”,优先展示;
用户浏览具有环保倾向的商品时,系统倾向于继续推送更多CPF商品,形成“绿色流量闭环”;
在无需额外投放广告的前提下,已认证商品获得了更高自然推荐机会,实现流量自增长。
亚马逊的气候绿标认证,已从最初覆盖5个国家扩展至全球14个核心市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等国。

全球14大站点的支持,使得气候绿标产品能够覆盖全球90%的高价值消费群体,卖家将享受平台优先展示的巨大流量红利。尤其是在Prime Day、黑五等重大促销时段,带有气候绿标的产品将优先获得高曝光流量入口。
产品合规+ 碳合规:跨境电商新标准
在全球跨境电商的竞争中,合规已成为卖家在不同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气候绿标认证不仅仅是产品合规的体现,更是碳合规的重要一环。
产品合规:全球市场的基础要求
在亚马逊的流量机制中,产品合规是进入绿色通道的基础。为了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卖家需要确保产品符合各国的环保和安全认证要求,例如FSC森林认证、OEKO-TEX、GRS等。
碳合规:跨境卖家的新竞争壁垒
随着欧盟、英国、日本等地陆续推出绿色贸易政策,跨境产品的碳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碳合规不仅要求卖家披露产品的碳足迹,还要求采取措施抵消碳排放,满足平台和国家的“净零碳排”目标。

气候绿标灵活的认证方案,适合不同卖家需求
亚马逊为卖家提供了灵活的气候绿标认证方案,以适应不同类型卖家的需求。目前,亚马逊提供了50多种认证方案,主要分为两大路径:

供应链管理认证
这一路径不需要额外购买碳补偿,专注于产品生产环节的绿色优化。适合那些追求低成本、快速上标的卖家。认证流程更简单,上标速度更快,非常适合大部分中小卖家。
碳中和认证(Carbonfree®)

通过碳补偿来抵消产品的碳排放,符合更严格的环保标准,适合那些希望提升品牌环保形象、拓展高端市场的卖家。
小编建议对于那些希望在2025年旺季实现突破的卖家来说,提前完成气候绿标认证。
亚马逊平台正在推进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尤其在碳合规方面,这些要求不仅限于欧美市场,全球14大站点的支持使得亚马逊卖家必须同时满足多国的合规标准。
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将无法获得气候绿标(CPF认证),也无法享受亚马逊平台提供的流量红利。
认证陷阱:选择不当,后果严重
小编发现随着需求激增,市场上涌现出大量非专业认证机构。一些服务商通过低价诱惑和虚假承诺吸引卖家,却因不合规导致审核失败或认证无效。碳企通调研数据显示,83%的卖家因选择不合规认证机构遭受损失,错失流量红利。
常见的认证陷阱包括:
虚假承诺:使用模板报告,审核驳回率高达60%,严重影响店铺正常运营。
低价陷阱:以低价吸引卖家,后期通过隐性收费将成本抬升200%。
无资质认证:部分服务商缺乏TÜV等国际认证,认证失败甚至可能导致账号被封。






















匿名用户
每年7月,Prime Day汹涌而至——卖家们为此整军备战:打包促销计划、规划广告预算、设计CPC投放、对接FBA入仓……目标只有一个:用高峰期订单冲刺全年利润。
但现实常常不是这样:提前降价未必能换来理想转化,库存不足错失爆单,广告费用居高不下仍苦无优质流量入口。
为什么“套路打法”失效?
卖家真实痛点:你是否也踩中了这些坑?
我们调研了数十位正在备战Prime Day的跨境卖家,归纳出三大共同痛点:
1. 广告预算飙升,转化率却没有跟上
平台CPC费用持续上涨,但广告点击转化率却逐年走低。不少卖家发现,今年广告投入翻倍,但订单数却“原地踏步”。
2. 折扣让利到底,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了冲排名,很多卖家早早开启促销模式,“买二送一”、“7折大促”层出不穷。但低价换流量的策略,越来越难带来理想效果,反而让利润被提前消耗殆尽。
3. 流量越来越集中,普通卖家难以出圈
大品牌、头部店铺通过品牌词搜索、A+页面、会员推荐等多个入口获取流量,而中小卖家即使参与站内活动,也常常“查无此品”,难以突围。
平台玩法变了,低价和广告已不是万能钥匙。
谁能抓住平台倾斜的新流量入口,谁就能突破流量瓶颈。
在这三大焦虑背后,我们看到了共性:平台不会持续把流量给没有差异化机制的卖家。
面对这样的趋势,很多卖家困惑:到底该用什么策略突围?答案正是在“平台推荐逻辑”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下——气候绿标(Climate Pledge Friendly)正在重构流量生态。
气候绿标不是“包装装饰”,是平台算法硬性支撑
官方认证的增长引擎在2024年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CPF全球总监Zac Ludington公布了一组震撼数据:
气候绿标产品的年均销量增长12%,
页面浏览量提升10%,
点击率比普通商品高出32倍!
广告CPC相比普通商品降低42%,意味着同样预算能买到更多高质量流量;
气候绿标商品享受18个核心流量入口,包括:
搜索结果优先排序
Prime会员专属推荐
Deals环保专区、高曝光促销页
企业采购专区(Amazon Business)绿色采购推荐
A+页面可持续标签
广告投放绿色标识加权
用户评论区绿色筛选器
类目榜单优先展示
等等18个流量入口,平台正在以算法和流量机制,引导消费者更快地找到“可信任”的商品。没有气候绿标,商品将很难进入这些高转化、高曝光的关键入口。
消费者偏好倒逼平台态势
73%的美国Z世代买家更倾向于购买环保认证商品;
67%的欧洲消费者表示绿色标签直接决定消费行为,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企业采购方在B2B端对可持续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户环境效应明显,平台无可回避地需要满足这个趋势,卖家若要继续分得流量蛋糕,加入这一体系已是毋庸置疑。
头部品牌率先布局,气候绿标认证成为行业“标配”
在可持续风潮与平台机制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头部品牌已率先完成气候绿标布局:
SHOKZ韶音作为音频领域的领军品牌,在碳企通CarbonPass的支持下,选择Carbonfree®路径完成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碳抵消,顺利挂载气候绿标。上线后,产品自然流量与用户好评同步提升。

ESR亿色则在3C配件赛道快速响应,借助碳企通CarbonPass的专业方案,完成手机壳产品碳中和认证,在平台搜索排名、品牌曝光和转化效率等多个维度显著提升。

从音频到数码,从头部到腰部品牌,气候绿标正逐步成为亚马逊卖家竞争力的“基础配置”。据小编了解到碳企通CarbonPass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为TOP1000+超60%品牌提供气候绿标认证服务,广泛覆盖3C数码、家居家电、储能设备、个护美妆、母婴用品、木制品纸制品等核心高频品类,高度契合平台当前的流量倾斜与可持续发展导向。
部分亚马逊运营反馈发现在亚马逊商品详情页中,“相关气候承诺友好物品”模块也逐渐成为平台引导消费决策的重要入口。
在这一推荐区域,获得气候承诺友好认证标识的产品,常常出现在前排甚至置顶位置。

这并非偶然。随着亚马逊算法不断优化对“可持续标签”的识别权重,平台已开始将CPF认证作为影响“相关推荐”逻辑的重要参数之一。也就是说:
带绿标的商品更容易被推荐系统识别为“优质环保选择”,优先展示;
用户浏览具有环保倾向的商品时,系统倾向于继续推送更多CPF商品,形成“绿色流量闭环”;
在无需额外投放广告的前提下,已认证商品获得了更高自然推荐机会,实现流量自增长。
亚马逊的气候绿标认证,已从最初覆盖5个国家扩展至全球14个核心市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等国。

全球14大站点的支持,使得气候绿标产品能够覆盖全球90%的高价值消费群体,卖家将享受平台优先展示的巨大流量红利。尤其是在Prime Day、黑五等重大促销时段,带有气候绿标的产品将优先获得高曝光流量入口。
产品合规+ 碳合规:跨境电商新标准
在全球跨境电商的竞争中,合规已成为卖家在不同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气候绿标认证不仅仅是产品合规的体现,更是碳合规的重要一环。
产品合规:全球市场的基础要求
在亚马逊的流量机制中,产品合规是进入绿色通道的基础。为了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卖家需要确保产品符合各国的环保和安全认证要求,例如FSC森林认证、OEKO-TEX、GRS等。
碳合规:跨境卖家的新竞争壁垒
随着欧盟、英国、日本等地陆续推出绿色贸易政策,跨境产品的碳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碳合规不仅要求卖家披露产品的碳足迹,还要求采取措施抵消碳排放,满足平台和国家的“净零碳排”目标。

气候绿标灵活的认证方案,适合不同卖家需求
亚马逊为卖家提供了灵活的气候绿标认证方案,以适应不同类型卖家的需求。目前,亚马逊提供了50多种认证方案,主要分为两大路径:

供应链管理认证
这一路径不需要额外购买碳补偿,专注于产品生产环节的绿色优化。适合那些追求低成本、快速上标的卖家。认证流程更简单,上标速度更快,非常适合大部分中小卖家。
碳中和认证(Carbonfree®)

通过碳补偿来抵消产品的碳排放,符合更严格的环保标准,适合那些希望提升品牌环保形象、拓展高端市场的卖家。
小编建议对于那些希望在2025年旺季实现突破的卖家来说,提前完成气候绿标认证。
亚马逊平台正在推进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尤其在碳合规方面,这些要求不仅限于欧美市场,全球14大站点的支持使得亚马逊卖家必须同时满足多国的合规标准。
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将无法获得气候绿标(CPF认证),也无法享受亚马逊平台提供的流量红利。
认证陷阱:选择不当,后果严重
小编发现随着需求激增,市场上涌现出大量非专业认证机构。一些服务商通过低价诱惑和虚假承诺吸引卖家,却因不合规导致审核失败或认证无效。碳企通调研数据显示,83%的卖家因选择不合规认证机构遭受损失,错失流量红利。
常见的认证陷阱包括:
虚假承诺:使用模板报告,审核驳回率高达60%,严重影响店铺正常运营。
低价陷阱:以低价吸引卖家,后期通过隐性收费将成本抬升200%。
无资质认证:部分服务商缺乏TÜV等国际认证,认证失败甚至可能导致账号被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