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内容营销”,许多厂商的第一反应是“门槛高”“见效慢”,甚至下意识地给自己贴上“不适用”的标签。
利用平台原生内容生态(如 TikTok 热门 BGM、达人合拍模板),完全能用“低成本创意杠杆”撬动自然流量。某模拟经营类新品仅投入几万元与50位中腰部达人合作“沉浸式开店 vlog”,带来大量新增用户尝试游戏。
超休闲游戏的用户虽追求“即点即玩”,但通过社群运营、UGC 内容种草、KOL 趣味测评等轻量化内容,反而能强化用户对游戏核心爽点的感知。比如某消除类游戏通过“魔性关卡复刻挑战”激发玩家创作欲,提升单周用户日均游戏时长。
可见,内容营销并非“高不可攀”。
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精准匹配目标。
▎如果急需提升转化效率
锁定“游戏玩法可视化”,比如用 15 秒快剪呈现角色养成进度、多人副本配合等核心玩法;
▎如果想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侧重“情感共鸣”,通过定制番外剧情、玩家故事征集等活动,让用户从“为数值付费”转向“为情感付费”;
▎如果面临品类同质化竞争
想清楚这些,或许你会突然发现:原来那些被忽视的玩家评论、未被开发的玩法彩蛋,本身就是一座营销富矿。
在明确自身是否适合开展内容营销后,紧接着便要找准目标受众,这一步至关重要。
传统粗放式投放往往陷入两大困局:要么广撒网导致成本飙升,要么误判需求错失核心玩家。
TikTok for Business 的解决逻辑很明确:用动态标签+智能模型,给玩家打上“立体身份”。
TikTok for Business 的洞察工具整合了平台上的丰富行业和品类数据,能够直接为厂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答案,帮助他们跳过繁琐的试错过程,快速找到适合自身游戏的差异化竞争切入点。
以某款 SLG 游戏为例,该游戏借助 “安装 3 款以上策略游戏”“30 天内付费记录” 等标签,同时综合设备型号、视频互动行为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圈定部分平台用户,并针对这部分玩家的喜好,定制了中世纪策略题材的素材。在采用这一精准营销策略后,游戏首周付费率直接提升 32%,ROAS 更是实现翻倍增长,取得了显著的营销效果。
对于新游而言,OB 阶段的用户获取至关重要且颇具挑战。TikTok for Business 则可以助力厂商有效摸排潜力人群。依托从曝光到转化的全链路营销漏斗模型,厂商能够深入剖析不同阶段用户的行为特征与需求偏好,动态优化素材内容与触达策略:从初期引发兴趣的吸睛内容,到引导下载的核心卖点呈现,再到促进留存的深度互动设计,实现全流程精细化运营。某放置类手游在东南亚市场运用这一策略,在 OB 阶段精准触达目标人群,最终以超预期的 ROAS 实现开门红,为后续长线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找准目标人群后,不少厂商都会纠结一个问题:品牌建设和效果转化,到底该怎么选?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让二者协同发力。
不少出海厂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单纯依赖竞价广告,结果陷入“流量越买越贵”的困境。而那些把品牌广告前置、积极探索内容营销的厂商,往往能用更低成本开拓出更大的增量市场。
品牌广告或者说内容营销可不是“刷存在感”的无用投入,它是提升后续投放跑量能力、延长游戏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在投放效果广告前先进行品牌广告投放,厂商触达的目标人群会更广泛,行业平均人群触达能增加 22%,这为后续的整体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要是采用“效品效”投放策略,还能更好地获取高潜玩家,有效降低 CPA(行业平均 CPA 能降低 19%)。
内容营销带来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曝光,而是通过 TikTok 的兴趣推荐逻辑,不断挖掘出更多有相似特征的高潜用户,就像是给效果广告提前准备了一份精准的 “藏宝图”,助力出海厂商实现“滚雪球”式的用户增长。
在游戏下载场景中,这种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的协同效应尤为明显。
比如某款在欧美发行的 RPG 游戏,在新版本上线前,利用 TopView 沉浸式展现游戏的玩法和角色,并通过 Branded Mission 和贴纸吸引潜在玩家进行互动,对游戏产生更深入的了解。等到效果广告上线时,游戏在平台上已经积累了超高热度,自然流量形成强大的话题势能。最终,游戏破圈触达了10w人,安装转化成本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品牌广告积累的“潜在用户”,在效果广告再次触达时,更容易转化为真正的玩家。
在游戏的日常运营里,品效联投同样能让游戏持续受益。
某款热门 SLG 游戏在日本已上线三年,采用“效品效”策略,以 AEOx 付费为投放目标,成功实现了竞价人群破圈,触达超 15 万 TikTok 用户,带动全渠道安装量增长 195%。这种投放策略把玩家与游戏互动的每个环节都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为后续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与其纠结「投不投广告」,不如思考「如何让广告与运营共舞」。
为了助力出海游戏厂商实现营销目标,TikTok for Business 始终在努力创新:平台持续推出新的资源,还有“游戏合伙人”、“UGC 内容激励计划”、“全能跑量计划”等一系列平台 IP 项目,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叠加效应”。毕竟在游戏长线运营这场持久战中,流量池的深度和浪花的大小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游戏在市场上的表现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游戏出海的下一站,是“内容共情”。
当玩家厌倦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唯有“好内容”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停留、参与甚至付费。
TikTok 提供的不是单纯的曝光,而是一个让厂商与全球玩家“双向奔赴”的生态。
在这里,游戏的魅力不再局限于玩法本身,而是通过无数创作者和玩家的视角,被重新诠释、放大,最终成为玩家们的一个个“同类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