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

来源 | 秦朔朋友圈
今天,世界上最了解中国企业家的总统以及中国企业家最熟悉的总统,印尼的佐科如果不是第一,肯定也是之一。
7月28日,他在成都参加大运会开幕式和访华期间,出席了“中国企业家与中国印尼商会圆桌论坛”,听取企业家们在印尼投资的汇报,鼓励他们直接提出遇到的问题,并承诺将对问题进行处理。
他说,新能源汽车是印尼重点打造的产业领域之一,欢迎中国企业到印尼投资建厂,打造从镍等矿产资源到动力电池,再到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从照片上,我看到了一些认识的身影,如振石集团张毓强、青山实业项光达、力勤集团蔡建勇、华友钴业陈雪华、桐昆控股陈士良、新凤鸣集团庄奎龙、华大基因汪建、康希诺宇学峰。前面这六位,都是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家。
印尼镍矿的品质和储量都是世界第一。过去十多年,一批中国企业出海印尼,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产业互补,既壮大了自己,也为印尼的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青山实业首次在印尼创立产业园区,自2009年超前布局镍矿的采掘、出口及镍铁冶炼,与印尼企业合资成立了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园区位于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总规划用地3200公顷,逐步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海、陆、空进园通道齐全,自建机场也于2019年投入使用,吸引了不少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和印尼的企业入驻。
2017年,青山联手合作伙伴建设青山第二产业园区,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世界级的纬达贝镍矿就在该区。项目全部建成后,纬达贝将成从红土镍矿到镍中间品,再到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品的镍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2021年,青山在印尼的第三座工业园区开建。当年12月21日,佐科在北加里曼丹省布隆岸县主持了园区的奠基仪式,希望这里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工业区,生产钠离子、锂离子、半导体、石化、工业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他高兴地说,这一园区的建设标志着印尼经济向下游转型,出口的不再只是原材料,而是成品和半成品。“这是我们想做的一次飞跃,一次蛙跳。”
青山实业率先在印尼大胆布局,持续下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和原生镍生产商。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来。
以振石集团为例,走出去经历了从产品出口创汇到直接投资海外、避免反倾销反补贴等冲击,再到跨国强链补链的三个阶段。振石在印尼投资的硕石镍铁项目,明年一季度12条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后,镍铁资源产品将源源不断送到国内,助力振石不锈钢板块的产能完全释放,大幅提升竞争力。
据测算,振石集团在印尼每投资1块钱,能带动从中国出口7毛钱的物资,因为“项目在印尼当地的采购以土建资源为主,而挖掘机、桩机、板房等设备物资均由国内出口”。仅硕石这个项目就能带动几十亿元的出口额。
2022年,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额达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中国连续10年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印尼投资部统计,2022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达8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位列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新加坡。
佐科是一位具备企业家精神、一旦发现机会就锐意进取的人。2014年11月,他在北京出席APEC峰会间隙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当即决定印尼也要建自己的高铁。2015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协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公司作为中方施工联合体的牵头者。2016年1月21日,连接雅加达和万隆,全长142公里的雅万高铁举行开工仪式,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建成后两地间的行车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据印尼媒体报道,雅万高铁将在今年8月17日(印尼第78个独立日)开通运营。
在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印尼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填补了印尼的产业空白,也强壮了中国的跨境产业链。今年6月20日,佐科出席在印尼东爪哇省锦石县举行的浙江海亮集团投资的铜箔项目开工仪式,并亲自按下启动按钮。该项目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是印尼第一家铜箔制造企业,建成后将是东南亚最大的铜箔制造企业。
作为全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和东盟最大经济体,2022年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到位资金达45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44.2%。印尼工商会会长阿尔夏德表示,今年预计印尼能吸引4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今年3月,印尼公布了最新的税收减免政策,特别是投向新首都的相关项目建设将获得极大优惠。任何企业在新首都投资100亿印尼盾(约等于470万元人民币)以上,均可享受100%的企业税减免,优惠期为10年至30年。印尼还将新首都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延长至95年,到期后还可申请延长95年。
中国企业在印尼的投资是新一轮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尽管“脱钩断链”“去风险”“友岸朋友圈”等变数对全球化构成了严峻挑战,但“新兴市场的发展红利+中国企业的产业能力优势”也在形成新机遇、新热土、新亮点。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6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总额的18.6%;1-6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77.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56.7%。
我们并不能说,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拷贝中国道路,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基建能力、产业能力、设备和技术配套能力,特别是企业家的勇气和敢闯敢干的精神,无疑具备了强大的外溢条件。哪里要发展,哪里就需要中国,需要中国企业家去显身手。

1、中国企业出海,是在自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后的自然外溢,也是布局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明智战略。这和过往曾经有过的“资本外流”完全不一样,不是外流,是竞争力对外输出。
2、中国企业出海,是构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极大地有助于对国内大循环的促进。
3、企业家是有祖国的,但企业家的足迹没有国界,走得越远,做得越强,有越多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经济就会越好,在全世界的腰杆也会挺得越直。
4、中国企业在出海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增光添彩。
伴随中国企业新一轮的高质量出海,中国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续写属于奋斗者的新篇章,也将迎来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新时代。





















来源 | 秦朔朋友圈
今天,世界上最了解中国企业家的总统以及中国企业家最熟悉的总统,印尼的佐科如果不是第一,肯定也是之一。
7月28日,他在成都参加大运会开幕式和访华期间,出席了“中国企业家与中国印尼商会圆桌论坛”,听取企业家们在印尼投资的汇报,鼓励他们直接提出遇到的问题,并承诺将对问题进行处理。
他说,新能源汽车是印尼重点打造的产业领域之一,欢迎中国企业到印尼投资建厂,打造从镍等矿产资源到动力电池,再到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从照片上,我看到了一些认识的身影,如振石集团张毓强、青山实业项光达、力勤集团蔡建勇、华友钴业陈雪华、桐昆控股陈士良、新凤鸣集团庄奎龙、华大基因汪建、康希诺宇学峰。前面这六位,都是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家。
印尼镍矿的品质和储量都是世界第一。过去十多年,一批中国企业出海印尼,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产业互补,既壮大了自己,也为印尼的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青山实业首次在印尼创立产业园区,自2009年超前布局镍矿的采掘、出口及镍铁冶炼,与印尼企业合资成立了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园区位于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总规划用地3200公顷,逐步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海、陆、空进园通道齐全,自建机场也于2019年投入使用,吸引了不少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和印尼的企业入驻。
2017年,青山联手合作伙伴建设青山第二产业园区,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世界级的纬达贝镍矿就在该区。项目全部建成后,纬达贝将成从红土镍矿到镍中间品,再到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品的镍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2021年,青山在印尼的第三座工业园区开建。当年12月21日,佐科在北加里曼丹省布隆岸县主持了园区的奠基仪式,希望这里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工业区,生产钠离子、锂离子、半导体、石化、工业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他高兴地说,这一园区的建设标志着印尼经济向下游转型,出口的不再只是原材料,而是成品和半成品。“这是我们想做的一次飞跃,一次蛙跳。”
青山实业率先在印尼大胆布局,持续下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和原生镍生产商。
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来。
以振石集团为例,走出去经历了从产品出口创汇到直接投资海外、避免反倾销反补贴等冲击,再到跨国强链补链的三个阶段。振石在印尼投资的硕石镍铁项目,明年一季度12条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后,镍铁资源产品将源源不断送到国内,助力振石不锈钢板块的产能完全释放,大幅提升竞争力。
据测算,振石集团在印尼每投资1块钱,能带动从中国出口7毛钱的物资,因为“项目在印尼当地的采购以土建资源为主,而挖掘机、桩机、板房等设备物资均由国内出口”。仅硕石这个项目就能带动几十亿元的出口额。
2022年,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额达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中国连续10年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印尼投资部统计,2022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达8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位列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仅次于新加坡。
佐科是一位具备企业家精神、一旦发现机会就锐意进取的人。2014年11月,他在北京出席APEC峰会间隙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当即决定印尼也要建自己的高铁。2015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协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所属中国铁路国际公司作为中方施工联合体的牵头者。2016年1月21日,连接雅加达和万隆,全长142公里的雅万高铁举行开工仪式,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建成后两地间的行车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据印尼媒体报道,雅万高铁将在今年8月17日(印尼第78个独立日)开通运营。
在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印尼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相结合,填补了印尼的产业空白,也强壮了中国的跨境产业链。今年6月20日,佐科出席在印尼东爪哇省锦石县举行的浙江海亮集团投资的铜箔项目开工仪式,并亲自按下启动按钮。该项目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是印尼第一家铜箔制造企业,建成后将是东南亚最大的铜箔制造企业。
作为全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和东盟最大经济体,2022年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到位资金达45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44.2%。印尼工商会会长阿尔夏德表示,今年预计印尼能吸引4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今年3月,印尼公布了最新的税收减免政策,特别是投向新首都的相关项目建设将获得极大优惠。任何企业在新首都投资100亿印尼盾(约等于470万元人民币)以上,均可享受100%的企业税减免,优惠期为10年至30年。印尼还将新首都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延长至95年,到期后还可申请延长95年。
中国企业在印尼的投资是新一轮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尽管“脱钩断链”“去风险”“友岸朋友圈”等变数对全球化构成了严峻挑战,但“新兴市场的发展红利+中国企业的产业能力优势”也在形成新机遇、新热土、新亮点。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6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折合美元同比增长15.4%),占同期总额的18.6%;1-6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777.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56.7%。
我们并不能说,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拷贝中国道路,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基建能力、产业能力、设备和技术配套能力,特别是企业家的勇气和敢闯敢干的精神,无疑具备了强大的外溢条件。哪里要发展,哪里就需要中国,需要中国企业家去显身手。

1、中国企业出海,是在自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后的自然外溢,也是布局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明智战略。这和过往曾经有过的“资本外流”完全不一样,不是外流,是竞争力对外输出。
2、中国企业出海,是构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极大地有助于对国内大循环的促进。
3、企业家是有祖国的,但企业家的足迹没有国界,走得越远,做得越强,有越多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经济就会越好,在全世界的腰杆也会挺得越直。
4、中国企业在出海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增光添彩。
伴随中国企业新一轮的高质量出海,中国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续写属于奋斗者的新篇章,也将迎来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