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访谈(上)| 好的营销,只需对了一件事,甚至不花一分钱打广告!


猎豹移动与任小姐的访谈实录
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
流量增长 伴随职业成长
所以我一直做流量获取、黑客增长、短期爆发性的攫取平台红利相关的事情。直到2017年开始做海外流量,以线上的社交产品为主。2019年开始接触跨境品牌站,到现在一直做流量、做品牌定位。
大多GMV破百万的品牌站,团队成员不超3人
无论是从0起步、转型,还是开拓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品牌站对创始团队成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业务方面。在做品牌之初,要对自己做的品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和定位。包括用户定位、品牌定位、品牌理念、流量模型、商业模式等。
清晰到特别精准的用户是谁?每一个流量到底怎么来?转化率大概能到多少?做到以上几点,我才会建议开始做品牌这件事情。
总结起来看,要做一个品牌,前期的规划要占到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剩下百分之二十就去执行。
其实难度也不是很高,只是很多人可能在做的过程中都是抱着试一试、碰一碰的态度。从我接触到的案例上看,能“碰上”的概率就跟天上掉馅饼的概率是一样的,非常渺茫!
我看了特别多的品牌,很多就是 1-3 人的团队做起来的。做一个年销售额过百万美金的产品,它的规模和人员构成,可能就只有两三个人。
并非所有产品都有冲破千万量级的潜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将一个品牌发展必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做个基础的划分。
如果粗暴一点来划分,年销售额还不到一百万美金,我会觉得这个产品/品牌还没有破 0-1 这个阶段;
如果年销售额破千万美金,属于 1-10 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就要挑一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到千万美金这个量级,要看产品复购的高低、供应链是否有壁垒等。
一般到可以称之为“破圈”阶段的产品,年销售额基本需要过亿(美金),亿级的销售额一定不是看单个产品,而是要放眼看一整个赛道。
简单来说,一款产品捅开一个市场,说明这个产品能够解决这个人群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叫“需求强度”。当需求达到一定强度,且使用频率达到一定高度时,该产品就可以成为该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
满足以上条件以后,能否“出圈”,或者能否向资本市场靠拢,就要看它的人群是否有影响力,会不会有更多类似人群来用这个产品。
分享两个内衣产品的对比案例。
维密之前一直主打做维密超模,目标客群就是身材很好的女性(perfect body)。
它的品牌目前来看就会很难破圈,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因为它产品的目标客群定位就是时尚的女星,她们都是 perfect body,但这已经是当前整个审美界比较排斥的一种主流文化。
另外一点是因为全球的文化都在倡导要做自己、不追求过分的瘦。所以这样看下来,尽管维密的牌子很大,想要“破圈”,难度也很大。
相反有一个叫做 TomboyX 的品牌,成立于 2013 年,年销售额 1600 万美金,主做针对 LGBTQ 人士的内衣。
TomboyX 跟维密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它本身是做“女同”的内衣内裤,它最近却破圈了!深入分析下来会发现,做对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功“破圈”!
备注:LGBTQ中L代表女同性恋者(Lesbians)、G代表男同性恋者(Gays)、B代表双性向者(Bisexuals)、T代表跨性别者(Transgender)、Q代表性别模糊者(Queer),因此“LGBTQ”是性少数族群的合称,也叫“彩虹族群”。
随着世界范围内 LGBTQ 人群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就越来越高、人群也越来越有影响力,TomboyX 索性把 Slogan 就定为“我要成为我自己”。
很多好莱坞女性都会穿这个品牌的内衣,因为感觉穿上它就是做自己,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张力。得益于这个目标人特有的势能,TomboyX 就很容易破圈。

不要用中国思维去看海外市场
低价,有时候真的是自己品牌的“拦路虎”
下图是美国的商业卡车,不像咱们国内是平头卡,美国是独头卡。独头卡非常高级,舒适感很好。
大家可以看看美国商用卡车的环境,就能感受到美国重卡司机的工作是非常体面的。这些卡车司机对生活品质是有要求的。






















猎豹移动与任小姐的访谈实录
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
流量增长 伴随职业成长
所以我一直做流量获取、黑客增长、短期爆发性的攫取平台红利相关的事情。直到2017年开始做海外流量,以线上的社交产品为主。2019年开始接触跨境品牌站,到现在一直做流量、做品牌定位。
大多GMV破百万的品牌站,团队成员不超3人
无论是从0起步、转型,还是开拓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品牌站对创始团队成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业务方面。在做品牌之初,要对自己做的品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和定位。包括用户定位、品牌定位、品牌理念、流量模型、商业模式等。
清晰到特别精准的用户是谁?每一个流量到底怎么来?转化率大概能到多少?做到以上几点,我才会建议开始做品牌这件事情。
总结起来看,要做一个品牌,前期的规划要占到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剩下百分之二十就去执行。
其实难度也不是很高,只是很多人可能在做的过程中都是抱着试一试、碰一碰的态度。从我接触到的案例上看,能“碰上”的概率就跟天上掉馅饼的概率是一样的,非常渺茫!
我看了特别多的品牌,很多就是 1-3 人的团队做起来的。做一个年销售额过百万美金的产品,它的规模和人员构成,可能就只有两三个人。
并非所有产品都有冲破千万量级的潜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将一个品牌发展必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做个基础的划分。
如果粗暴一点来划分,年销售额还不到一百万美金,我会觉得这个产品/品牌还没有破 0-1 这个阶段;
如果年销售额破千万美金,属于 1-10 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品就要挑一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到千万美金这个量级,要看产品复购的高低、供应链是否有壁垒等。
一般到可以称之为“破圈”阶段的产品,年销售额基本需要过亿(美金),亿级的销售额一定不是看单个产品,而是要放眼看一整个赛道。
简单来说,一款产品捅开一个市场,说明这个产品能够解决这个人群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叫“需求强度”。当需求达到一定强度,且使用频率达到一定高度时,该产品就可以成为该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
满足以上条件以后,能否“出圈”,或者能否向资本市场靠拢,就要看它的人群是否有影响力,会不会有更多类似人群来用这个产品。
分享两个内衣产品的对比案例。
维密之前一直主打做维密超模,目标客群就是身材很好的女性(perfect body)。
它的品牌目前来看就会很难破圈,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因为它产品的目标客群定位就是时尚的女星,她们都是 perfect body,但这已经是当前整个审美界比较排斥的一种主流文化。
另外一点是因为全球的文化都在倡导要做自己、不追求过分的瘦。所以这样看下来,尽管维密的牌子很大,想要“破圈”,难度也很大。
相反有一个叫做 TomboyX 的品牌,成立于 2013 年,年销售额 1600 万美金,主做针对 LGBTQ 人士的内衣。
TomboyX 跟维密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它本身是做“女同”的内衣内裤,它最近却破圈了!深入分析下来会发现,做对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功“破圈”!
备注:LGBTQ中L代表女同性恋者(Lesbians)、G代表男同性恋者(Gays)、B代表双性向者(Bisexuals)、T代表跨性别者(Transgender)、Q代表性别模糊者(Queer),因此“LGBTQ”是性少数族群的合称,也叫“彩虹族群”。
随着世界范围内 LGBTQ 人群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就越来越高、人群也越来越有影响力,TomboyX 索性把 Slogan 就定为“我要成为我自己”。
很多好莱坞女性都会穿这个品牌的内衣,因为感觉穿上它就是做自己,这是一种时代进步的张力。得益于这个目标人特有的势能,TomboyX 就很容易破圈。

不要用中国思维去看海外市场
低价,有时候真的是自己品牌的“拦路虎”
下图是美国的商业卡车,不像咱们国内是平头卡,美国是独头卡。独头卡非常高级,舒适感很好。
大家可以看看美国商用卡车的环境,就能感受到美国重卡司机的工作是非常体面的。这些卡车司机对生活品质是有要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