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亚马逊悄悄上线“不可退货”标签!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最近,有细心的卖家发现,亚马逊悄咪咪地给部分商品挂上了一个新标签——Final Sale - No returns(最终销售,不可退货)。
这对很多头疼高退货率的卖家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不过话说回来,这波利好真的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吗?还是只偏爱少数玩家?这就得好好说一说了。

“不可退货”标签来了!
根据6月23日的观察,这个“不可退货”的标签出现在亚马逊部分商品上,位置就在商品页面的卖家信息下方。
目前来看,拥有这个标签的,大多数是亚马逊自营品牌和VC卖家的商品,比如定制类产品、滞销库存清仓品等等。
这个标签意味着:一旦商品售出,买家不能退货,不支持退款。
对卖家来说,等于变相规避了逆向物流成本、二次质检、退货丢件等问题;
对平台来说,也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工具之一。
不过要注意:这和之前推出的“退款不退货”政策不太一样。
区别在哪?
“不可退货”更像是一锤定音的交易,适用于高价值、定制、清仓商品。
而“退款不退货”主要面向低于75美金的商品,处理逻辑偏向于节省售后成本。

过去几年,亚马逊平台的平均退货率始终居高不下,部分类目甚至高达30%。
尤其在“高退货率标签”上线后,不少卖家订单量大幅下滑,不得不靠疯狂降价来清库存,结果反而引发更大的退货潮。
这一次,“不可退货”标签的出现,无疑是亚马逊在退货规则上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在退货成本日益高涨的当下,给出的一个“新解法”。

中小卖家是否能沾光?
但不排除后续逐步放开,一旦这个标签进入SC体系,那将是中小卖家的一大利器——
清库存更轻松,不用怕买家“买了又退”
售后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可控性提升
季节性产品、定制产品、过季商品处理更灵活
不过也要警惕:这种“标签红利”很可能会拉开普通卖家和VC卖家之间的差距,没拿到标签的卖家,反而更容易被高退货率拖垮。

卖家该如何应对?
应对这个政策,以下几条建议你必须要抓紧:
1. 紧盯政策动态。
无论是“不可退货”还是“退款不退货”,都有可能从特定账号放宽到全平台,第一时间掌握趋势才能不被抛下。
2. 优化商品描述和品控。
就算现在没标签可挂,也得从源头降低退货率,避免踩雷。
3. 巧用清库存工具。
没有标签加持时,也可以结合促销、清仓折扣、站外引流等方式规避长期滞销。
4. 留意官方测试节奏。
如果你是VC卖家,建议主动尝试启用该功能,并反馈使用效果,说不定能提前获得更多新功能权限。























最近,有细心的卖家发现,亚马逊悄咪咪地给部分商品挂上了一个新标签——Final Sale - No returns(最终销售,不可退货)。
这对很多头疼高退货率的卖家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不过话说回来,这波利好真的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吗?还是只偏爱少数玩家?这就得好好说一说了。

“不可退货”标签来了!
根据6月23日的观察,这个“不可退货”的标签出现在亚马逊部分商品上,位置就在商品页面的卖家信息下方。
目前来看,拥有这个标签的,大多数是亚马逊自营品牌和VC卖家的商品,比如定制类产品、滞销库存清仓品等等。
这个标签意味着:一旦商品售出,买家不能退货,不支持退款。
对卖家来说,等于变相规避了逆向物流成本、二次质检、退货丢件等问题;
对平台来说,也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工具之一。
不过要注意:这和之前推出的“退款不退货”政策不太一样。
区别在哪?
“不可退货”更像是一锤定音的交易,适用于高价值、定制、清仓商品。
而“退款不退货”主要面向低于75美金的商品,处理逻辑偏向于节省售后成本。

过去几年,亚马逊平台的平均退货率始终居高不下,部分类目甚至高达30%。
尤其在“高退货率标签”上线后,不少卖家订单量大幅下滑,不得不靠疯狂降价来清库存,结果反而引发更大的退货潮。
这一次,“不可退货”标签的出现,无疑是亚马逊在退货规则上的一次新尝试,也是在退货成本日益高涨的当下,给出的一个“新解法”。

中小卖家是否能沾光?
但不排除后续逐步放开,一旦这个标签进入SC体系,那将是中小卖家的一大利器——
清库存更轻松,不用怕买家“买了又退”
售后成本大幅下降,利润可控性提升
季节性产品、定制产品、过季商品处理更灵活
不过也要警惕:这种“标签红利”很可能会拉开普通卖家和VC卖家之间的差距,没拿到标签的卖家,反而更容易被高退货率拖垮。

卖家该如何应对?
应对这个政策,以下几条建议你必须要抓紧:
1. 紧盯政策动态。
无论是“不可退货”还是“退款不退货”,都有可能从特定账号放宽到全平台,第一时间掌握趋势才能不被抛下。
2. 优化商品描述和品控。
就算现在没标签可挂,也得从源头降低退货率,避免踩雷。
3. 巧用清库存工具。
没有标签加持时,也可以结合促销、清仓折扣、站外引流等方式规避长期滞销。
4. 留意官方测试节奏。
如果你是VC卖家,建议主动尝试启用该功能,并反馈使用效果,说不定能提前获得更多新功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