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Z123跨境卖家导航
拖动LOGO到书签栏,立即收藏AMZ123
首页跨境头条文章详情

人间真实:我为什么关掉了我的品牌站?

白鲸出海
白鲸出海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泛互联网企业出海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白鲸出海涵盖资讯、数据、服务及社群社区四大模块。自2014年7月运营以来,白鲸出海已成长为中国泛互联网出海媒体领域NO.1的品牌。网址:http://www.baijingapp.com/
1499
2022-02-08 23:01
2022-02-08 23:01
1499
白鲸出海
白鲸出海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泛互联网企业出海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白鲸出海涵盖资讯、数据、服务及社群社区四大模块。自2014年7月运营以来,白鲸出海已成长为中国泛互联网出海媒体领域NO.1的品牌。网址:http://www.baijingapp.com/

转眼一年过去,小猫很高兴地看见,越来越多年轻的新势力开始加入了出海的洪流中,越来越多新一代不仅认识到做真正的产品和品牌是大势所趋,更是真真正正 开起了自己的品牌站。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人做出海品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小猫也深刻感觉,大家其实都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小猫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仅是一直在观察行业的变化,更希望能真实地记录下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大家都比较模糊的方向的探索过程。当到处都在疯狂卖课鼓动大家赶紧去做独立站去赚大钱的时候,小猫却想反其道而行之:在那么多成功案例背后,少有人分析的是大家没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小猫觉得对创业者来说,并不存在“失败”这个词,因为我一直觉得,能自主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了,最后没做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只要没有做什么违反底线的事,都不能算是真的失败。但最重要的是在每段过程中都能学习到一些东西,这样这些时间才不算浪费。而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创业者本身是一笔财富,对于其他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来说,其实也是很宝贵的。
所以今天,小猫特别荣幸地请到了三位好朋友,分享一下自己在过去一年里开了站又关掉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这三位朋友代表了目前做品牌站的非常典型的主力群体:年轻、留学归来、有一定资源、真的想做品牌、没有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心爱的品牌呢?今天小猫就请他们来真心话一下,在这动荡的过去一年里,回望过去,得失几何?

小 A:产业带下一代,服装品牌

我老家是著名的服装产业带,家里是一直做服装外贸的,我在美国念完本科和研究生后回国工作了几年,但不是很喜欢当时的工作,所以很自然就回老家帮家里做些事。一开始是管一些面料的产线,但后来了解到跨境电商这个事情,就开始跟周围人学习。我们这个地方做跨境的很多,大卖也不少,所以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比如你之前写过的那些“黑暗森林”的事情,我一开始就知道,所以这方面也没踩啥坑。

因为大家都是同乡,所以信息相对比较透明,从 19 年开始我就知道有些大卖开始从亚马逊减仓,研究独立站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只会说独立站,对品牌这个事情其实是没什么概念的。然后 20 年疫情来了,大家的观点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觉得国内消费起来了,还是要出口转内销,要渐渐从出口这边撤出,后来我们也确实看到国内客户越来越大,很多厂子也跟着这个风起来了。另一派就是觉得要走品牌路线,提升客单价,就像你写的这种,因为我们一直是做外贸,跟外国客户接触也不少,就觉得自己多少也懂一些品牌啊概念啊什么的,就开始做品牌站。

因为我是留学回来,又比较有志向做这个,所以当然就是我牵头,我自己也很喜欢运动,所以就做了一个运动服的品牌。我个人到现在仍然觉得,运动服这个类目里,我对供应链特别是面料这块,还是很自信的。现在很多那种网红品牌其实我说实话质量都挺一般的,但是人家有那么多钱烧广告,我们确实比不了。我们这个公司 2021 年初成立,相当于工厂孵化,三个合伙人,又招了三个员工,一直就是六个人。

我们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有工厂,所以拿货成本比较低,起订量也比较低,这样服装最大的库存问题也比较小。这个其实也是我一开始能下决心做这件事的最大原因,我是觉得如果一开始没有供应链支持的话,除非你能融很多钱,不然做服装特别是运动服真的想都不敢想。太红海了,去年太多公司拿到大钱,我觉得我家产品就算不比他们好很多,也绝对不比他们差,但是你想想,如果人家狂投广告,你到处看到它,你就算知道质量差不多你也肯定买他家对吧?

我们一开始是只想做独立站是因为品牌嘛,肯定觉得亚马逊有点 low。我们整个品牌定位也还不错,主打的是环保理念,品牌故事、拍摄、页面这些做的基本上也很洋气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无论是从产品还是理念上都还算有优势的,而且我们这个地方是跨境重镇,各种服务商啊物流啊都很成熟,感觉起盘应该不太难。

总体来说我们也没做很差,好的时候单月也有几万美金,但是神奇的是大头居然还是亚马逊。其实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好好运营亚马逊,只是觉得反正货是现成的,多个渠道而已。但是独立站流量实在太难做了,我们投广告一直 roi 就在 2 附近打转,这样其实很难起量,然后后来 fb 又开始封号什么,我觉得很无语,因为我们一直都是正规做的一点野路子都没搞,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其妙就被封了。最后发现,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亚马逊。

我觉得投放效果不好一来是我们自己水平不够吧,二来是我觉得产品上确实很难讲出太大的差异化。运动服这个类目就是大家做的已经太多了,能打的无非就是那些点,面料舒适啊软啊弹性好啊之类的,设计其实各家也差不多,消费者可能也会审美疲劳吧。反正我们就是一直没找到那个 roi 起来的点,基本上就是一直平着走。

这样断断续续搞了几个月,下半年主要就是备战黑五和圣诞季,结果又赶上物流出问题。我们好几次都是承诺 8-10 天到 ,结果因为物流的问题一个月还没到货,就挺心累的。感觉很多货代那时候也有点不负责吧 ,收了你的货就不管了,解释也就是说特殊时期没办法。所以我们黑五和圣诞也没敢太大规模备货或者投放,不过今年这行情看下来倒也没错过啥。

年底我们几个人把所有的账目算了一下,就是所有都算上,包括房租工资这些,一共亏了 6 万人民币。这个我也能接受,但是感觉明年接着做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就把项目停了。

我在这件事里觉得最大的教训就是产品如果没有绝对的吊打别人的差异化,在一个红海赛道还是太难了。平心而论,我们的产品就是很不错但没有那么强的优势,所以没有一个杀手锏。还有就是对资本的理解还是不够,我觉得资本能带来的规模效应还是会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流量上都会强势很多,我们这种小门小户在人家面前就是没牌上桌的。我中间也想过融资 ,但是一来是团队背景确实跟人家有差距,二来我感觉我们这种三线城市还是离核心圈太远了。问题就是,我就算是那些网红品牌的代工厂,我说你给我几个亿,我也能做出一个那样的牌子,你信吗?

明年我会加入我们本地一个比较大型的公司去做一个他们的出海产品线,其实做的事情跟今年应该差不多,但是他们更有资源和经验,预算也比较充足,我觉得我还是再去大公司里学习一下。以后我还是会想做自己的品牌,但下次我应该会去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大城市做,因为确实还是这些地方更有品牌的感觉,人才也更多。下次我想找一些背景比较厉害的人能一起多融一些钱去做,我感觉品牌这个事还是要烧大钱的,不融资做还是挺难的。


小 B:高大上海归精英,装饰品品牌

我是从高中就去了美国,然后一直念书工作一共十几年了。去年疫情我们一直在家办公,一来是觉得比较无聊,二来是正好我和合伙人都比较喜欢装饰类的东西,这几年美国也出了不少比较火的那种小众品牌,我们就决定一起做一个这种 DTC 的品牌。

因为我们是一直生活都在国外,对当地文化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一开始就是那种很美国本土的做法,包括设计定位什么的都是尽量找美国人做的,而且我们一开始就上了一些时尚媒体啊买手店什么的,就还比较洋气吧,我们没有一开始就做投放什么的,这点跟国内很多卖家还是挺不一样的。但是也花了不少钱是肯定的,美国的人工确实还是比国内贵多了,随便找个摄影拍拍照也要好几千刀,但是我们觉得做品牌肯定这些是要投入的。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对产品很有自信,所以定的 SKU 和数量都挺多的,但是后面真的开始投放了就发现我们 roi 并不高,出不了多少单。我们倒没有国内卖家那些封号之类的技术性问题,但问题是我们也很难在美国找到特别懂投放的人,我就感觉光是做品牌宣传也不行,毕竟还是需要销量的。

我感觉按我们自己这样小打小闹地投放其实根本不可能有规模效应,要销量还是得投放,而要投放还是得融资,再加上美国疫情也越来越严重,所以 21 年我就回到国内,一方面是更加了解供应链,一方面是跑融资。

因为我们背景都比较漂亮,所以其实融资的过程倒还好,无论是接触资方还是去讲 PPT 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即使这样从开始到拿到 TS 也花了大半年。但在这个期间我开始反思很多问题,我觉得我们其实一开始还是比较冲动的,因为自己的品牌嘛,你知道就像自己生孩子一样,你会很激动很热血澎湃,觉得它哪都好,但是其实对每个产品和 SKU,并没有那么深的研究,备货也是一次就下很多,最后库存压力很大。然后就是投放,其实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投放方式。一开始我觉得投放不理想完全是量级的问题,只要融资多投的多效果就会慢慢起来 ,但后来我觉得投放其实也并不是你越砸效果就越好的,也不是说弄一笔钱全烧进去就一定能起来的。

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更深了,还是跟太多投资人聊过被 challenge 太多开始有点怀疑自己了,反正后来我就觉得对这个事情不是那么 ready 了,就感觉自己也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做了。我觉得如果拿了融资还是要对人家的钱负责,所以后来虽然我拿到了几个 TS,但还是决定放弃了,项目也就先停掉了。

具体亏多少钱不好说,但是可接受范围内吧。我们是很美国式的那种精益创业,一直就几个人,也没拿工资,所以成本还算低,这也是我觉得还比较庆幸的地方,没有在没想好的时候就投一大笔钱。

年后我会探索一些其他的方向吧,暂时应该不会再做跨境电商这个行业了。我觉得最大的教训就是电商这个模式像个黑盒子,里面太多都是不可控的,比如我们出单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出也不知道为什么,并不是我一开始想的那样稳定现金流的模式,我感觉投入产出比其实并不高。


小 C:海外华人,家居 3C 品牌

我是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在美国工作,也是疫情期间在家无聊,就开始研究 DTC 的东西,国内有个朋友就联系上我,跟我说有个很牛的新产品想做个 DTC 品牌。我刚好知道有个类似的东西在美国卖的很火 ,它是一个偏保健类的小家电,是一个欧洲小品牌,当时就感觉这个品还不错。

我是个投放型选手,因为我技术出身对广告算法一直很有研究,所以很知道这里面的套路,之前也有成功帮别人投起来的经验,但是自己是没建过站。我当时就觉得建站也很简单,现在看可能是比较像一件代发的模式,但是当时确实是奔着品牌去的,因为这个产品确实还是花头很多有很多故事可讲的。

我当时觉得这个产品好主要就是一是它比较新 ,既然那个欧洲公司能做那么好 ,我们就算当个老二也够了。二是当时疫情期间我觉得这种健康家居类产品会特别受欢迎,美国人会很喜欢。其实我市场调研做的还是很充分的,毕竟大数据出身嘛,各种竞品数据、增长分析啥的我还是认真研究了,所以也可以说是精挑细选,并不是那种瞎铺货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新产品、有特色、有故事、大市场,再加上自己有投放的经验,就觉得应该不难赚钱。但是后来我发现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看到,就是我自己完全不是这个产品的用户,我完全不懂这个产品。

我们投了大概一个月,出了十几单吧,roi 反正我没见过这么低的。我倒不觉得投放投的少就一定起不来,我当时不投了原因是我发现完全没有用户 engagement。虽然只有十几单但是一个用户 response 都没有,发邮件也没有人回,就石沉大海了。我觉得做一个品牌最重要是要跟用户有联结吧,用户完全跟你没交流感觉就没啥潜力。说到底投放还是帮你解决一个冷启动的问题,就是给你找第一批的种子用户,但是如果找来了人家也不喜欢你,那还有啥做头呢?

我自己做过投放,所以至少也还算是看过猪跑的,我其实并不觉得投放是做品牌的核心,我觉得品牌最核心是用户喜欢你这个东西,喜欢才会支持你,一开始你卖的少也没关系,但如果你客户都不理你,那问题比较大。

本质上最大问题还是我自己不是用户,所以我对这个产品没有信心。不仅我自己没有用过这个产品,我国内合伙人也没有比较过这个产品和那个欧洲产品的差异,所以我们都没啥信心,一开始没赚到钱就打退堂鼓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自己对产品很自信,或者对这个东西真的很有爱的话,应该还是会坚持一段时间吧,但我们这种情况也就算了。

我觉得如果要做品牌的话,还是要做一个你自己懂而且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自己喜欢你才有信心,一开始亏一点你也能接受。如果你自己都不信这个会有人买,那你肯定亏了就怕了。

我们一共亏了几万人民币吧,我觉得还好。我以后可能还会尝试这个方向,但是我绝对会找一个我自己用的东西,不会再做这种人家说很好但我完全不会用的东西。

小猫衷心感谢这三位朋友的分享,这三位朋友的经历,很真实,也很典型,我想对于所有想从事这行的朋友们,都会有很多的启发。


小猫的几点 takeaway

1. 创业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不只是长板要长,短板也不能短,需要全方位的配合。人都不是万能的,在每个阶段和领域都有强人,可能才能把一件事做成。不过话说回来,强人也不是哪里都有的,而且各有各的个性,所以所谓“优秀团队”才会显得如此稀缺。

2. 经常有人问,在出海品牌这个模式里,供应链、品牌、流量,到底谁最重要。小猫觉得,真的只能说都重要,人往往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强的都觉得简单,自己不会的都觉得很难 ,但是真的三样都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事。

3. 资本到底有多重要,这个见仁见智。没钱很痛苦,但有钱不知道怎么花,也很痛苦,亏小钱痛苦,亏大钱更痛苦,亏自己的钱痛苦,亏别人的钱是有苦说不出。人生都挺苦的,还是要作出自己的选择吧。

最后,致敬所有创业者们!你们是勇敢的人,不论成败,都是先驱!
免责声明
本文链接:
本文经作者许可发布在AMZ123跨境头条,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最新热门报告作者标签
2025.07.3亚马逊选品推荐(仅供参考):太阳镜
2025.07.3亚马逊选品推荐(仅供参考):太阳镜站 点:北美站,美国产品名:太阳镜专利:未经过查询采购:国内1688工厂价16元售价:亚马逊美国售价26.99美金重量:重量约100G运费:FBM运费30人民币左右FBM净利润:120元左右FBA净利润:120-200元左右;模式:适合FBM和FBA,(所有价格都是建议参考价格)单量:在卖家精灵中显示上架时间是2025年02年13号,目前为止持续销售140天,30天销售量(1193单),子体(400+)在自行车眼镜和护目镜类目中排名(13)——运动与户外类目中排名(3972)产品来源:海关出口数据注意事项:此款产品为运动类,常规性产品,一可以售卖,,产品变体也
提升出口卖家运营灵活性!Shopee推出新功能;Shopee和TikTok Shop回应印尼征税;菲律宾商业信心指数极不乐观
01 提升出口卖家运营灵活性Shopee推出新功能据印尼媒体消息,Shopee 推出了灵活出口计划(Flexi Export 计划),这是一项新功能,允许印度尼西亚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独立管理海外店铺。 Shopee 印尼站政府关系副总监 Balques Manisang 本周二表示:“Flexi Export 计划是我们持续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一种形式,旨在使他们在全球市场上更加独立、更具竞争力。” 该计划是自 2019 年起实施的常规出口计划的进一步发展。 2019 年至 2025 年中,超过 6000 万件本地产品成功出口到东南亚、东亚和拉丁美洲的八个目的地国家。
20点前出货!Shopee收紧隔日到货时效;2024年TikTok电商GMV330亿美元!东南亚为核心市场;未来泰国经济复苏乏力
01Shopee店到店隔日到货服务要求20点前出货Shopee台湾本土店发布最新信息,自2025年7月1日起,所有「Shopee店到店-隔日到货」的订单,必须于当日20:00:00前完成寄件。若在指定寄件日期的20:00:00之后出货,将被视为延迟出货订单。为避免因此产生延迟出货计分,请务必遵守寄件规范。自2025年4月7日(周一)起,为鼓励卖家维持良好的卖场运营,平台将新增「隔日到货延迟出货率」计分机制,请卖家留意自身卖场的营运表现!提醒:“隔日到货延迟出货率”是指计算过去7天内,隔日到货商品中延迟出货的订单数占总隔日到货出货订单数的比例。
卖家解除亚马逊限制ASIN发货的方法!
前段时间,不少卖家突然发现某些ASIN无法创建货件了,原本计划好的补货节奏一下被打乱,有些甚至连Prime Day的货都发不进去。这次亚马逊的系统调整,让不少人直呼“太突然”。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讲讲——为什么你会被限发货、怎么解除限制、以及沟通亚马逊的正确姿势。发货被限制,问题到底出在哪?根据目前卖家反馈以及系统通知,本轮限制ASIN发货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两个:库存周转慢:产品销售速度跟不上库存积压,系统判定你是在“占仓”。库龄太老:产品长时间滞留FBA,比如超过150天没有动静,就可能触发系统警报。但诡异的是,有些卖家明明卖得挺好、库龄也不算长,也一样中招了。
得物出海俄罗斯,跨境卖家又迎新机遇!
2025年6月30日,中国潮流电商平台得物(Poizon)正式推出俄语版本网站及移动应用程序,俄罗斯用户现可直接在平台上下单订购商品,无需通过中间商。这标志着得物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也体现了其全球化策略向“本地化+自营化”过渡的又一重要进展。如今,俄罗斯电商市场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5年其电商规模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在这一背景下,得物的进入恰逢其时。西方品牌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大规模撤出俄罗斯后,高端消费供给出现断层,尤其是在奢侈品、潮牌等领域,存在一定的空白空间。而俄罗斯本地电商平台在潮流消费、电商内容化运营等方面的垂直能力尚不突出,这为得物切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朗普声称美越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日宣布,美国与越南已达成贸易协议。根据特朗普所透露的内容,该协议规定越南所有对美出口的商品都将面临至少20%的关税。这一关税政策的实施,无疑将对越南的出口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增加越南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可能会压缩其利润空间,进而影响到越南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然而,特朗普还提到,作为交换,美国市场将对越南商品“完全开放”。这意味着越南商品将有机会更便捷地进入美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接触到更多的美国消费者,理论上能够为越南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和业务增长机会。
西班牙欧盟VAT税号申请指南,跨境卖家必看!
坚持原创关注艾思“西班牙欧盟税号”通常指西班牙境内注册的增值税号(IVA),并被列入欧盟增值税信息交换系统(VIES)中的有效欧盟VAT号码。这是一个在跨境交易中至关重要的税务识别号。随着亚马逊平台对于跨境卖家提供西班牙欧盟税号的政策收紧,越来越多的卖家关注到西班牙欧盟税号的申请。但由于欧盟税号申请时间长且有一定的申请门槛,逐渐成为了卖家合规道路上的一个痛点,本文为你全面梳理西班牙欧盟税号的申请流程和运用场景,建议收藏!ROI什么是西班牙欧盟税号西班牙的标准税号NIF(Número de Identificación Fiscal),也叫本地税号。
从香港到全球,它靠什么成为年轻人的穿搭icon?
有这样一个品牌,在其独立站的评论区里,德国用户写下 “版型堪称完美,舒适又显优雅”,日本消费者留言 “超爱我买到的每一件单品”,美国顾客评价“裤子真没让我失望”,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用真实体验书写好评。它为不同身形的女生提供XXS到4XL的全尺码选择,让甜酷工装等多元风格都能找到对应款式,更通过再生面料技术让旧塑料瓶化作时尚单品。这个让每一种身材都被看见、每一份需求都被响应的品牌,就是Cider。
定了!跨境平台需报税,卖家信息将定期上报
跨境平台的税务“真空地带”正在被填补。AMZ123获悉,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首次以公告形式明确规定:无论平台设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都必须依法报送涉税信息。这意味着,包括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 等主流跨境平台在内,只要平台内存在中国卖家账户,或者面向中国用户提供交易场所、技术服务、运营支持等,都将纳入此次涉税信息报送范围。
重磅!亚马逊要给中国税局报卖家数据了!
2025年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官宣了一项重磅新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第15号公告)这意味着,中国大陆跨境卖家的海外平台收入,正式被纳入税务监管体系。亚马逊作为重点平台之一,也将同步卖家销售数据给中国税务局!这波操作,直接引爆了整个跨境圈。谁会受到影响?只要你用大陆公司身份在海外平台开店,不管你是在亚马逊、eBay、SHEIN、Temu还是速卖通——都在监管范围内。平台需定期向中国税局报送数据,具体责任主体分为三类:有中国团队且持牌的,如亚马逊、eBay,由在华子公司负责报送;有团队但未持证的平台,由实际运营公司报送;完全没有在中国设团队的,平台需指定国内代理人报送。
15美元的车用防暑神器,在TikTok30天爆卖了40100单
夏日经济正持续“升温”。随着远程开启空调功能的普及,不少机动车主选择用钞能力正面硬钢当头的烈日,但炙烤后散发出的阵阵甲醛味儿和依旧“暖手”的方向盘,无不在示意车主们的无用功,顿悟后的他们惊觉:物理防晒,YYDS。向来先发制人的TikTok卖家,早已意识到热浪底下蓄势待发市场商机,踩中类目破发的前夜迎来爆单。TikTok美区,一款让收纳癖欲罢不能的车用遮阳罩,正迎着北半球的热浪问鼎了汽配类目榜榜一。01汽配类目的新晋“一哥”热辣滚烫,是夏季机动车室温的写照,亦是汽配卖家销量报表的生动刻画。近期,一款汽车遮阳伞以2.06万单的周销量,成为TikTok美区汽车与摩托车类目销量榜的扛把子。
行业地震?亚马逊等跨境平台需报送卖家涉税信息!
跨境电商税收监管迎来升级!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 2025 年第 15 号公告明确,以下平台企业必须报送涉税信息:网络商品销售平台(亚马逊、Temu等)网络直播平台(跨境直播带货)灵活用工平台(海外兼职服务)甚至小程序、快应用等聚合服务平台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截图这项新政的落地就意味着包括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 等主流跨境平台在内,只要平台内存在中国卖家账户,或者面向中国用户提供交易场所、技术服务、运营支持等,都将纳入此次涉税信息报送范围。
德国一款卷发梳7天卖出上千单、GMV超$64,000!Kalodata欧盟站点上线,TikTok四国热销榜Top10出炉
截至24年,TikTok在欧洲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5亿,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用户占比超过60%。据Statista统计,24年欧盟地区社交电商总GMV已超200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30%,TikTok Shop今年在欧洲连开4国,正在释放增长红利。但入局容易,起量难。语言差异、文化偏好、达人合作复杂度高,让不少卖家“踩着红利窗口,却仍在试错”。
新规落地!亚马逊平台需要上报卖家数据
从昨天开始,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炸锅了!一项新规悄咪咪搅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从亚马逊到 Temu,不管平台在境内境外,只要和中国卖家沾边,都得按照新规,这场税务监管的大变局,正让跨境生意的玩法迎来关键转折。一亚马逊平台要向国内报税了据悉,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首次以公告形式明确规定:无论平台设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都必须依法报送涉税信息。
TikTok Shop 5月收入排名前十:唇线笔、颈霜等销售额破千万
AMZ123获悉,近日,Charm.io发布了5月TikTok Shop美国站美妆个护品类收入排名前十产品、对应的头部创作者及其销售报告。从2024年4月至2025年5月,美国TikTok Shop美妆个护品类涌现出一批既“出圈”又热销的产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平台上获得高曝光率,更在创作者内容的助推下,实现了可观的销售成绩。数据显示,即便是价格较高的产品,只要内容真实、有说服力,消费者依然愿意下单。销售额最高的是WavyTalk Blowout Boost负离子热风卷发棒,在12个月内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单价为32.08美元。
亚马逊机器人数量接近员工总数,75%的配送环节由机器人参与
AMZ123获悉,近日,据外媒报道,截至2025年,亚马逊在仓库内部署的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00万台,与人类员工数量基本持平,标志着其自动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亚马逊表示,目前全球约75%的配送环节都在某种程度上由机器人参与完成,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缓解了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亚马逊仓库中常见的自动化设备包括金属机械臂和轮式移动机器人,分别负责从货架取货、运送商品、分拣包裹及打包发货等工作。较新的Vulcan机器人甚至配备了触觉功能,可从多个货架中精准挑选商品。亚马逊也在逐步整合机器人之间以及机器人与人工之间的协作流程,提升订单履约效率。这一趋势正在改变仓库员工的工作内容。
《2024中国塑料及相关行业海外拓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PDF下载
“出海”不仅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效缓解国内市场内卷带来的压力,更是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塑造卓越品牌形象的关键举措·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确保业务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2024年3C消费电子出海解决方案白皮书》PDF下载
3C 消费电子全球市场分布呈现出成熟市场如北美、欧洲等地区消费规模大、需求稳定且注重产品体验与创新,而高潜市场如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则增长迅速、潜力巨大,正逐步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4-2025)》PDF下载
欧洲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地设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数据中心、安全设施和生产基地,在为欧盟贡献税收、投资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项目的落地,使双方经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助力中欧关系长远发展。
《2025年中国对外贸易潜力产品分析报告》PDF下载
贸易潜力产品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潜在贸易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品,贸易潜力产品包括的范畴有很多,既包括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海外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的产品,也包括国内技术趋于成熟但尚未达到出口阶段的产品。
《2026春夏女鞋色彩趋势预测》PDF下载
随着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百搭、耐看、治愈的色彩,深色仍然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社媒对于色彩中性色的趋势愈发强烈。在此趋势下,受创新混搭文化启发彩色中性色势必会日益流行。基调色目前任是市场主流,如沙色、浆果红、南瓜布丁,既可保持配色创新,又承载着基础人群需求。
《2025年全球电商营销趋势报告》PDF下载
在全球零售市场增长趋于平稳的背景下,电商依旧保持增长的韧性。根据 Statista 数据,电商市场以 7.8%~9.7% 的增速,高于全球零售市场 4%~5%的预期增长率。这意味着,电商将持续在全球零售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同时,2025年电商用户全球渗透率将达到42.4%,预计到2029年进一步提升至 49.1%,电商购物逐渐成为全球日常消费的主流选择。
《2026春夏女装防晒属性单品报告》PDF下载
2026春夏女装防晒属性单品报告
《2025年亚太服饰与护肤品牌全球数字广告投放洞察》PDF下载
美国依然是服饰品牌数字广告投放最高的市场,近12个月支出超62亿美元
跨境科普达人
科普各种跨境小知识,科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跨境电商赢商荟
跨境电商行业唯一一家一年365天不断更的媒体!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官方公众号,致力于为中国跨境卖家提供最新,最全亚马逊全球开店资讯,运营干货分享及开店支持。
亚马逊资讯
AMZ123旗下亚马逊资讯发布平台,专注亚马逊全球热点事件,为广大卖家提供亚马逊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AMZ123卖家导航
这个人很懒,还没有自我介绍
跨境学院
跨境电商大小事,尽在跨境学院。
AMZ123跨境电商
专注跨境行业热点事件报道,每日坚持推送原创深度热文
北美电商资讯
AMZ123旗下北美跨境电商新闻栏目,专注北美跨境电商热点资讯,为广大卖家提供北美跨境电商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首页
跨境头条
文章详情
热门活动
跨境资讯
跨境资讯
跨境早报
跨境社群
品类交流群
宠物品类交流群宠物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宠物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家居品类交流群家居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家居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母婴用品交流群母婴用品交流群
加入
母婴用品交流群
扫码进群
品类交流群
加入
跨境资料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加入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TikTok运营干货包TikTok运营干货包
加入
TikTok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加入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扫码进群
跨境资料
加入
官方社区
跨境电商交流群跨境电商交流群
加入
跨境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加入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官方社区
加入
立即扫码咨询
立即扫码咨询
人间真实:我为什么关掉了我的品牌站?
白鲸出海
2022-02-08 23:01
1500

转眼一年过去,小猫很高兴地看见,越来越多年轻的新势力开始加入了出海的洪流中,越来越多新一代不仅认识到做真正的产品和品牌是大势所趋,更是真真正正 开起了自己的品牌站。


但是众所周知,中国人做出海品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小猫也深刻感觉,大家其实都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小猫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仅是一直在观察行业的变化,更希望能真实地记录下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大家都比较模糊的方向的探索过程。当到处都在疯狂卖课鼓动大家赶紧去做独立站去赚大钱的时候,小猫却想反其道而行之:在那么多成功案例背后,少有人分析的是大家没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小猫觉得对创业者来说,并不存在“失败”这个词,因为我一直觉得,能自主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了,最后没做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只要没有做什么违反底线的事,都不能算是真的失败。但最重要的是在每段过程中都能学习到一些东西,这样这些时间才不算浪费。而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对于创业者本身是一笔财富,对于其他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来说,其实也是很宝贵的。
所以今天,小猫特别荣幸地请到了三位好朋友,分享一下自己在过去一年里开了站又关掉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这三位朋友代表了目前做品牌站的非常典型的主力群体:年轻、留学归来、有一定资源、真的想做品牌、没有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心爱的品牌呢?今天小猫就请他们来真心话一下,在这动荡的过去一年里,回望过去,得失几何?

小 A:产业带下一代,服装品牌

我老家是著名的服装产业带,家里是一直做服装外贸的,我在美国念完本科和研究生后回国工作了几年,但不是很喜欢当时的工作,所以很自然就回老家帮家里做些事。一开始是管一些面料的产线,但后来了解到跨境电商这个事情,就开始跟周围人学习。我们这个地方做跨境的很多,大卖也不少,所以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比如你之前写过的那些“黑暗森林”的事情,我一开始就知道,所以这方面也没踩啥坑。

因为大家都是同乡,所以信息相对比较透明,从 19 年开始我就知道有些大卖开始从亚马逊减仓,研究独立站这个事情。但是我们只会说独立站,对品牌这个事情其实是没什么概念的。然后 20 年疫情来了,大家的观点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觉得国内消费起来了,还是要出口转内销,要渐渐从出口这边撤出,后来我们也确实看到国内客户越来越大,很多厂子也跟着这个风起来了。另一派就是觉得要走品牌路线,提升客单价,就像你写的这种,因为我们一直是做外贸,跟外国客户接触也不少,就觉得自己多少也懂一些品牌啊概念啊什么的,就开始做品牌站。

因为我是留学回来,又比较有志向做这个,所以当然就是我牵头,我自己也很喜欢运动,所以就做了一个运动服的品牌。我个人到现在仍然觉得,运动服这个类目里,我对供应链特别是面料这块,还是很自信的。现在很多那种网红品牌其实我说实话质量都挺一般的,但是人家有那么多钱烧广告,我们确实比不了。我们这个公司 2021 年初成立,相当于工厂孵化,三个合伙人,又招了三个员工,一直就是六个人。

我们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有工厂,所以拿货成本比较低,起订量也比较低,这样服装最大的库存问题也比较小。这个其实也是我一开始能下决心做这件事的最大原因,我是觉得如果一开始没有供应链支持的话,除非你能融很多钱,不然做服装特别是运动服真的想都不敢想。太红海了,去年太多公司拿到大钱,我觉得我家产品就算不比他们好很多,也绝对不比他们差,但是你想想,如果人家狂投广告,你到处看到它,你就算知道质量差不多你也肯定买他家对吧?

我们一开始是只想做独立站是因为品牌嘛,肯定觉得亚马逊有点 low。我们整个品牌定位也还不错,主打的是环保理念,品牌故事、拍摄、页面这些做的基本上也很洋气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无论是从产品还是理念上都还算有优势的,而且我们这个地方是跨境重镇,各种服务商啊物流啊都很成熟,感觉起盘应该不太难。

总体来说我们也没做很差,好的时候单月也有几万美金,但是神奇的是大头居然还是亚马逊。其实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好好运营亚马逊,只是觉得反正货是现成的,多个渠道而已。但是独立站流量实在太难做了,我们投广告一直 roi 就在 2 附近打转,这样其实很难起量,然后后来 fb 又开始封号什么,我觉得很无语,因为我们一直都是正规做的一点野路子都没搞,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莫名其妙就被封了。最后发现,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亚马逊。

我觉得投放效果不好一来是我们自己水平不够吧,二来是我觉得产品上确实很难讲出太大的差异化。运动服这个类目就是大家做的已经太多了,能打的无非就是那些点,面料舒适啊软啊弹性好啊之类的,设计其实各家也差不多,消费者可能也会审美疲劳吧。反正我们就是一直没找到那个 roi 起来的点,基本上就是一直平着走。

这样断断续续搞了几个月,下半年主要就是备战黑五和圣诞季,结果又赶上物流出问题。我们好几次都是承诺 8-10 天到 ,结果因为物流的问题一个月还没到货,就挺心累的。感觉很多货代那时候也有点不负责吧 ,收了你的货就不管了,解释也就是说特殊时期没办法。所以我们黑五和圣诞也没敢太大规模备货或者投放,不过今年这行情看下来倒也没错过啥。

年底我们几个人把所有的账目算了一下,就是所有都算上,包括房租工资这些,一共亏了 6 万人民币。这个我也能接受,但是感觉明年接着做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就把项目停了。

我在这件事里觉得最大的教训就是产品如果没有绝对的吊打别人的差异化,在一个红海赛道还是太难了。平心而论,我们的产品就是很不错但没有那么强的优势,所以没有一个杀手锏。还有就是对资本的理解还是不够,我觉得资本能带来的规模效应还是会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流量上都会强势很多,我们这种小门小户在人家面前就是没牌上桌的。我中间也想过融资 ,但是一来是团队背景确实跟人家有差距,二来我感觉我们这种三线城市还是离核心圈太远了。问题就是,我就算是那些网红品牌的代工厂,我说你给我几个亿,我也能做出一个那样的牌子,你信吗?

明年我会加入我们本地一个比较大型的公司去做一个他们的出海产品线,其实做的事情跟今年应该差不多,但是他们更有资源和经验,预算也比较充足,我觉得我还是再去大公司里学习一下。以后我还是会想做自己的品牌,但下次我应该会去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大城市做,因为确实还是这些地方更有品牌的感觉,人才也更多。下次我想找一些背景比较厉害的人能一起多融一些钱去做,我感觉品牌这个事还是要烧大钱的,不融资做还是挺难的。


小 B:高大上海归精英,装饰品品牌

我是从高中就去了美国,然后一直念书工作一共十几年了。去年疫情我们一直在家办公,一来是觉得比较无聊,二来是正好我和合伙人都比较喜欢装饰类的东西,这几年美国也出了不少比较火的那种小众品牌,我们就决定一起做一个这种 DTC 的品牌。

因为我们是一直生活都在国外,对当地文化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一开始就是那种很美国本土的做法,包括设计定位什么的都是尽量找美国人做的,而且我们一开始就上了一些时尚媒体啊买手店什么的,就还比较洋气吧,我们没有一开始就做投放什么的,这点跟国内很多卖家还是挺不一样的。但是也花了不少钱是肯定的,美国的人工确实还是比国内贵多了,随便找个摄影拍拍照也要好几千刀,但是我们觉得做品牌肯定这些是要投入的。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开始对产品很有自信,所以定的 SKU 和数量都挺多的,但是后面真的开始投放了就发现我们 roi 并不高,出不了多少单。我们倒没有国内卖家那些封号之类的技术性问题,但问题是我们也很难在美国找到特别懂投放的人,我就感觉光是做品牌宣传也不行,毕竟还是需要销量的。

我感觉按我们自己这样小打小闹地投放其实根本不可能有规模效应,要销量还是得投放,而要投放还是得融资,再加上美国疫情也越来越严重,所以 21 年我就回到国内,一方面是更加了解供应链,一方面是跑融资。

因为我们背景都比较漂亮,所以其实融资的过程倒还好,无论是接触资方还是去讲 PPT 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即使这样从开始到拿到 TS 也花了大半年。但在这个期间我开始反思很多问题,我觉得我们其实一开始还是比较冲动的,因为自己的品牌嘛,你知道就像自己生孩子一样,你会很激动很热血澎湃,觉得它哪都好,但是其实对每个产品和 SKU,并没有那么深的研究,备货也是一次就下很多,最后库存压力很大。然后就是投放,其实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投放方式。一开始我觉得投放不理想完全是量级的问题,只要融资多投的多效果就会慢慢起来 ,但后来我觉得投放其实也并不是你越砸效果就越好的,也不是说弄一笔钱全烧进去就一定能起来的。

我也不知道是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更深了,还是跟太多投资人聊过被 challenge 太多开始有点怀疑自己了,反正后来我就觉得对这个事情不是那么 ready 了,就感觉自己也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做了。我觉得如果拿了融资还是要对人家的钱负责,所以后来虽然我拿到了几个 TS,但还是决定放弃了,项目也就先停掉了。

具体亏多少钱不好说,但是可接受范围内吧。我们是很美国式的那种精益创业,一直就几个人,也没拿工资,所以成本还算低,这也是我觉得还比较庆幸的地方,没有在没想好的时候就投一大笔钱。

年后我会探索一些其他的方向吧,暂时应该不会再做跨境电商这个行业了。我觉得最大的教训就是电商这个模式像个黑盒子,里面太多都是不可控的,比如我们出单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出也不知道为什么,并不是我一开始想的那样稳定现金流的模式,我感觉投入产出比其实并不高。


小 C:海外华人,家居 3C 品牌

我是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在美国工作,也是疫情期间在家无聊,就开始研究 DTC 的东西,国内有个朋友就联系上我,跟我说有个很牛的新产品想做个 DTC 品牌。我刚好知道有个类似的东西在美国卖的很火 ,它是一个偏保健类的小家电,是一个欧洲小品牌,当时就感觉这个品还不错。

我是个投放型选手,因为我技术出身对广告算法一直很有研究,所以很知道这里面的套路,之前也有成功帮别人投起来的经验,但是自己是没建过站。我当时就觉得建站也很简单,现在看可能是比较像一件代发的模式,但是当时确实是奔着品牌去的,因为这个产品确实还是花头很多有很多故事可讲的。

我当时觉得这个产品好主要就是一是它比较新 ,既然那个欧洲公司能做那么好 ,我们就算当个老二也够了。二是当时疫情期间我觉得这种健康家居类产品会特别受欢迎,美国人会很喜欢。其实我市场调研做的还是很充分的,毕竟大数据出身嘛,各种竞品数据、增长分析啥的我还是认真研究了,所以也可以说是精挑细选,并不是那种瞎铺货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新产品、有特色、有故事、大市场,再加上自己有投放的经验,就觉得应该不难赚钱。但是后来我发现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我没有看到,就是我自己完全不是这个产品的用户,我完全不懂这个产品。

我们投了大概一个月,出了十几单吧,roi 反正我没见过这么低的。我倒不觉得投放投的少就一定起不来,我当时不投了原因是我发现完全没有用户 engagement。虽然只有十几单但是一个用户 response 都没有,发邮件也没有人回,就石沉大海了。我觉得做一个品牌最重要是要跟用户有联结吧,用户完全跟你没交流感觉就没啥潜力。说到底投放还是帮你解决一个冷启动的问题,就是给你找第一批的种子用户,但是如果找来了人家也不喜欢你,那还有啥做头呢?

我自己做过投放,所以至少也还算是看过猪跑的,我其实并不觉得投放是做品牌的核心,我觉得品牌最核心是用户喜欢你这个东西,喜欢才会支持你,一开始你卖的少也没关系,但如果你客户都不理你,那问题比较大。

本质上最大问题还是我自己不是用户,所以我对这个产品没有信心。不仅我自己没有用过这个产品,我国内合伙人也没有比较过这个产品和那个欧洲产品的差异,所以我们都没啥信心,一开始没赚到钱就打退堂鼓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自己对产品很自信,或者对这个东西真的很有爱的话,应该还是会坚持一段时间吧,但我们这种情况也就算了。

我觉得如果要做品牌的话,还是要做一个你自己懂而且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自己喜欢你才有信心,一开始亏一点你也能接受。如果你自己都不信这个会有人买,那你肯定亏了就怕了。

我们一共亏了几万人民币吧,我觉得还好。我以后可能还会尝试这个方向,但是我绝对会找一个我自己用的东西,不会再做这种人家说很好但我完全不会用的东西。

小猫衷心感谢这三位朋友的分享,这三位朋友的经历,很真实,也很典型,我想对于所有想从事这行的朋友们,都会有很多的启发。


小猫的几点 takeaway

1. 创业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不只是长板要长,短板也不能短,需要全方位的配合。人都不是万能的,在每个阶段和领域都有强人,可能才能把一件事做成。不过话说回来,强人也不是哪里都有的,而且各有各的个性,所以所谓“优秀团队”才会显得如此稀缺。

2. 经常有人问,在出海品牌这个模式里,供应链、品牌、流量,到底谁最重要。小猫觉得,真的只能说都重要,人往往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强的都觉得简单,自己不会的都觉得很难 ,但是真的三样都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事。

3. 资本到底有多重要,这个见仁见智。没钱很痛苦,但有钱不知道怎么花,也很痛苦,亏小钱痛苦,亏大钱更痛苦,亏自己的钱痛苦,亏别人的钱是有苦说不出。人生都挺苦的,还是要作出自己的选择吧。

最后,致敬所有创业者们!你们是勇敢的人,不论成败,都是先驱!
TikTok开户服务
TikTok开户服务
TT123推出的TikTok广告开户服务,深度洞察TikTok平台的流量优势与用户行为,帮助客户快速完成广告账户注册、资质审核及账户搭建,缩短启动周期,助您精准触达全球亿万活跃用户
立即咨询
交流群
全球电商平台开店交流群
扫码入群
咨询
官方微信群
官方客服

扫码添加,立即咨询

加群
官方微信群
官方微信群

扫码添加,拉你进群

更多
订阅号服务号跨境资讯
二维码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跨境电商资讯

二维码

90% 亚马逊卖家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精选今日跨境电商头条资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