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2025 跨境电商十大预测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要说一个字总结今年的跨境电商,或者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字:乱。当然,这个“乱”也不全是负面,从坏的方面说,“乱”意味着很多既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业务的不可预测性大增。但从好的方面说,也意味着很多行业都在重新洗牌,一些以前没机会的地方又有了机会,或者说新的玩法在取代旧的玩法。
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今年感受到的最显著的几个变化:
1️⃣ 蚂蚁雄兵进场,平台利润空间进一步压低,大卖承压
拜TK,Temu这些当红炸子鸡的热度,加之近年来超级个体户的思想热潮,似乎“出海”这个词从来没有这么火过,也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小白入场的壮观场面。突然很多人进场的好处是行业信息多了很多,但也导致“内卷”变成了“外卷”,国内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也让跨境电商的利润不复以往。
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20%,其中超过60%是小团队或个体卖家。其GMV贡献率从2021年的12%飙升至28%。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行业平均毛利率已从2019年的35%跌至2024年的17%,价格战从3C电子蔓延至家具、汽配等传统高毛利品类,一场"小微卖家围猎巨头"的生存游戏正在全球电商战场上演。
小卖家一方面体量小,库存低,人员灵活,比大卖需要的固定成本少了很多,但另一方面也缺乏规模化运作的经验,很容易陷入盲目跟卖或者价格战。
以往行业主要的竞争都是大卖之间的,现在不仅要面对大的竞争对手,很多小的也在蚕食市场份额。从有财报的大卖来看,安克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利润下滑15%,很大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新玩家的涌入。通拓利润率也连续3年下降,销售额增速也仅维持在个位数。
SHEIN和TEMU两大巨头日子也不那么好过,SHEIN虽然保持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但利润率始终徘徊在5%左右,而TEMU在美国市场份额已超10%,但依然依赖补贴政策维持增长,2024年亏损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北美的DTC 老大哥们基本上都在被各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蚕食,如今的竞争环境已经不只是头部针对老二老三的战斗了,而是一大堆蚂蚁雄兵的围攻。这也使得战略决策和真正的品牌影响力更加重要。
2️⃣ 流量渠道多元化,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虽然全域营销的概念已经不新了,但像今年这样神仙打架的场景也是前所未有。
对于平台卖家来说,亚马逊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且不说各种小平台,中国出海几小龙都带来很大冲击。
对于独立战卖家来说,内容平台、社交平台也多了很多,比如谁能想到年底还能给你来个某红书呢?而且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流,自然流、网红、短剧、IP 等等都有了成功案例,相比于去年更多的停留在尝试期,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拿到了结果。
很多人说流量越来越贵,小猫觉得,现在流量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渠道逐渐分化了,每个单一渠道都有做的好的做的大的,但因为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以前那种一招鲜吃遍天变难了。
流量端的分化也是洗牌的开始,对于很多传统大卖来说,快速建立或者适应一个新的渠道还是比较难的,这也给了很多小卖家如春笋冒出来的机会。

3️⃣AI 全面进场,生产效率革命即将开始
相比于去年 AI 只是噱头,现在 AI 在电商方面的进展还是非常迅猛的,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图片处理或者音视频方面,越来越有商用的可能。
根据实际使用来看,目前感觉离完全生成可以商业化的内容,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可以做到基本的处理或者生成,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假,但以现在AI发展的速度,预计不超过两三年,很快就会有大批量的内容会是 AI 生成了。
目测 AI 在电商领域的主要场景还是效率提升,第一阶段是 Co-pilot 辅助一些人工去,后期应该在一些简单方面可以完全替代人工。
个人认为AI的应用会给电商的很多基础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个领域实在太大了,就不展开了,未来的两三年可以拭目以待一下。
4️⃣ 供应链逐渐分化,柔性和品牌重要性凸显,但也导致成本上升
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剧变,柔性供应链玩家用数据驱动快速迭代,自主品牌派用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开始多种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供应链开始升级做自主品牌和白牌,但是工厂具备前端运营能力的其实比较少,尝试过程道阻且长。另一方面很多供应链开始逐渐脱离大货模式,尝试小单灵活快返,这样会让成本升高,但是库存风险降低。
据Flexport数据,2024年采用C2M模式的跨境企业库存周转率平均提升47%,但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2%,揭示出供应链升级的高昂代价。
东莞女装产业带调研显示,35%工厂因小单利润不足$0.5/件而拒接,仅12%头部工厂能适配小单块饭能力还能实现盈利。调研还称用柔性供应链的企业客诉率下降32%,但退货率因"冲动消费"反升15% 。
中国作为供应链大国,制造业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波产业升级中能不能结合数智化实现突破,也是天天新闻说的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吧。
5️⃣ 内容和创意能力凸显,电商内容化、素材智能化成为趋势。
当Google PMax广告能自动生成500种素材变体,当TikTok创意中心可预测未来7天爆款BGM,跨境电商广告战已进入"机器吃人"时代。Meta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ASC智能广告消耗占比达68%,人工优化师团队规模却缩减40%。这场革命正在重塑流量分配规则:内容素材本身比投放能力更重要。未来的广告营销可能不再是每天调数据,而是怎样创造优质而又不同化内容的内容。
随着AI和素材制作成本的降低,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重要性会下降,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而凸显:制作一条内容变得很容易了,那么怎样做有特色的、有创意的、有辨识度区分度的内容,就成了考验营销人的真实能力。
小猫认为新时代的电商,不管是跨境的还是国内的,竞争都已不再是传统的投流或者平台运营,而是综合的产品、内容的整合能力。

6️⃣ 经典的DTC 的讲故事逻辑不再适用,品牌需要真正的实力而不是假大空
在全球环境都下行的情况下,为情怀买单的用户不是没有,但是需要非常强力的洗脑力。在营销上会出现分化,要么往高处走,搞得调性特别高,要么就走平民路线,与普通大众能共鸣,那种不痛不痒的讲故事不是不能讲,但是意义不大了。
不仅是新品牌,国际奢侈品牌在 2024 出现了折扣率上升和价格下调,巴黎世家 2024年前四个月,平均折扣率从30%增加到40%,范思哲平均折扣率从2023年初的40%提升至2024年的50%。
Meta调研显示,2024年客单价>$300的品牌广告CPM同比上涨22%,而<$30产品的自然流量占比却提升至68%。这种"两头热、中间冷"的格局,宣告了温和型品牌的末日:要么掌握了高端化的破圈密码,把高客单和高端人士抓的牢牢的;要么就有平民化的生存法则,救深陷经济泥潭的各国平民于宠物品牌水火之中。
能做高客单的,要让高端人群买单,在产品开发和营销包装上就必然都不能抠缩,也意味着成本上升。而做低端的,对于走量型供应链的要求就更高,这些都是真正的硬实力,不再能靠讲故事了。
7️⃣ 体验型消费的精细化战争
如果国内电商真的是时光机,那么可以看见的是,从产品消费到体验消费是一个趋势。
随着供应链的成熟,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服务和售后体验变得异常重要。但由于语言和时间的差异,这点国内卖家一直都是处在劣势的。
Jungle Scout数据显示,2024年退货率低于5%的卖家GMV增速是行业均值的2.3倍,而提供母语服务的品牌复购率高出行业46%。这场无声的战争正在重塑价值分配: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精细化运营,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的核心。
8️⃣ 人才供给面临挑战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变化,目前的跨境电商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是多元的,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以前单一的掌握某种技能,转变为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扩展能力。
一方面是 AI 和满大街各种知识付费让入行的门槛拉的很低,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行业乱象,很多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真正的人才反而越来越难鉴定了,跨境电商公司的招聘和培训体系也可能会要发生改变。

9️⃣ 地缘政治风险的现实冲击
要说今年最让人无语的行业新闻,必须是 TikTok 关闭的大drama.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磕碰,上半年印尼站一夜关闭导致$2.3亿货物滞留雅加达港口,墨西哥新总统要求中资工厂必须雇佣90%本地员工,美国海关数据披露,2024年中国跨境包裹被扣查率同比激增58%。世界不太平,谁能想到如今卖个货,还要天天看新闻联播。
这两年很明显感觉,随着出海大浪潮的袭来,各种资金和肉身的出海都纷纷跟上,但外国的月亮也不一定都更圆,“只要把厂搬到国外就就能规避风险”可能也是一种幻觉。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都会把保护自己放到优先地位。且不说是没有地面部队的空降兵,就算是在当地生活多年,也未必就是完全融入,实业出海是个大方向,但也并不会那么容易。
🔟理性主义者的生存法则:跨境电商的"三体法则"
如今的跨境电商和任何一个内卷的行业一样,都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草莽收割的游戏了。有人见好就收,及时退场,也有人初入江湖,意气风发,江湖上永远有新的故事,更加精彩。
在光年尺度的文明竞争中,三体星人用"脱水"应对乱纪元。而2025年的跨境电商赢家,同样需要掌握三种生存技能:
1. 供应链的"液态变形"
2. 流量的"量子纠缠"
3. 风险的"引力弹弓"






















要说一个字总结今年的跨境电商,或者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字:乱。当然,这个“乱”也不全是负面,从坏的方面说,“乱”意味着很多既定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业务的不可预测性大增。但从好的方面说,也意味着很多行业都在重新洗牌,一些以前没机会的地方又有了机会,或者说新的玩法在取代旧的玩法。
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今年感受到的最显著的几个变化:
1️⃣ 蚂蚁雄兵进场,平台利润空间进一步压低,大卖承压
拜TK,Temu这些当红炸子鸡的热度,加之近年来超级个体户的思想热潮,似乎“出海”这个词从来没有这么火过,也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多小白入场的壮观场面。突然很多人进场的好处是行业信息多了很多,但也导致“内卷”变成了“外卷”,国内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也让跨境电商的利润不复以往。
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的中国卖家数量同比增长20%,其中超过60%是小团队或个体卖家。其GMV贡献率从2021年的12%飙升至28%。但繁荣背后暗藏危机:行业平均毛利率已从2019年的35%跌至2024年的17%,价格战从3C电子蔓延至家具、汽配等传统高毛利品类,一场"小微卖家围猎巨头"的生存游戏正在全球电商战场上演。
小卖家一方面体量小,库存低,人员灵活,比大卖需要的固定成本少了很多,但另一方面也缺乏规模化运作的经验,很容易陷入盲目跟卖或者价格战。
以往行业主要的竞争都是大卖之间的,现在不仅要面对大的竞争对手,很多小的也在蚕食市场份额。从有财报的大卖来看,安克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利润下滑15%,很大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新玩家的涌入。通拓利润率也连续3年下降,销售额增速也仅维持在个位数。
SHEIN和TEMU两大巨头日子也不那么好过,SHEIN虽然保持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但利润率始终徘徊在5%左右,而TEMU在美国市场份额已超10%,但依然依赖补贴政策维持增长,2024年亏损总额超过30亿美元。
北美的DTC 老大哥们基本上都在被各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蚕食,如今的竞争环境已经不只是头部针对老二老三的战斗了,而是一大堆蚂蚁雄兵的围攻。这也使得战略决策和真正的品牌影响力更加重要。
2️⃣ 流量渠道多元化,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虽然全域营销的概念已经不新了,但像今年这样神仙打架的场景也是前所未有。
对于平台卖家来说,亚马逊一家独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且不说各种小平台,中国出海几小龙都带来很大冲击。
对于独立战卖家来说,内容平台、社交平台也多了很多,比如谁能想到年底还能给你来个某红书呢?而且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流,自然流、网红、短剧、IP 等等都有了成功案例,相比于去年更多的停留在尝试期,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拿到了结果。
很多人说流量越来越贵,小猫觉得,现在流量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渠道逐渐分化了,每个单一渠道都有做的好的做的大的,但因为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以前那种一招鲜吃遍天变难了。
流量端的分化也是洗牌的开始,对于很多传统大卖来说,快速建立或者适应一个新的渠道还是比较难的,这也给了很多小卖家如春笋冒出来的机会。

3️⃣AI 全面进场,生产效率革命即将开始
相比于去年 AI 只是噱头,现在 AI 在电商方面的进展还是非常迅猛的,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图片处理或者音视频方面,越来越有商用的可能。
根据实际使用来看,目前感觉离完全生成可以商业化的内容,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可以做到基本的处理或者生成,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假,但以现在AI发展的速度,预计不超过两三年,很快就会有大批量的内容会是 AI 生成了。
目测 AI 在电商领域的主要场景还是效率提升,第一阶段是 Co-pilot 辅助一些人工去,后期应该在一些简单方面可以完全替代人工。
个人认为AI的应用会给电商的很多基础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个领域实在太大了,就不展开了,未来的两三年可以拭目以待一下。
4️⃣ 供应链逐渐分化,柔性和品牌重要性凸显,但也导致成本上升
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剧变,柔性供应链玩家用数据驱动快速迭代,自主品牌派用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开始多种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供应链开始升级做自主品牌和白牌,但是工厂具备前端运营能力的其实比较少,尝试过程道阻且长。另一方面很多供应链开始逐渐脱离大货模式,尝试小单灵活快返,这样会让成本升高,但是库存风险降低。
据Flexport数据,2024年采用C2M模式的跨境企业库存周转率平均提升47%,但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2%,揭示出供应链升级的高昂代价。
东莞女装产业带调研显示,35%工厂因小单利润不足$0.5/件而拒接,仅12%头部工厂能适配小单块饭能力还能实现盈利。调研还称用柔性供应链的企业客诉率下降32%,但退货率因"冲动消费"反升15% 。
中国作为供应链大国,制造业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波产业升级中能不能结合数智化实现突破,也是天天新闻说的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吧。
5️⃣ 内容和创意能力凸显,电商内容化、素材智能化成为趋势。
当Google PMax广告能自动生成500种素材变体,当TikTok创意中心可预测未来7天爆款BGM,跨境电商广告战已进入"机器吃人"时代。Meta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ASC智能广告消耗占比达68%,人工优化师团队规模却缩减40%。这场革命正在重塑流量分配规则:内容素材本身比投放能力更重要。未来的广告营销可能不再是每天调数据,而是怎样创造优质而又不同化内容的内容。
随着AI和素材制作成本的降低,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重要性会下降,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而凸显:制作一条内容变得很容易了,那么怎样做有特色的、有创意的、有辨识度区分度的内容,就成了考验营销人的真实能力。
小猫认为新时代的电商,不管是跨境的还是国内的,竞争都已不再是传统的投流或者平台运营,而是综合的产品、内容的整合能力。

6️⃣ 经典的DTC 的讲故事逻辑不再适用,品牌需要真正的实力而不是假大空
在全球环境都下行的情况下,为情怀买单的用户不是没有,但是需要非常强力的洗脑力。在营销上会出现分化,要么往高处走,搞得调性特别高,要么就走平民路线,与普通大众能共鸣,那种不痛不痒的讲故事不是不能讲,但是意义不大了。
不仅是新品牌,国际奢侈品牌在 2024 出现了折扣率上升和价格下调,巴黎世家 2024年前四个月,平均折扣率从30%增加到40%,范思哲平均折扣率从2023年初的40%提升至2024年的50%。
Meta调研显示,2024年客单价>$300的品牌广告CPM同比上涨22%,而<$30产品的自然流量占比却提升至68%。这种"两头热、中间冷"的格局,宣告了温和型品牌的末日:要么掌握了高端化的破圈密码,把高客单和高端人士抓的牢牢的;要么就有平民化的生存法则,救深陷经济泥潭的各国平民于宠物品牌水火之中。
能做高客单的,要让高端人群买单,在产品开发和营销包装上就必然都不能抠缩,也意味着成本上升。而做低端的,对于走量型供应链的要求就更高,这些都是真正的硬实力,不再能靠讲故事了。
7️⃣ 体验型消费的精细化战争
如果国内电商真的是时光机,那么可以看见的是,从产品消费到体验消费是一个趋势。
随着供应链的成熟,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服务和售后体验变得异常重要。但由于语言和时间的差异,这点国内卖家一直都是处在劣势的。
Jungle Scout数据显示,2024年退货率低于5%的卖家GMV增速是行业均值的2.3倍,而提供母语服务的品牌复购率高出行业46%。这场无声的战争正在重塑价值分配: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精细化运营,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增长的核心。
8️⃣ 人才供给面临挑战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变化,目前的跨境电商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是多元的,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以前单一的掌握某种技能,转变为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扩展能力。
一方面是 AI 和满大街各种知识付费让入行的门槛拉的很低,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行业乱象,很多牛鬼蛇神都冒了出来,真正的人才反而越来越难鉴定了,跨境电商公司的招聘和培训体系也可能会要发生改变。

9️⃣ 地缘政治风险的现实冲击
要说今年最让人无语的行业新闻,必须是 TikTok 关闭的大drama.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磕碰,上半年印尼站一夜关闭导致$2.3亿货物滞留雅加达港口,墨西哥新总统要求中资工厂必须雇佣90%本地员工,美国海关数据披露,2024年中国跨境包裹被扣查率同比激增58%。世界不太平,谁能想到如今卖个货,还要天天看新闻联播。
这两年很明显感觉,随着出海大浪潮的袭来,各种资金和肉身的出海都纷纷跟上,但外国的月亮也不一定都更圆,“只要把厂搬到国外就就能规避风险”可能也是一种幻觉。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都会把保护自己放到优先地位。且不说是没有地面部队的空降兵,就算是在当地生活多年,也未必就是完全融入,实业出海是个大方向,但也并不会那么容易。
🔟理性主义者的生存法则:跨境电商的"三体法则"
如今的跨境电商和任何一个内卷的行业一样,都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草莽收割的游戏了。有人见好就收,及时退场,也有人初入江湖,意气风发,江湖上永远有新的故事,更加精彩。
在光年尺度的文明竞争中,三体星人用"脱水"应对乱纪元。而2025年的跨境电商赢家,同样需要掌握三种生存技能:
1. 供应链的"液态变形"
2. 流量的"量子纠缠"
3. 风险的"引力弹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