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冲击加剧!亚马逊中国货价格飙升,6月消费者信心再度恶化!

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独家分析显示,美国亚马逊平台上1407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中位价格自今年1月至6月中旬上涨2.6%,显著高于同期核心消费品类CPI所显示的涨幅。

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售美1400余种中国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上涨2.6%,而美国5月核心商品CPI同比仅增1%。显然超过美国截至5月的核心商品通胀率,且5月起涨价加速,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影响消费者。
自4月第二周以后,亚马逊上已经有近1000种商品上调了售价,平均涨幅接近30%。

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的数据统计;
受影响的商品涵盖厨房用品、办公文具、电子配件等多个类目。
其中一款名为绿潘(GreenPan)的中国产不粘锅价格涨幅接近100%,另一款汉美驰(Hamilton Beach)牌电热水壶的价格上涨超过45%。
这些商品大多由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上销售,占亚马逊平台商品总量的62%。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成本上升,部分电商卖家正在尝试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来规避关税影响。
一些亚马逊卖家已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产地更名”以规避关税的现象。
亚马逊虽试图淡化影响,称涨价产品仅占平台前10万热销商品中的1%,多为6%以内的小幅微调,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依赖低价策略的卖家来说,影响已经切实发生。
目前美国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10%的基础关税。然而从6月23日起,美国新一轮针对钢铁的加税正式生效,意味着涵盖厨房电器、五金杂件等商品的成本将进一步上扬。
2025年6月23日起,美国政府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其中重点包括:
钢铁及铝制品:税率提高至50%;
汽车及零部件:税率维持25%;
太阳能、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税率重新审定中。
这意味着,涵盖厨房小家电、五金、户外工具等原本在“低价带货”中极具竞争力的品类,成本将直线攀升。
6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意外下跌,突显出人们对于高关税可能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造成冲击的持续担忧。

近日,美国信用报告机构环联(TransUnion)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关税政策引发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担忧,美国消费者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信心正在恶化。
美国谘商会公布数据显示,其消费者信心指数在6月下降5.4点至93,低于外媒调查中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区间。该指数的回落几乎抹去了5月份因中美达成临时缓解关税协议所带来的反弹。
👉据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分析:
非营利研究机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6月2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5年上半年因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预计将给普通美国家庭带来:
每户年均320至480美元的额外支出压力,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群体影响更甚。
特朗普提议对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将影响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消费价格,企业通常会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日常购物价格上涨。
如果企业转嫁一半的关税成本,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0.8%;
如果企业完全转嫁关税费用,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1.6%。
在消费意愿方面,大额商品的购买意愿呈现分化;购车意向保持不变,而计划购房的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此前数据显示,美国5月零售销售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预计未来一年利率会上升的消费者比例升至57%,为2023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自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政策、以解决贸易不平衡、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加强国家产业基础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6月的消费者信心几乎抹去了5月的全部反弹,关税依然是最大的担忧。随着某些商品可能在今夏面临价格上涨,消费者的焦虑情绪将进一步加剧。”
近期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制造商面临更高的投入成本,并将大部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独家分析显示,美国亚马逊平台上1407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中位价格自今年1月至6月中旬上涨2.6%,显著高于同期核心消费品类CPI所显示的涨幅。

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售美1400余种中国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上涨2.6%,而美国5月核心商品CPI同比仅增1%。显然超过美国截至5月的核心商品通胀率,且5月起涨价加速,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影响消费者。
自4月第二周以后,亚马逊上已经有近1000种商品上调了售价,平均涨幅接近30%。

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的数据统计;
受影响的商品涵盖厨房用品、办公文具、电子配件等多个类目。
其中一款名为绿潘(GreenPan)的中国产不粘锅价格涨幅接近100%,另一款汉美驰(Hamilton Beach)牌电热水壶的价格上涨超过45%。
这些商品大多由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上销售,占亚马逊平台商品总量的62%。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成本上升,部分电商卖家正在尝试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来规避关税影响。
一些亚马逊卖家已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产地更名”以规避关税的现象。
亚马逊虽试图淡化影响,称涨价产品仅占平台前10万热销商品中的1%,多为6%以内的小幅微调,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依赖低价策略的卖家来说,影响已经切实发生。
目前美国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10%的基础关税。然而从6月23日起,美国新一轮针对钢铁的加税正式生效,意味着涵盖厨房电器、五金杂件等商品的成本将进一步上扬。
2025年6月23日起,美国政府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其中重点包括:
钢铁及铝制品:税率提高至50%;
汽车及零部件:税率维持25%;
太阳能、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税率重新审定中。
这意味着,涵盖厨房小家电、五金、户外工具等原本在“低价带货”中极具竞争力的品类,成本将直线攀升。
6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意外下跌,突显出人们对于高关税可能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造成冲击的持续担忧。

近日,美国信用报告机构环联(TransUnion)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关税政策引发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担忧,美国消费者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信心正在恶化。
美国谘商会公布数据显示,其消费者信心指数在6月下降5.4点至93,低于外媒调查中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区间。该指数的回落几乎抹去了5月份因中美达成临时缓解关税协议所带来的反弹。
👉据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分析:
非营利研究机构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6月2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5年上半年因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预计将给普通美国家庭带来:
每户年均320至480美元的额外支出压力,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群体影响更甚。
特朗普提议对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将影响食品、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消费价格,企业通常会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日常购物价格上涨。
如果企业转嫁一半的关税成本,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0.8%;
如果企业完全转嫁关税费用,美国部分消费者支出价格或上涨1.6%。
在消费意愿方面,大额商品的购买意愿呈现分化;购车意向保持不变,而计划购房的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此前数据显示,美国5月零售销售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预计未来一年利率会上升的消费者比例升至57%,为2023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自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政策、以解决贸易不平衡、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加强国家产业基础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6月的消费者信心几乎抹去了5月的全部反弹,关税依然是最大的担忧。随着某些商品可能在今夏面临价格上涨,消费者的焦虑情绪将进一步加剧。”
近期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制造商面临更高的投入成本,并将大部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