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出亚马逊产品图,太快了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最近圈里都在讨论AI做主图的事,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太信。毕竟以前在亚马逊上传过不少AI生成的图片,效果嘛...平心而论,普通得很。但上周用Deepseek+美图设计室批量生成了几组主图后,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真的太快了,一次能出十几张不同场景的图,效率提升得让人震惊。
在亚马逊平台上,主图转化率之间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销量差距高达30%以上。表面上看,这只是因为美观度不同。但深入分析会发现,真正的核心在于主图能否在0.5秒内精准传达产品核心卖点。
这揭示了一个关键洞见:好主图不仅是视觉呈现,更是信息传递的艺术。基于这一理解,我摸索出了这套Deepseek+美图设计室的组合玩法。下面我给大家操作一下
组合使用法
01
第一步:登陆美图设计室官网https://www.designkit.com/?channel=yts,点击电商/跨境电商分类,选择AI商品图。
第二步:通过平台自带的Deepseek R1模型,上传产品图片后,可以让他自动帮我们生成提示词,以下为几个具体的参考:
主体静北欧置于极简办公桌上,左侧白色台灯散射柔出光,背景几何金属装饰折射出冷调光斑,桌面大理石倒映散射光影,营造专业科技氛围。(白色台灯 极简办公室场景)
第三步:点击批量生成,我们就可以生成多个用于亚马逊图片素材的基础场景图。
第四步:选择指定/符合要求的场景图,进行一对一的细节优化,添加上一些产品描述的功能字幕即可使用。
用完AI作图的思考
02
老实讲,AI作图确实节省了拍摄和基础设计的费用。我之前找摄影师拍一套产品图至少要200美金,现在确实省下来了。
过去上新产品时,我们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找供应商拿样品 → 请摄影师拍摄 → 等图片 → 修图上架 → 观察数据 → 发现问题 → 重新拍摄...整个周期短则两周,长则一个月。
现在有了AI作图工具,节奏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你要上架一款新的户外庭院灯,用AI生成了12组不同场景下的展示图,从白天到夜晚,从雨天到晴天,花了不到一天时间。这在以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拍摄这些场景起码要花1000多美金。
市场上普遍认为AI只适合做概念验证,但我发现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你以极低成本进行多场景、多角度的呈现测试。你可以拿这些素材快速做几组A/B测试,发现在哪些场景的转化好,这个洞察将会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营销方向。
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03
AI生成的图虽然看着挺美,但要真正用好,还是有些门道的。这里分享几点实操建议:
首先,提示词要精准。别只写"台灯"这种简单词,要尽量详细描述产品特点、材质、使用场景。比如"金属底座的可调节亮度LED台灯,放在书桌上的使用场景"。提示词决定成品质量。
其次,多生成多筛选。AI每次生成的结果都有差异,建议一次性生成10-20张,选出最合适的2-3张进行深加工。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得到完美图片。
再者,必须对照实物修正细节。AI不知道你产品的精确尺寸、开关位置、材质效果。拿到AI图后,一定要和实物对照,让设计师修正这些关键细节,避免后期客户投诉。
还有,注意添加实用信息。纯美观的图片吸引眼球,但转化率未必高。在细节图中加入尺寸标注、功能说明、使用步骤等实用信息,往往能提高转化。
最后,保持诚实原则。再美的图片,也不该与实际产品有本质差异。确保修改后的图片准确反映产品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后期评价和退货率。
AI生成的图片应当视为半成品,而非最终成品。最后10%的人工调整,决定了最终效果的90%。
说到底,AI作图工具给了小卖家一个机会——用更低的成本进行更多的尝试。它不是让我们省掉人工环节,而是让我们把人的精力从基础创作转移到战略思考和细节把关上。
对于大多数亚马逊卖家来说,与其纠结AI图能不能用,不如思考怎么用好它。把它当作起点而非终点,当作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
下一次当你拿到AI生成的美图时,记得问自己:这张图和实际产品有什么差别?顾客看到这张图,对产品会有什么预期?我需要修改哪些细节,才能确保图片诚实可靠?
这些思考,恰恰是AI无法替代的部分,也是我们作为卖家的核心价值所在。






















最近圈里都在讨论AI做主图的事,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太信。毕竟以前在亚马逊上传过不少AI生成的图片,效果嘛...平心而论,普通得很。但上周用Deepseek+美图设计室批量生成了几组主图后,不得不承认,这玩意儿真的太快了,一次能出十几张不同场景的图,效率提升得让人震惊。
在亚马逊平台上,主图转化率之间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销量差距高达30%以上。表面上看,这只是因为美观度不同。但深入分析会发现,真正的核心在于主图能否在0.5秒内精准传达产品核心卖点。
这揭示了一个关键洞见:好主图不仅是视觉呈现,更是信息传递的艺术。基于这一理解,我摸索出了这套Deepseek+美图设计室的组合玩法。下面我给大家操作一下
组合使用法
01
第一步:登陆美图设计室官网https://www.designkit.com/?channel=yts,点击电商/跨境电商分类,选择AI商品图。
第二步:通过平台自带的Deepseek R1模型,上传产品图片后,可以让他自动帮我们生成提示词,以下为几个具体的参考:
主体静北欧置于极简办公桌上,左侧白色台灯散射柔出光,背景几何金属装饰折射出冷调光斑,桌面大理石倒映散射光影,营造专业科技氛围。(白色台灯 极简办公室场景)
第三步:点击批量生成,我们就可以生成多个用于亚马逊图片素材的基础场景图。
第四步:选择指定/符合要求的场景图,进行一对一的细节优化,添加上一些产品描述的功能字幕即可使用。
用完AI作图的思考
02
老实讲,AI作图确实节省了拍摄和基础设计的费用。我之前找摄影师拍一套产品图至少要200美金,现在确实省下来了。
过去上新产品时,我们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找供应商拿样品 → 请摄影师拍摄 → 等图片 → 修图上架 → 观察数据 → 发现问题 → 重新拍摄...整个周期短则两周,长则一个月。
现在有了AI作图工具,节奏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你要上架一款新的户外庭院灯,用AI生成了12组不同场景下的展示图,从白天到夜晚,从雨天到晴天,花了不到一天时间。这在以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拍摄这些场景起码要花1000多美金。
市场上普遍认为AI只适合做概念验证,但我发现它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你以极低成本进行多场景、多角度的呈现测试。你可以拿这些素材快速做几组A/B测试,发现在哪些场景的转化好,这个洞察将会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营销方向。
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03
AI生成的图虽然看着挺美,但要真正用好,还是有些门道的。这里分享几点实操建议:
首先,提示词要精准。别只写"台灯"这种简单词,要尽量详细描述产品特点、材质、使用场景。比如"金属底座的可调节亮度LED台灯,放在书桌上的使用场景"。提示词决定成品质量。
其次,多生成多筛选。AI每次生成的结果都有差异,建议一次性生成10-20张,选出最合适的2-3张进行深加工。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得到完美图片。
再者,必须对照实物修正细节。AI不知道你产品的精确尺寸、开关位置、材质效果。拿到AI图后,一定要和实物对照,让设计师修正这些关键细节,避免后期客户投诉。
还有,注意添加实用信息。纯美观的图片吸引眼球,但转化率未必高。在细节图中加入尺寸标注、功能说明、使用步骤等实用信息,往往能提高转化。
最后,保持诚实原则。再美的图片,也不该与实际产品有本质差异。确保修改后的图片准确反映产品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后期评价和退货率。
AI生成的图片应当视为半成品,而非最终成品。最后10%的人工调整,决定了最终效果的90%。
说到底,AI作图工具给了小卖家一个机会——用更低的成本进行更多的尝试。它不是让我们省掉人工环节,而是让我们把人的精力从基础创作转移到战略思考和细节把关上。
对于大多数亚马逊卖家来说,与其纠结AI图能不能用,不如思考怎么用好它。把它当作起点而非终点,当作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
下一次当你拿到AI生成的美图时,记得问自己:这张图和实际产品有什么差别?顾客看到这张图,对产品会有什么预期?我需要修改哪些细节,才能确保图片诚实可靠?
这些思考,恰恰是AI无法替代的部分,也是我们作为卖家的核心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