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y大卖详解:如何分析产品利润率?

了解海外仓优势,确定产品开发范围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跨境卖家首先要了解自己在海外仓的优势,并根据优势重量段确定产品开发范围,以提高开发成功率。
比如,有的卖家更喜欢做一磅以内的产品,可能他的物流渠道在该重量段内具有全区“一口价”优势;有的卖家可能在2公斤-5公斤的重量段,能够达到整体物流费用和资金周转效率的最佳状态。基于公司的跨境物流和海外仓储优势,为公司的产品开发圈定一个范围,大致在什么重量段、什么价格段更适合,那么产品开发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一些。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入具体的产品开发流程了。
分析产品市场大小,优选蓝海市场
要不要新开一个产品,当然首先要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市场,有市场可以做,没市场就不做,否则就是积货、囤货。
那么市场是越大越好吗?有的产品市场体量虽然很大,比如一个月有几十万美元的GMV,但它可能是红海市场,是非常激烈、非常 “内卷”的竞争机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首先会排除掉这些红海类产品。
我们公司在拓品时主要选择市场体量不大不小、相对属于蓝海,且市场竞争者相对较少的产品。按照我们的经验,刊登的搜索排名会受到历史销量(sold)、帐号表现、广告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有时候中小型新卖家很难从零起步,成功打入这个市场。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例如前期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同时通过广告投入与其他运营指标的不断提升——像是这样的打法也非常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与竞争对手平起平坐。在排名稳定与市占比有所提升的情况下,即使后期产品售价不是最便宜的,也依然有市场。
筛选产品客单价,分析用户画像
在分析用户画像时,在前期筛选出来的产品重量段的基础上,分析该重量段平均价格段的客户的主要需求是什么,是需要产品的基础功用,还是需要很多的创新?如果是前者,那么卖家主要是朝着更优的性价比方向努力。如果是后者,比如有审美上或一些附加的智能化功能需求,开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
卖家可以参考目的地市场上销量好的卖家以及各个网站同类产品的共通性,丰富用户画像,并为下一步的产品研发提供方向。
什么是真实有效的差异化产品与迭代产品?
根据产品特点与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差异化与升级迭代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只有做出差异化,做出迭代产品,才有机会卖出高单价产品,或在同等价格下实现更大销量与市场份额。
在产品迭代升级时要注意,我们要在解决客户痛点、在市场主流产品的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去做迭代。在没有满足客户核心需求上的迭代与创新其实意义不大,比如实用性不大、只是作为小小“加分项”的产品,或是使用时间与频率很低的工具,你以为你在做产品迭代,最后发现其实做的是售后产品。
因此,我们要定义好什么叫产品迭代——还是要基于整个用户画像及其特点,明确目标客户群体的主导性需求,并参考市场上好产品的卖点与功用。
如何分析产品利润率?
开发的产品首先要符合公司的利润率。每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分摊成本不一样,为开发产品划定的目标利润率也不一样。
在分析产品利润率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即只看当前的产品售价,而忽略了产品的历史最低价。我建议卖家一定要找到产品价格走势的最低点,将历史最低价与当前售价进行各种对比分析 。
一方面,要看在当前售价水平上的利润率合格后,在历史最低价下,你自己还有没有利润,是不是亏了甚至是巨大的亏损。如果是巨亏,哪怕在当前售价有20%-30%的利润率,卖家也要谨慎考虑是否要进入该市场。
另一方面,去看看开出历史最低价的竞争者后来的情况,如果他/他们存活下来了,而且市场售价有明显的回升,说明市场回归正常的竞争,之前是一种低价抢占市场的策略,当下的售价还是有市场的。如果这些竞争者或大部分竞争者都不存在了,你再以差不多的价格水平和策略进入市场,大概率也是要当“炮灰”的。
另外,还要分析这个历史最低价是竞争对手什么样的价格水平,是底价还是亏损价?竞争对手在其价格最高点和最低价的价差幅度是多少?对方的利润率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要尽可能分析判断出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底线范围,以及如果你和对方进入零利润竞争的话,你是否能承受住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注重产品合规,避免产品侵权
接下来是产品合规问题,侵权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各种查侵权的网站和第三方供应商可以提供相关侵权查询服务。另外,卖家也可以参考平台上销售这类产品的中国卖家数量以及在线经营时长(比如一年以上)来进行简单的初步判断。
关注产品竞争度
最后一点是看产品竞争度,一般我们都会去分析市场上头部卖家的垄断情况,如果超过40%及以上,我们就不去做这个产品了,其中可能涉及到专利问题,或是其他壁垒等问题,我们根本进不去。
我们是这么考虑的:我们并不是这个行业最聪明的人,一定有很多人做过了,被淘汰了,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巨大的、特别的优势觉得自己可以去做呢?如果不能非常明确这一点,哪怕前期去抢了,去试了,最后也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