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单品TikTok近七天行情增速高达200%! FastMoss消费者洞察(VOC)深度解析来了

6月10日,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的落槌价成交,加上15%的佣金,买家实际花费超过120万元。
在明星光环和市场营销的加持下,泡泡玛特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消费市场,如今已晋升为全球顶流,不仅在海外门店引发抢购热潮,还在拍卖市场拍出天价,甚至带动其所属公司泡泡玛特市值飙升。
美国《纽约时报》在16日的一篇报道中称,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拉布布”系列玩偶,不仅在过去几个月成为了国外网络上“顶流”一般的存在,也与DeepSeek、《黑神话:悟空》,以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一道,构成了中国国际形象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拼图。
对于电商人来说,labubu的爆火,是机遇,也是挑战。

01
Labubu TikTok近七天行情增速高达200%
在FastMoss的市场大盘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一款Labubu挂件在TikTok上七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万刀,约合人民币280万左右,相较于28天内,销售额增速了200%。

单条商品关联视频的阅读人次已达到177万,直播最高在线人数2.76万。

可以说 Labubu的走红,不只是IP效应,更是TikTok Shop爆品逻辑的真实写照。
流量、转化、供应链,谁先看懂,谁就先吃到红利,时代不会等人,但数据能带你抢先一步。
时代的春风,永远都吹给占据先机的人。
02
消费者洞察
在TikTok电商生态中,消费者洞察正成为品牌决策与营销策略的核心驱动力。
TikTok用户以Z世代和千禧一代为主,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具“兴趣驱动型”特征,内容即营销,种草即转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营销路径和人群定位方法已逐渐失效。
只有基于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品牌才能理解用户真正的兴趣点、内容偏好与购买动机。
例如,通过分析视频互动、评论语义、停留时长、直播观看行为等维度,品牌可以识别爆品形成的路径,洞察用户关注的价格区间、审美趋势、IP偏好,乃至产品痛点反馈,从而在选品、内容创作、直播脚本等环节做出精细化调整。
TikTok的商业价值,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人”的理解与预判。
谁能先一步读懂消费者的行为变化,谁就能更快掌握平台红利的主导权。
03
拉布布爆火背后是成年人的社交需求
深夜的直播间里,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守着主播拆盲盒的实况。这种看似荒诞的围观行为,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冷酷现实: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屏幕建立连接。

Labubu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需求——确定的是收集的成就感,不确定的是每次拆盒的惊喜。
在FastMoss的新功能消费者洞察报告(VOC)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例如消费者画像,使用场景,星际影响度,产品体验,购买动机,客户痛点,综合建议,可以从原本复杂的评论区里面抽离出来,变成逻辑缜密的综合分析。
Labubu的爆红绝非偶然,它是当代成年人社交困境的产物。

基于FastMoss VOC模块,THE MONSTERS系列Labubu挂件消费者画像初步揭示如下。

对Labubu的筛选之后557条精选用户评论内容的深度解析,我们发现该产品的核心受众呈现出典型的“悦己型消费”特征,消费者最常提及的使用者是“自己”,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情绪满足导向,其次为“朋友”与“恋人”,具备一定的社交赠礼属性。
使用时间多集中在“终极到达”(如收藏完成、拆盲盒时刻),强调情绪释放和仪式感,使用地点高度集中于“家中”,偏好在私密环境中获得心理满足;
消费者的行为偏好以“购买”为主,辅以“投拆”、“安慰”、“推荐”等关键词,透露出消费者对IP价值、质量期待与情绪链接的多元需求。

对使用场景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已消费的消费者大部分购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42.86%的人是为了个人收藏或者使用占比最高,用户多因“终于收齐”“非常开心”等关键词表达满足与喜悦。
产品在“收藏完成”这个节点上强绑定用户情绪,具备很强的成就感驱动属性。
其次是首发购买(19.84%),我理解为跟风,用户倾向于在首发当日即购买,并强调“成就感”与“抢到首发”的满足感。
这意味着品牌可以借助限时/限定策略强化时间敏感性与参与感。
12.7%的用户是因为直播等因素线上抢购,用户明确提及“在TikTok直播抢到”、“第一时间发布即买入”等行为,体现了内容+场景联动的即时转化能力。
只有5.56%的人是用于赠送他人,消费者将其作为礼物表达情感,表明Labubu具备一定社交货币属性,可借助节日、CP营销等扩展情感传播路径。
通过使用场景分析,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品牌策略建议,品牌可以强化“收藏完成”的成就感引导,建议通过任务式营销提升用户复购与粘性。
同时结合首发和直播节点策划抢购型内容+稀缺标签,放大限时爆发力。
从产品体验”VOC负面反馈数据来看,Labubu产品尽管热度颇高,但在质量一致性、做工把控与用户预期管理方面暴露出明显短板。

比如很多人反映的“看起来像没质检” 在某种程度上表示缺乏信任感,也有很多人提出担忧二手或造假问题,包括开脸的问题,质量有落差等等。

当然THE MONSTERS Big inho Energy系列整体受到用户高度评价,其可爱外观、柔软质地和高质量成为主要优点。
大多数用户对快速配送和正品保证表示满意,并且隐藏款的获取为用户带来了惊喜和乐趣。
通过对平台评论数据进行语义聚类,FastMoss识别出Labubu挂件用户的十大核心购买驱动。
其中,情绪价值+外观吸引+社交影响成为最核心三要素。
在购买动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购买=情绪决策+视觉冲动+平台种草行为三重结合,Labubu典型契合“兴趣电商”消费逻辑。
系列+隐藏款机制强化用户粘性,建议运营中强化“隐藏款上线预告+限时集卡”玩法。
内容生态是驱动核心,TikTok等平台的爆款路径依赖于优质种草与用户内容参与。
物流/服务体验是辅助加分项,可作为提升复购率的加速器。






















6月10日,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的落槌价成交,加上15%的佣金,买家实际花费超过120万元。
在明星光环和市场营销的加持下,泡泡玛特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消费市场,如今已晋升为全球顶流,不仅在海外门店引发抢购热潮,还在拍卖市场拍出天价,甚至带动其所属公司泡泡玛特市值飙升。
美国《纽约时报》在16日的一篇报道中称,由中国企业设计制造的“拉布布”系列玩偶,不仅在过去几个月成为了国外网络上“顶流”一般的存在,也与DeepSeek、《黑神话:悟空》,以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一道,构成了中国国际形象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拼图。
对于电商人来说,labubu的爆火,是机遇,也是挑战。

01
Labubu TikTok近七天行情增速高达200%
在FastMoss的市场大盘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一款Labubu挂件在TikTok上七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万刀,约合人民币280万左右,相较于28天内,销售额增速了200%。

单条商品关联视频的阅读人次已达到177万,直播最高在线人数2.76万。

可以说 Labubu的走红,不只是IP效应,更是TikTok Shop爆品逻辑的真实写照。
流量、转化、供应链,谁先看懂,谁就先吃到红利,时代不会等人,但数据能带你抢先一步。
时代的春风,永远都吹给占据先机的人。
02
消费者洞察
在TikTok电商生态中,消费者洞察正成为品牌决策与营销策略的核心驱动力。
TikTok用户以Z世代和千禧一代为主,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具“兴趣驱动型”特征,内容即营销,种草即转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营销路径和人群定位方法已逐渐失效。
只有基于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品牌才能理解用户真正的兴趣点、内容偏好与购买动机。
例如,通过分析视频互动、评论语义、停留时长、直播观看行为等维度,品牌可以识别爆品形成的路径,洞察用户关注的价格区间、审美趋势、IP偏好,乃至产品痛点反馈,从而在选品、内容创作、直播脚本等环节做出精细化调整。
TikTok的商业价值,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人”的理解与预判。
谁能先一步读懂消费者的行为变化,谁就能更快掌握平台红利的主导权。
03
拉布布爆火背后是成年人的社交需求
深夜的直播间里,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守着主播拆盲盒的实况。这种看似荒诞的围观行为,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冷酷现实: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屏幕建立连接。

Labubu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需求——确定的是收集的成就感,不确定的是每次拆盒的惊喜。
在FastMoss的新功能消费者洞察报告(VOC)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例如消费者画像,使用场景,星际影响度,产品体验,购买动机,客户痛点,综合建议,可以从原本复杂的评论区里面抽离出来,变成逻辑缜密的综合分析。
Labubu的爆红绝非偶然,它是当代成年人社交困境的产物。

基于FastMoss VOC模块,THE MONSTERS系列Labubu挂件消费者画像初步揭示如下。

对Labubu的筛选之后557条精选用户评论内容的深度解析,我们发现该产品的核心受众呈现出典型的“悦己型消费”特征,消费者最常提及的使用者是“自己”,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情绪满足导向,其次为“朋友”与“恋人”,具备一定的社交赠礼属性。
使用时间多集中在“终极到达”(如收藏完成、拆盲盒时刻),强调情绪释放和仪式感,使用地点高度集中于“家中”,偏好在私密环境中获得心理满足;
消费者的行为偏好以“购买”为主,辅以“投拆”、“安慰”、“推荐”等关键词,透露出消费者对IP价值、质量期待与情绪链接的多元需求。

对使用场景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已消费的消费者大部分购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42.86%的人是为了个人收藏或者使用占比最高,用户多因“终于收齐”“非常开心”等关键词表达满足与喜悦。
产品在“收藏完成”这个节点上强绑定用户情绪,具备很强的成就感驱动属性。
其次是首发购买(19.84%),我理解为跟风,用户倾向于在首发当日即购买,并强调“成就感”与“抢到首发”的满足感。
这意味着品牌可以借助限时/限定策略强化时间敏感性与参与感。
12.7%的用户是因为直播等因素线上抢购,用户明确提及“在TikTok直播抢到”、“第一时间发布即买入”等行为,体现了内容+场景联动的即时转化能力。
只有5.56%的人是用于赠送他人,消费者将其作为礼物表达情感,表明Labubu具备一定社交货币属性,可借助节日、CP营销等扩展情感传播路径。
通过使用场景分析,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品牌策略建议,品牌可以强化“收藏完成”的成就感引导,建议通过任务式营销提升用户复购与粘性。
同时结合首发和直播节点策划抢购型内容+稀缺标签,放大限时爆发力。
从产品体验”VOC负面反馈数据来看,Labubu产品尽管热度颇高,但在质量一致性、做工把控与用户预期管理方面暴露出明显短板。

比如很多人反映的“看起来像没质检” 在某种程度上表示缺乏信任感,也有很多人提出担忧二手或造假问题,包括开脸的问题,质量有落差等等。

当然THE MONSTERS Big inho Energy系列整体受到用户高度评价,其可爱外观、柔软质地和高质量成为主要优点。
大多数用户对快速配送和正品保证表示满意,并且隐藏款的获取为用户带来了惊喜和乐趣。
通过对平台评论数据进行语义聚类,FastMoss识别出Labubu挂件用户的十大核心购买驱动。
其中,情绪价值+外观吸引+社交影响成为最核心三要素。
在购买动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购买=情绪决策+视觉冲动+平台种草行为三重结合,Labubu典型契合“兴趣电商”消费逻辑。
系列+隐藏款机制强化用户粘性,建议运营中强化“隐藏款上线预告+限时集卡”玩法。
内容生态是驱动核心,TikTok等平台的爆款路径依赖于优质种草与用户内容参与。
物流/服务体验是辅助加分项,可作为提升复购率的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