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Z123跨境卖家导航
拖动LOGO到书签栏,立即收藏AMZ123
首页跨境头条文章详情

亏光400万,再到转型盈利,一个中小卖家道出了亚马逊行业最大的秘密......

594
2023-05-25 15:50
2023-05-25 15:50
594

从亏损400万到转型盈利

 

这几年,中国卖家屡次在亚马逊的违规底线边缘反复横跳,让平台的忍耐度到达极限,自此亚马逊开始拿起屠刀,伸向这些不合规运营的卖家。

 

早期做亚马逊的杨总就是其中之一。

 

"漫无目的,盲目学习所谓的刷单测评黑科技。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摔成二百五,四百万打水漂,货物堆积成山堆。"

 

我们回访杨总时,他对之前做亚马逊时的形象这样子评价道。

 

早期,杨总跟很多的卖家一样,认为国内电商平台几近饱和,想获利难上加难;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利润高,流量更大的亚马逊平台。

 

加上可以利用国内产品品类丰富和价格的优势,抢得海外市场的先机,于是开始了他的亚马逊之路。

 

刚开始,他们公司的运营路线是铺货模式,什么东西好卖就跟着卖。只要采集的类目够多,上传得越多,出单的就会就越大。

 

在当时,用他的话说就是:"怎么做,或多或少的可以赚一点的。"

 

相信经历过这个时期的卖家,体会也都很深,谁有胆铺得多,谁就能发展得壮大。

 

坊间也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每一个在深圳做跨境电商,都在深圳买房了。“”深圳湾的房子都被做亚马逊的给抢了。"

 

简单能获利的信号也杨总坚定了在亚马逊做大做强的信念。

 

但随着亚马逊的卖家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平台的政策也越来越完善。

 

铺货劣势越来越明显——店铺产品冗杂、定位风格混乱、不稳定的客户群体等问题逐渐显现。

 

铺货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消费者的口味也逐渐变得挑剔,出单率慢慢降低,销量越来越低,库存积压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产品也容易遭到投诉侵权,产品下架和店铺被封的风险随时存在。

 

铺货模式渐渐不行,杨总于是转变运营模式,开始搞刷单测评、黑科技那套,试图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获利,殊不知,捷径最后走向的是绝境。

 

封号,封店、封资金的危机接踵而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蹋了。"

 

这是不合规运营的卖家在亚马逊近两年的真实写照。
而杨总也不例外,店铺的运营情况越来越不明朗,被封的店铺越来越多,亏损的情况一日一日加剧,去年一年,亏损了400多万。

 

杨总意识到在亚马逊搞刷单,搞黑科技终究会被反噬,眼下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不过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和痛点:

 

运营人员的思维怎么快速从粗放型运营转变到精细化运营的思路上

 

不用刷单,怎么用合规的打法打造爆款?

 

于是开始拜师学艺,到时寻医问药,在此期间也踩过不少坑,遭过不少罪。
2021年的12月,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董海温老师,并重新开始学习合规的精细化运营白帽打法,从决策、运营人员、运营手法各个环节都做全新的调整。

 

针对运营人员思维的转变,他在招聘运营人员的要求上做了调整。

 

以前是运营人员的学历和英语可以不限,但有一条硬性要求:必须要有运营经验,但到最后往往就变成了运营人员怪公司的产品不行,怪公司的测评能力不行,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大堆库存等着公司处理。

 

现在变成运营经验不限,学历和英语有硬性要求。因为他觉得新的运营打法需要抛弃以刷为运营的逻辑思路,学习能力和驱动力更强的小白运营会更合适。

 

他也慢慢意识到,曾经靠感觉运营,转化不够刷单来凑的思维逻辑,根本无法在公司形成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运营人员的能力也得不到好的提升。

 

而如今重新学习之后,人员按照董老师的运营方法,模块化培养。
从关键词的采集与布局、listing的文案撰写、listing上架流量池的判断、关键词的收录与排名运营、各种广告节奏打法、到精品爆款运营等各个环节都有量化的目标考核和详细的表格落地。
团队虽然只剩下刚开始的一半,但新的运营模式让公司半年时间内的人员产出效能直线上升,人均产能达到以前的3倍。

 

同时公司还形成了能力平台化体系,告别了运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让公司不再是依赖于某个人某个团队,而是让运营体系回归到公司平台上来,人员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节约。

 

形成体系之后,也解放了杨总的时间,员工能力平台化之后,他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供应链上。

 

今年的产品按照董老师的打法都获得了成效,公司也慢慢开始转亏为营。

 

一款产品由原来的老listing日出30单左右,按照董老师的打法老品新做,在新品期7天无评论的情况下做到100多单;

 



另外一款产品,4个评论3颗星做到BSR,且保持至今。

 

当然,至今也有很多亚马逊卖家都还在质疑:不刷单做亚马逊能做的起来?

 

对此,建议这些卖家不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看,很多卖家都是从来不刷单不搞黑科技照样把亚马逊做得生龙活虎的,所以建议去多结交下白帽打法的朋友,从而认知更多新的合规白帽运营方法,获取信心的同时也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也有一些中小卖家会有关于精细化运营的疑问:规模还小,人数和SKU都不多,有必要搞精细化运营么?

 

这样的认知其实是一个误区,精细化运营并不是与企业的规模相联系的。

 

中小卖家在经营中,抗风险能力其实是非常弱的,一旦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侵权、下架、封店等问题,是特别麻烦的,所以不管规模大小的公司,每个环节做到精细化运营都是很有必要的。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之前也有很多卖家质疑过董老师的海量关键词打法:文案标题、ST、五行及A+产品描述等字符有限哪来这么多的关键词汇量呢?

 

但在学习之后,形成自己的关键词词库时,最后词库的数量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所以这里想说的是,在没有开始做之前,先别质疑,先别说不行,先去实践才是真理;况且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你不行呢?

 

虽然今年的行情确实不如往年,不过在去年五月之前,亚马逊的卖家在供应链、国际环境、亚马逊平台上也是一连串的不如意,但是到了2020下半年却出乎意料的突飞猛进。

 

所以一切都未知,千万别先下定义。
行业内的老卖家称:"对于行业发展应该保持乐观,今年的卷的不仅仅是亚马逊,什么行业都在卷。当前的亚马逊虽不再容易,但卖家思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应对,如何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运营,保住利润,而不是弃之而去,毕竟亚马逊还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意路。"

 

从今年跨境电商行业核心主线来看,封号浪潮带动的影响大概率也不会造成跨境电商赛道规模的萎缩,只是可能会带动跨境电商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Cindy Tai也曾表示,此次封号事件后,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的销售占比,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中国跨境电商潜力依旧巨大。数据也表明整个行业都在呈向上增长的趋势。

 

所以最后对于那些想问"马上2023年了,去搞亚马逊还有机会吗"的人说:
做什么任何时候开始都不迟,迟的是你自己的行动力。

 


免责声明
本文链接:
本文经作者许可发布在AMZ123跨境头条,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首页
跨境头条
文章详情
热门报告
跨境早报
亏光400万,再到转型盈利,一个中小卖家道出了亚马逊行业最大的秘密......
跨境电商优匠学堂
2023-05-25 15:50
594

从亏损400万到转型盈利

 

这几年,中国卖家屡次在亚马逊的违规底线边缘反复横跳,让平台的忍耐度到达极限,自此亚马逊开始拿起屠刀,伸向这些不合规运营的卖家。

 

早期做亚马逊的杨总就是其中之一。

 

"漫无目的,盲目学习所谓的刷单测评黑科技。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摔成二百五,四百万打水漂,货物堆积成山堆。"

 

我们回访杨总时,他对之前做亚马逊时的形象这样子评价道。

 

早期,杨总跟很多的卖家一样,认为国内电商平台几近饱和,想获利难上加难;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利润高,流量更大的亚马逊平台。

 

加上可以利用国内产品品类丰富和价格的优势,抢得海外市场的先机,于是开始了他的亚马逊之路。

 

刚开始,他们公司的运营路线是铺货模式,什么东西好卖就跟着卖。只要采集的类目够多,上传得越多,出单的就会就越大。

 

在当时,用他的话说就是:"怎么做,或多或少的可以赚一点的。"

 

相信经历过这个时期的卖家,体会也都很深,谁有胆铺得多,谁就能发展得壮大。

 

坊间也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每一个在深圳做跨境电商,都在深圳买房了。“”深圳湾的房子都被做亚马逊的给抢了。"

 

简单能获利的信号也杨总坚定了在亚马逊做大做强的信念。

 

但随着亚马逊的卖家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平台的政策也越来越完善。

 

铺货劣势越来越明显——店铺产品冗杂、定位风格混乱、不稳定的客户群体等问题逐渐显现。

 

铺货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消费者的口味也逐渐变得挑剔,出单率慢慢降低,销量越来越低,库存积压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同时,产品也容易遭到投诉侵权,产品下架和店铺被封的风险随时存在。

 

铺货模式渐渐不行,杨总于是转变运营模式,开始搞刷单测评、黑科技那套,试图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获利,殊不知,捷径最后走向的是绝境。

 

封号,封店、封资金的危机接踵而来。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蹋了。"

 

这是不合规运营的卖家在亚马逊近两年的真实写照。
而杨总也不例外,店铺的运营情况越来越不明朗,被封的店铺越来越多,亏损的情况一日一日加剧,去年一年,亏损了400多万。

 

杨总意识到在亚马逊搞刷单,搞黑科技终究会被反噬,眼下的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不过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和痛点:

 

运营人员的思维怎么快速从粗放型运营转变到精细化运营的思路上

 

不用刷单,怎么用合规的打法打造爆款?

 

于是开始拜师学艺,到时寻医问药,在此期间也踩过不少坑,遭过不少罪。
2021年的12月,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董海温老师,并重新开始学习合规的精细化运营白帽打法,从决策、运营人员、运营手法各个环节都做全新的调整。

 

针对运营人员思维的转变,他在招聘运营人员的要求上做了调整。

 

以前是运营人员的学历和英语可以不限,但有一条硬性要求:必须要有运营经验,但到最后往往就变成了运营人员怪公司的产品不行,怪公司的测评能力不行,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大堆库存等着公司处理。

 

现在变成运营经验不限,学历和英语有硬性要求。因为他觉得新的运营打法需要抛弃以刷为运营的逻辑思路,学习能力和驱动力更强的小白运营会更合适。

 

他也慢慢意识到,曾经靠感觉运营,转化不够刷单来凑的思维逻辑,根本无法在公司形成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运营人员的能力也得不到好的提升。

 

而如今重新学习之后,人员按照董老师的运营方法,模块化培养。
从关键词的采集与布局、listing的文案撰写、listing上架流量池的判断、关键词的收录与排名运营、各种广告节奏打法、到精品爆款运营等各个环节都有量化的目标考核和详细的表格落地。
团队虽然只剩下刚开始的一半,但新的运营模式让公司半年时间内的人员产出效能直线上升,人均产能达到以前的3倍。

 

同时公司还形成了能力平台化体系,告别了运营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让公司不再是依赖于某个人某个团队,而是让运营体系回归到公司平台上来,人员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节约。

 

形成体系之后,也解放了杨总的时间,员工能力平台化之后,他也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供应链上。

 

今年的产品按照董老师的打法都获得了成效,公司也慢慢开始转亏为营。

 

一款产品由原来的老listing日出30单左右,按照董老师的打法老品新做,在新品期7天无评论的情况下做到100多单;

 



另外一款产品,4个评论3颗星做到BSR,且保持至今。

 

当然,至今也有很多亚马逊卖家都还在质疑:不刷单做亚马逊能做的起来?

 

对此,建议这些卖家不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看,很多卖家都是从来不刷单不搞黑科技照样把亚马逊做得生龙活虎的,所以建议去多结交下白帽打法的朋友,从而认知更多新的合规白帽运营方法,获取信心的同时也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也有一些中小卖家会有关于精细化运营的疑问:规模还小,人数和SKU都不多,有必要搞精细化运营么?

 

这样的认知其实是一个误区,精细化运营并不是与企业的规模相联系的。

 

中小卖家在经营中,抗风险能力其实是非常弱的,一旦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侵权、下架、封店等问题,是特别麻烦的,所以不管规模大小的公司,每个环节做到精细化运营都是很有必要的。
这里插一个题外话,之前也有很多卖家质疑过董老师的海量关键词打法:文案标题、ST、五行及A+产品描述等字符有限哪来这么多的关键词汇量呢?

 

但在学习之后,形成自己的关键词词库时,最后词库的数量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所以这里想说的是,在没有开始做之前,先别质疑,先别说不行,先去实践才是真理;况且别人能做到的,为什么你不行呢?

 

虽然今年的行情确实不如往年,不过在去年五月之前,亚马逊的卖家在供应链、国际环境、亚马逊平台上也是一连串的不如意,但是到了2020下半年却出乎意料的突飞猛进。

 

所以一切都未知,千万别先下定义。
行业内的老卖家称:"对于行业发展应该保持乐观,今年的卷的不仅仅是亚马逊,什么行业都在卷。当前的亚马逊虽不再容易,但卖家思考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应对,如何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运营,保住利润,而不是弃之而去,毕竟亚马逊还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意路。"

 

从今年跨境电商行业核心主线来看,封号浪潮带动的影响大概率也不会造成跨境电商赛道规模的萎缩,只是可能会带动跨境电商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Cindy Tai也曾表示,此次封号事件后,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的销售占比,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中国跨境电商潜力依旧巨大。数据也表明整个行业都在呈向上增长的趋势。

 

所以最后对于那些想问"马上2023年了,去搞亚马逊还有机会吗"的人说:
做什么任何时候开始都不迟,迟的是你自己的行动力。

 


咨询
官方微信群
官方客服

扫码添加,立即咨询

加群
官方微信群
官方微信群

扫码添加,拉你进群

更多
订阅号服务号跨境资讯
二维码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跨境电商资讯

二维码

90% 亚马逊卖家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精选今日跨境电商头条资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