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Z123跨境卖家导航
拖动LOGO到书签栏,立即收藏AMZ123
首页跨境头条文章详情

亲赴印尼创业半年:谈谈2019印尼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哪些创业机会

21744
2019-03-13 23:00
2019-03-13 23:00
21744

原创:吴星寒  

来源:吴牧之

来印尼创业五个月了,我本人是出海的连续创业者。如今,刚进入印尼市场不久,兜兜看看也有了些自己的感悟。平时喜欢观察和思考,国内的朋友也会问我关于这边的创业机会,于是就总结了下,有关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参考,分门别类概述如下。

安卓手机工具类产品

2013-2015 最早的一波出海互联网公司都是工具类产品起来的。2014 年在 360 海外和 APUS 工作的时候,是他们收割海外用户最疯狂的年代。如今,前老板李涛的 APUS 快上市了(30 亿刀估值),而猎豹移动快跌死了(想想当年傅盛也是酒仙桥 360 总部 12 层出来的,不免唏嘘),Lionmobi、UC 等都跑出来,奇虎 360 系的创业者垄断了这个领域,常见的桌面/清理/杀毒/launcher/手电/浏览器/壁纸等等都不建议做了。提一嘴茄子快传 Shareit 是个奇葩的、成功的存在,不深入出海的人估计很难摸到这样的痛点。

修图美颜工具类

Meitu 美图以及美图系在印尼渗透得已经很强大,同类竞品也不少,不用再掺和。

直播类&短视频类平台

这个领域是巨头的天下,小玩家不要玩,钱不经烧。Bytedance 的 Tik Tok,快手的 Kwai(目前比 Tik Tok 弱些),YY 下的 Bigo(直播)和 LIKE(短视频)等是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头号玩家,小玩家也不要掺和。

房产中介租赁平台类及二手房交易平台类

发展缓慢,因为本土的公寓楼不像中国那样多。房地产市场发展缓慢,基本还是个线下生意,本土线上平台有 Travelio,线下小中介遍布。但没有一家像国内“北链家,南中原”的房产中介门店品牌格局,这个领域可以一搞。短租的话 Airbnb 已经足够渗透。

算法推荐类新闻聚合平台(类比今日头条)

这个领域的第一批创业者基本已经交了白卷,幻想做下一个头条,除去东南亚的这波“类头条 App”基本全挂了(越南、印尼印度等等)。核心原因是:看新闻及娱乐八卦内容的核心需求已经被 Instagram & Facebook 基本满足了,人们没有必要再花几十兆内存重新下载个新的类似 APP,且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玩儿信息流广告真的是炉火纯青,第一波尸体还没凉透,实在是不建议染指。

移动 App 排榜分发平台

苹果家的 App Store 自不必说,Google 家的 Google Play 几乎把持了 80% 的 Android App 分发权,各家手机厂商出厂时也会标配自家的移动分发应用,阿里家的 UC 在印度有做类似 APP,该领域不推荐做。

科创类新闻聚合平台

诸如国内 36 氪和美国 TechCrunch 的科技创投媒体平台,印尼还没有完全对标的聚焦此领域的 APP 出现,还没成气候,这个领域大有可为。36 氪出海、七点五度、白鲸出海这些本质上还是服务中国受众,不算在此领域内。

新闻客户端及新闻类平台

全品类新闻客户端平台有几家本土公司如 Kompas 和 detik.com 已经很出众(对标腾讯网易新闻客户端,做得古板+无趣),体验并不怎样(吐槽:工具类 APP 竟然还在做靠付费去广告赚钱的商业模式,多伤用户体验,国内十年前才这么搞吧……)。此外 UC news,Flipboard,Opera news,Baca 这些做得比较有特色一些。总之,这个领域的需求基本被满足了。

在线旅游 OTA 平台(对标国内携程、去哪儿、艺龙)

印尼本土的 tikit.com 和 traveloka 对标携程和去哪儿,但是细分领域比如对标马蜂窝的 OTA 平台可以尝试搞一搞(比较重运营且见效慢,但脏活累活就是壁垒),因为 trip advisor 在印尼本土的渗入还不是很足,机会还是有的。

在线票务平台

GO-Jek 有做 GO-TIk,Tiket.com 也有做票务,需求基本被满足,市场本身不大(印尼影院数是国内的百分之一),小玩家不必掺和。

在线招聘平台

Jobstreet 对标智联招聘,是目前最头部的企业,盈利良好。Tech in asia,Kalibr 这些平台做的是偏互联网领域的招聘,对标国内拉勾网。但在线招聘领域还是有机会的,思考如下:可以做一下的比如对标高端猎头招聘(对标猎聘网)、以及做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这种差异化招聘平台(对标 Boss 直聘),印尼还是空白市场,中国创业者大有可为哦。

信息聚合类 APP 平台(对标 58 同、城赶集网)

58 同城对标 Olx(二手物品&二手车等)。顺便多说一句,关于二手车电商平台,赶集的杨浩涌最早独立出来赶集网的二手车业务继而成立了瓜子二手车,之后成立了毛豆新车(车好多集团),二手车电商在国内格局未出。在印尼虽然可以做,但需要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毕竟未来能不能盈利杨浩涌也不知道),且品类上必须加上摩托(此处有坏笑)。

电商类平台

随便列举下如 Lazada;Tokopedia;Shopee;Blibli;Belanja;JD.iD;Bukalapak;Elevenia;Zilingo;Zalora;Sociolla;Shopback;wook等等,这么数下去,不下十几家混战,最终格局还没有定下来。主打 B2C 的、C2C 的、B2B 的、二手的、直营的、卖场的、返利的、美妆的、特卖的、奢侈品的、时尚的等,对标国内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聚划算、拼多多、小红书、蜜芽等等。中国发生过的电商江湖故事统统来一遍,具体每家的资方背景和战略打发以及发展规模就不做介绍了,网上天天在报道。我想说的是,这个领域依然有机会,但是要做差异化,做全品类基本不要再进了,99.9% 会死掉。

出路在哪里?可以尝试社交电商和细分品类电商(如母婴电商)的逻辑,但是要做好还需要大量调研和试错,对这方面有想法的可以交流一下 Idea。点名提一家做论坛+电商的公司 Kaskus(有点像小红书+马蜂窝)。模式很有趣,但融资好像有点跟不上,国内都没有完全对标的企业。总之,电商领域依然有机会但竞争会很大,需要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参见国内那么红海的市场拼多多不还是跑赢了。

二手电商平台(对标国内咸鱼&转转)

印尼本土 Carosell 和 Olx 以及 Bukalapak 都有做,且已经有很强的用户认知和不错的 GMV,这个领域就不要掺和了。

金融电商和 P2P 平台

Akulaku 有点对标趣店的意思,静静关注,Kredivo 做消费分期和数字信用卡,已经有不小的市场,也融了不少钱在消费金融领域独树一帜。P2P 去年挂了几十家,基本是想捞快钱的,兰花园 neosoho 集中了不少类似企业,不过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把瘾就死。我本人比较排斥这个嗜血的领域,也不想过多研究,总之不建议再入场。

移动支付平台

Go-jek 家的 Go-Pay 和本地财团 Lippogroup 家的 OVO,是最大的两个玩家,格局基本也已定。蚂蚁金服的 DANA 虽在强推,但缺乏像 Go-jek 那样好的线下场景,基本有些看衰。OVO 背靠 Grab/tokopedia,线下有 Hypermart 和 Matahari 等高频场景,发展很好。总之,这是大玩家的战场,吃瓜群众看热闹即可。印尼五大行强推 Linkaja 及印尼移动公司推的 T-cash 的移动支付,基本看衰,主要因为大组织的垃圾办事效率,以及从业人员缺乏互联网基因,即便掌握资源也很难做好。

O2O 网约车、餐饮 O2O 外卖、O2O 上门服务平台

玩一下 Go-jek 和 Grab 的软件,看一下 App 的 UI,就基本明白了:这两个巨无霸基本相当于国内的滴滴+美团,网约车是核心业务(Go-car & Grab-car),第二大业务是外卖(Go-food & Grab food),背后都有大资本把持,小玩家难进。不过,团购单独有一款软件叫 Zomato 的软件(对标饿了么)做的不错,阿里的背景印度的种,能跑赢也是理所当然。

共享经济领域

这个领域时机还不成熟,参照国内逻辑,必须等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之后才可为之。共享单车、充电宝、无人货架之类线下场景,能成的几率也不大,毕竟国内都一地鸡毛,烧钱不见有营收,看看 OfO 的故事便知。毕竟商业还是要盈利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公司都是耍流氓,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站稳了之后才配仰望星空。

快递物流平台类

印尼版顺丰 J&T 是明星企业,两年时间做到印尼名列前茅,比肩JNE 等十年本土物流公司,也难怪李杰属的 OPPO 系,靠强悍的执行力和打法做成不难,底层逻辑很值得研究。总之,物流领域依旧是大玩家大资本的游戏,吃瓜看戏即可。另外,同城短途快递花落 Go-Jek 旗下的 Go-Send 和 Grab 的 Grab-send。单独看这块,也是一个刚需且强大的存在,难怪 Grab 和 Go-jek 是超级应用。货运物流方面的话货拉拉有做出海,只是刚起步不久,还有空间。

问答类知识聚合型平台(对标知乎)

国内有知乎,美国有 Quora,印尼对标 App 是 Askfm。前两年火了一把,但是后来没落因为 Instagram 出了同类竞品,这种重运营的内容类 APP,目前恐怕很难有人能静下心去做。

在线音频平台(对标蜻蜓、喜马拉雅 FM)

这个领域,印尼还没有看到类似的音频 UGC 或 PGC 平台,空白市场可以做,是个不错的赛道。毕竟知识付费还是很性感的领域,国内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就是喜马拉雅,盈利模式靠平台,比广告强多了。

在线音乐类

腾讯家的 Joox 基本一骑绝尘(用户体验一般),之后是美国的 Spotify。

在线医疗类平台

Go-jek 刚刚投资的公司 Halodoc,对标中国春雨医生,平台刚刚出现,机会不多但细分领域还有机会。

社交类

Facebook 系的产品基本独霸市场(FB,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华人群体基本用微信+ Whatsapp,年轻人会多一个应用 LINE。LINE 的商业化已经做得足够成功,Instagram 基本相当于微博+头条了。多提一句,当年 Facebook 买 Whatsapp 简直是太成功了。站在国家的角度看,没能收购 Whatsapp 真的是腾讯错过社交全球化最后悔的一次了吧。2014 年的 Whatsapp 已经是几十个国家的社交基础工具,也是全球化的一张入场券,被小扎收入囊中。企业办公社交类 APP 国内跑出来的有阿里钉钉和微信企业版,海外有 WhatsApp business,美国有 Slack,基本涵盖了。图片社交类 APP 还是 Pinterest 的天下。职场社交类平台类国内是脉脉和领英,印尼市场领英是主流,渗透率已经非常高,基本没有机会,不要做。

陌生人社交类

意外发现,探探竟然在印尼做得很不错。另外,还有美国的 Tinde,摘得本土约炮神器桂冠,叹为观止,但是没有对标陌陌的公司,内在逻辑有些复杂需要深入调研。当年,陌陌靠直播续命才得以股价攀升保住存货,如今形式大变,同样的打法未必能在海外复制成功,需要行内人去摸索试错。社交领域有 WhatsApp 和 LINE 把持,基本很难跑出新的玩家。

在线地图工具类

Google map 基本垄断,Google 还推出了 Wazelocal 这样的导航版本,功夫都做足了。另外,感叹 Goolge Map 真是太强大了,出国必备,疯狂打 Call。

视频类及视频下载工具

Google 家的 YouTube 和 YouTube go 一枝独秀,Netflix 也榜上有名。

类 Twitter 和微博社交平台

基本没有空间,Instagram 上的网红和明星及 KOL 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圈子和事件营销基础,且广告变现能力很强大,这是类 Twitter 产品(微博)当年爆火的底层逻辑。多说一句,2012 年 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 简直是小扎最成功的投资,不然 Facebook 分分钟有成为历史的可能。目前,年轻人大多不再爱 Facebook,Instagram 反倒成了当红炸子鸡。

电子书阅读平台

有一家叫 Wattpad,目前做的不大,跟用户喜好有关,但是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国内的微信读书做得很好,因为有社交元素加持。中国人难做这个领域,因为跟文化认同有关,毕竟偏内容的产品需要了解本土文化。

英语翻译工具类软件

Google translate 已经是强大到不可撼动的存在……但,当地有一家叫 Kamusku 的印英翻译软件,竟然也收获了庞大的用户群。看来,Google translate 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工具类的福音)。亲测了 Kamusku 用户体验,UI 简直垃圾:竟然还停留在“付费去广告”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下,完全可以添加内容入口 UGC 做信息流广告或线下导流培训变现等等,参考国内有道词典。再不济,导流做款类英语流利说的在线英语学习软件也行得通。希望中企直接收购该团队(估计很便宜),然后操刀改进用户体验。

英语培训机构和在线英语类平台

可以做,是个竞争不强的市场,因为还没有一家知名的本土品牌。本国人英语普及率比国内高,但是英语学习依旧是刚需市场。可以从线下做起,比如对标国内新东方和好未来。在线辅导类的如 VIP Kid 之类也相对空白,但是时机还不太成熟,毕竟知识付费这块仍然需要教育市场。总之,重线下运营和产品打磨的事儿都没多少人做,毕竟愿意在异国他乡花时间精力去磨产品的人很少。

线下品牌零售类

这个和物联网没关系了,但是可以研究印尼 AICE 艾雪的案例。基本逻辑还是 OPPO 和 VIVO 的线下赋能、渠道分利模式。印尼仍处于品牌薄弱期,很多行业没有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这也是大量中国传统行业的企业出海机会,至于内在的底层逻辑,三言两语说不清,有机会专门写一篇分析 J&T,VIVO,AICE 印尼等品牌快速占领市场的底层逻辑,很有启发。

游戏类就不谈了,因为游戏领域没有标准化产品,且被大厂把持(腾讯、Garena 等),只要有创意随时会有新的爆款出现,很难总结游戏类的爆款逻辑,Bigo 家的 Hago 做得出众,可关注学习。

写在最后

关于出海 APP 的盈利模式目前无外乎这几类:游戏类和电商类都自成一体不必说。工具类、内容类大多靠广告及信息流广告变现(但海外的 Ecpm 并不高,转化率也并不高)。另外,像 Bigo 这样奇葩的公司靠打赏就能在 2017 年 Q4 盈利,真的是相当优质了。目前知识付费变现还不是很普遍,大有可为。

另外,做出海企业的 To B 服务也是挺好的方向。比如,笔者初来印尼注册公司办工作签证的时候,一大堆中介声称能做,但基本是 1-3 人的小作坊,极度不标准化,服务费极度不透明,更没有品牌意识,迫切希望有人能改造这个领域,树立起口碑以及建立起标准化服务体系&收费体系。再比如,2018 年一大堆 P2P 扎堆出海印尼,大部分都死去,但是基本是由一家叫星合金科的公司提供的 saas 服务及后台。淘金路上的创业公司没捞到,而卖铲子的却发了财,大底是这个逻辑。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在电商平台专注一个产品,当卖家卖卖货,走品牌路线也是挺好的平民创业 Idea,毕竟国内有像三只松鼠这样纯粹依靠电商平台白手起家的品牌案例,机会依旧很大。除此以外,资产配置、出国留学、投资移民、教育培训这些领域,都相对比较空白,起码没有叫得出来的平台或者品牌,但每个行业都要看自身的时间段和发展规律,门道太多,需要更多数据和调研支撑商业逻辑,隔行如隔山,我尽力了。

至于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工具类还是内容类产品,目前的互联网出海基本停留在纯线上阶段。而需要线上线下结合的、以及需要依靠线下强地推运营的项目做的人不多,但这种脏活儿累活儿恰恰也是最好的壁垒,对创业者也是全新的考验。总之,出海东南亚,机会依然很多,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本文由 jqyjr 编辑排版


免责声明
本文链接:
本文经作者许可发布在AMZ123跨境头条,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最新热门报告作者标签
从“加速”到“慢跑”,跨境电商迈入下半场
2025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行业在动荡中前行。随着美国对多个国家商品加征关税,全球贸易政策开始频繁波动,叠加商品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行,供应链稳定性遭受多重考验。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冲击出口节奏,也深刻影响了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跨境电商从业者正站在巨变的分岔口:一边是政策与成本双重压力下的利润紧缩,另一边则是全球市场需求分化、竞争格局重塑带来的全新挑战。
TikTok跑出的香水大卖,一年狂揽1.8亿!
“这不仅是2024年度品类,还会是2025年增长最快的品类。”在美妆行业的“寒冬”里,香水是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赛道之一。麦肯锡预计,到2028年,全球香水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060亿美元,增速将超过化妆品、护发产品等。究其原因,是消费降级时代里叙事的方法变了,这之中,深藏功与名的TikTok贯穿伊始。悦己、疗愈、小确幸……这些跳脱感官之外的附加价值,经TikTok魔改为情绪标签,付诸在了香水之上,同时也化作品牌们逆袭的跳板,书写着新时期专属于TikTok的暴富传奇。01TikTok“原生”的香水富人“我,一个半路出家的创业者,一年做到了TikTok美妆个护的头部,年赚1800万美元。
上半年新疆外贸进出口达2808.2亿,创历年同期新高
AMZ123获悉,近日,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808.2亿元,规模创下历年同期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28%,增速高于全国25.1个百分点,国内排名第四。这一成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下显得尤为亮眼。7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乌鲁木齐海关副关长李清华介绍,今年上半年,新疆与22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贸易伙伴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8.8%,贸易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泰国电商税收新政落地,强制实施3%预扣税
AMZ123获悉,近日,泰国税务部门颁布一项重大政策,要求电商平台对所有卖家,包括企业和个人,统一代扣代缴3%的预扣税。新规实施后,电商平台将在卖家结算货款时,直接扣除3%的税款。例如,月销售额10万泰铢的卖家,实际到账金额仅为9.7万泰铢。这一政策旨在加深税收透明度,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此次新政,征税范围覆盖广泛,尤其瞄准数字服务、广告推广、佣金支付、专业咨询费及特定商品贸易等高频跨境场景。其根本目的在于堵塞税收漏洞,确保泰国基税不受侵蚀。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此次强化跨境税源征管并非个例,近年来东南亚多国纷纷出台新政,对电商税收领域进行调整。
$98的“迷你收纳盒”被疯抢:欧美年轻人为何愿为收纳交智商税?
你见过能像乐高一样拼出花样的收纳盒吗?你是否愿意为短期旅行,入手一款价值$98的收纳盒?这款名叫Cadence的收纳盒品牌,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美学和营销理念,“年纪轻轻”便在一众收纳盒品牌中崭露头角。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的市场反响,让人们心甘情愿掏出钱包。接下来一起来看。小设计藏大美学相比于市面上其他收纳盒,Cadence收纳盒最精巧的设计莫过于其附加功能——具备磁吸属性,只需将小罐上下叠放或左右靠拢,就能凭借磁力稳稳吸附,让收纳盒能够像拼乐高一样进行模块化的自由组合,随心摆放出竖条、蜂窝等多种立体形态,便于消费者取用,包包更加整洁。
$98的“迷你收纳盒”被疯抢:欧美年轻人为何愿为收纳交智商税?
你见过能像乐高一样拼出花样的收纳盒吗?你是否愿意为短期旅行,入手一款价值$98的收纳盒?这款名叫Cadence的收纳盒品牌,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美学和营销理念,“年纪轻轻”便在一众收纳盒品牌中崭露头角。产品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的市场反响,让人们心甘情愿掏出钱包。接下来一起来看。小设计藏大美学相比于市面上其他收纳盒,Cadence收纳盒最精巧的设计莫过于其附加功能——具备磁吸属性,只需将小罐上下叠放或左右靠拢,就能凭借磁力稳稳吸附,让收纳盒能够像拼乐高一样进行模块化的自由组合,随心摆放出竖条、蜂窝等多种立体形态,便于消费者取用,包包更加整洁。
开局遇冷后强势攀升,2025亚马逊Prime Day美妆表现亮眼
AMZ123获悉,据外媒报道,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期间,美妆产品销售额在开局缓慢后迅速攀升,整体表现亮眼。这场促销活动不仅推动了销售额增长,还呈现出诸多新的消费趋势与市场特征。从整体销售规模看,Adobe Analytics数据显示,本次Prime Day总销售额达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这超过了两个“黑色星期五”的销售额。管理多个品类品牌的Momentum Commerce(在亚马逊上年销售额约70亿美元)透露,本次Prime Day开局略显平缓,活动开始后四小时内,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4%。
跨境卖家警惕!Temu资质审查风暴升级,史上最严手段重拳出击!
一场席卷Temu平台的合规风暴正强势袭来!众多卖家反馈,平台近期对卖家资质审查进行了堪称"史上最严"的重大升级。业内普遍猜测,此次雷霆行动或与美国海关年初大规模扣押使用假面单包裹的事件直接相关。PART.1两大杀招直击要害本次升级的核心在于两大关键变化,精准打击卖家常见风险点:资质滥用零容忍: 同一套资质文件被多个卖家账户共用?平台风险预警将立即触发!"连坐"制度动真格: 合作的工厂或制造商一旦被列入平台黑名单,所有与之关联的卖家店铺都将被严厉追责,无一幸免!PART.2处罚力度:绝非警告,刀刀见血!轻则伤筋动骨: 账户提现功能遭冻结(至少15天起步),外加高额罚款(动辄数千元)。
月活跃用户量曾暴跌54%,Temu美国业务转型受阻
AMZ123获悉,据《金融时报》报道,自特朗普政府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后,Temu便尝试通过寻找美国供应商重建在线零售业务,然而这一努力却因亚马逊在电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步履维艰。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近期的会议中,美国企业和卖家已明确告知Temu:其平台销售的品牌产品价格不得低于亚马逊。一家大型第三方销售商的高管直言:"我们已跟他们说清楚,不能靠同款产品低价竞争亚马逊,必须提供有实质性差异的商品。"对于正寻求商业模式转型的Temu而言,这样的协商结果无疑是不小的打击。自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后,Temu的业务明显陷入停滞。
注意!月底亚马逊这两个后台功能将停用,卖家如何应对?
又一项重磅政策落地!最近,亚马逊后台发布了两个重磅通知:“买家评论”功能将在9月30日正式下线Listings Feeds接口将于7月31日彻底停用别看只是两个功能下线,但对卖家的运营节奏和售后处理来说,影响不小,特别是还没升级系统的卖家,可能会在旺季前遭遇“断更”风险!买家评论要说再见了,差评处理窗口或将关闭不少卖家最近都收到提示:后台“买家评论”功能将在2025年9月30日正式关闭,亚马逊建议大家改用“买家之声”模块继续监控评论。这个“买家之声”到底能不能替代“买家评论”?目前来看,还差点火候。
卖家爆问的亚马逊10大热点问题,官方最全解答来了
*配图为模拟数字,仅作参考*配图为模拟数字,仅作参考
亚马逊近期新政策
亚马逊近期新政策一、买家评论下线很多卖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亚马逊后台那个我们用了很久的买家评论功能,明确通知要被停用了,说是转移到买家之声的仪表板。平台为什么要这么做?官方没细说,但我们做运营的都能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替换。以前的买家评论功能虽然简单,但非常直接,哪个买家留了差评,订单号是多少,我们都能看到,然后就可以马上联系买家,了解具体情况。不管是产品瑕疵还是物流问题,我们都有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处理得好,差评甚至可能被修改。但现在这个新的买家之声完全变了味。它不再给你看具体的买家和订单,而是给出一个宏观的客户体验健康度,把你的产品评为极好、良好或者不合格。
阿里国际AI解决方案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之星
AMZ123获悉,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揭晓,阿里国际跨境电商AI解决方案Marco获颁本届SAIL之星,成为该领域的首个获得者。据了解,Marco由阿里国际AI Business团队研发,支持30余种语言,覆盖电商全链路60多个场景,涵盖生成式大模型及AI agent等技术,可用于解决商家在营销、合规、售后等方面的问题,相关能力均可在阿里国际AI开放平台Aidge上试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Marco日均调用量达10亿次,为2023的1000倍。业内分析认为,这使得跨境电商成为第一个实现规模级AI应用的行业。目前,阿里国际旗下所有电商平台均已接入AI解决方案。
淘宝同款自拍杆火到美国,TikTok月销近2万单
在TikTok上做自拍杆生意,有卖家已经赚翻了
2025选品到底该看哪些维度?当我们纠结一个品类是否值得进场的时候,本质是在考虑什么?
匿名用户我的C位今年来逐渐把精力转到选品上,当我们考虑一个类目是否能做和是否值得做时,我们实际是在考虑什么呢?比如一些品类,整体量和趋势不错,毛利率和利润估算一番还不错,不是那种头部垄断型品类,单量分布相对均匀。从评分看,市场好像已经被满足,像这种类目还可以去做吗?切入点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至今没有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判断方法和标准。
首购用户激增128%,亚马逊澳大利亚Prime Day创新高
AMZ123获悉,据外媒报道,亚马逊澳大利亚站Prime Day创下新高,首次参与购物的用户数量激增128%,品牌参与度也刷新历史纪录。据电商加速器Pattern透露,此次活动中,澳大利亚站排名前100的品牌里有93个参与其中。对此,Pattern澳大利亚区董事总经理Merline McGregor表示:“2025年的Prime Day已在澳大利亚站稳脚跟。以往不愿打折的品牌如今也纷纷加入,因为他们意识到这项活动在提升曝光度、转化率和市场份额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在销售表现上,美容品类尤为突出,部分品牌的业绩达到平日的五倍。受整体市场流量大幅增长的带动,即便没有开展活跃促销的品牌,也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2025全球电商消费趋势及选品洞察报告》PDF下载
为了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动向、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亚马逊全新发布2025全球十大消费趋势报告,有助于企业在新的未来发掘更多潜在消费需求,促进产品创新。
《2025亚马逊全球开店时尚品类电商选品洞察报告》PDF下载
根据权威机构Statista的报告,全球时尚产业体量大、增速稳,从2021年到2029年间将实现3.4%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于2029年达到3.4万亿美金的年销售规模。同时服装和鞋类产业在未来仍会保持一定的稳定增速。
《2025年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报告》PDF下载
自2020/21年开始跟踪和排名中国品牌以来,在全球舞台上,中国品牌的增长大大加快。我们的数据显示,在社交渠道、电商平台和官方网站的流量、关注者数量和互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
《2024中国塑料及相关行业海外拓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PDF下载
“出海”不仅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效缓解国内市场内卷带来的压力,更是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塑造卓越品牌形象的关键举措·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确保业务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2024年3C消费电子出海解决方案白皮书》PDF下载
3C 消费电子全球市场分布呈现出成熟市场如北美、欧洲等地区消费规模大、需求稳定且注重产品体验与创新,而高潜市场如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则增长迅速、潜力巨大,正逐步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4-2025)》PDF下载
欧洲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地设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数据中心、安全设施和生产基地,在为欧盟贡献税收、投资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项目的落地,使双方经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助力中欧关系长远发展。
《2025年中国对外贸易潜力产品分析报告》PDF下载
贸易潜力产品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潜在贸易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品,贸易潜力产品包括的范畴有很多,既包括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海外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的产品,也包括国内技术趋于成熟但尚未达到出口阶段的产品。
《2026春夏女鞋色彩趋势预测》PDF下载
随着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百搭、耐看、治愈的色彩,深色仍然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社媒对于色彩中性色的趋势愈发强烈。在此趋势下,受创新混搭文化启发彩色中性色势必会日益流行。基调色目前任是市场主流,如沙色、浆果红、南瓜布丁,既可保持配色创新,又承载着基础人群需求。
AMZ123选品观察员
选品推荐及选品技巧分享。
AMZ123卖家导航
这个人很懒,还没有自我介绍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官方公众号,致力于为中国跨境卖家提供最新,最全亚马逊全球开店资讯,运营干货分享及开店支持。
跨境数据中心
聚合海量跨境数据,输出跨境研究智慧。
北美电商资讯
AMZ123旗下北美跨境电商新闻栏目,专注北美跨境电商热点资讯,为广大卖家提供北美跨境电商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跨境电商赢商荟
跨境电商行业唯一一家一年365天不断更的媒体!
亚马逊资讯
AMZ123旗下亚马逊资讯发布平台,专注亚马逊全球热点事件,为广大卖家提供亚马逊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跨境科普达人
科普各种跨境小知识,科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首页
跨境头条
文章详情
热门活动
跨境资讯
跨境资讯
跨境早报
跨境社群
品类交流群
宠物品类交流群宠物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宠物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家居品类交流群家居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家居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母婴用品交流群母婴用品交流群
加入
母婴用品交流群
扫码进群
品类交流群
加入
跨境资料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加入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TikTok运营干货包TikTok运营干货包
加入
TikTok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加入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扫码进群
跨境资料
加入
官方社区
跨境电商交流群跨境电商交流群
加入
跨境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加入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官方社区
加入
立即扫码咨询
立即扫码咨询
亲赴印尼创业半年:谈谈2019印尼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哪些创业机会
白鲸出海
2019-03-13 23:00
21744

原创:吴星寒  

来源:吴牧之

来印尼创业五个月了,我本人是出海的连续创业者。如今,刚进入印尼市场不久,兜兜看看也有了些自己的感悟。平时喜欢观察和思考,国内的朋友也会问我关于这边的创业机会,于是就总结了下,有关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看法,纯属个人观点,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参考,分门别类概述如下。

安卓手机工具类产品

2013-2015 最早的一波出海互联网公司都是工具类产品起来的。2014 年在 360 海外和 APUS 工作的时候,是他们收割海外用户最疯狂的年代。如今,前老板李涛的 APUS 快上市了(30 亿刀估值),而猎豹移动快跌死了(想想当年傅盛也是酒仙桥 360 总部 12 层出来的,不免唏嘘),Lionmobi、UC 等都跑出来,奇虎 360 系的创业者垄断了这个领域,常见的桌面/清理/杀毒/launcher/手电/浏览器/壁纸等等都不建议做了。提一嘴茄子快传 Shareit 是个奇葩的、成功的存在,不深入出海的人估计很难摸到这样的痛点。

修图美颜工具类

Meitu 美图以及美图系在印尼渗透得已经很强大,同类竞品也不少,不用再掺和。

直播类&短视频类平台

这个领域是巨头的天下,小玩家不要玩,钱不经烧。Bytedance 的 Tik Tok,快手的 Kwai(目前比 Tik Tok 弱些),YY 下的 Bigo(直播)和 LIKE(短视频)等是短视频&直播领域的头号玩家,小玩家也不要掺和。

房产中介租赁平台类及二手房交易平台类

发展缓慢,因为本土的公寓楼不像中国那样多。房地产市场发展缓慢,基本还是个线下生意,本土线上平台有 Travelio,线下小中介遍布。但没有一家像国内“北链家,南中原”的房产中介门店品牌格局,这个领域可以一搞。短租的话 Airbnb 已经足够渗透。

算法推荐类新闻聚合平台(类比今日头条)

这个领域的第一批创业者基本已经交了白卷,幻想做下一个头条,除去东南亚的这波“类头条 App”基本全挂了(越南、印尼印度等等)。核心原因是:看新闻及娱乐八卦内容的核心需求已经被 Instagram & Facebook 基本满足了,人们没有必要再花几十兆内存重新下载个新的类似 APP,且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玩儿信息流广告真的是炉火纯青,第一波尸体还没凉透,实在是不建议染指。

移动 App 排榜分发平台

苹果家的 App Store 自不必说,Google 家的 Google Play 几乎把持了 80% 的 Android App 分发权,各家手机厂商出厂时也会标配自家的移动分发应用,阿里家的 UC 在印度有做类似 APP,该领域不推荐做。

科创类新闻聚合平台

诸如国内 36 氪和美国 TechCrunch 的科技创投媒体平台,印尼还没有完全对标的聚焦此领域的 APP 出现,还没成气候,这个领域大有可为。36 氪出海、七点五度、白鲸出海这些本质上还是服务中国受众,不算在此领域内。

新闻客户端及新闻类平台

全品类新闻客户端平台有几家本土公司如 Kompas 和 detik.com 已经很出众(对标腾讯网易新闻客户端,做得古板+无趣),体验并不怎样(吐槽:工具类 APP 竟然还在做靠付费去广告赚钱的商业模式,多伤用户体验,国内十年前才这么搞吧……)。此外 UC news,Flipboard,Opera news,Baca 这些做得比较有特色一些。总之,这个领域的需求基本被满足了。

在线旅游 OTA 平台(对标国内携程、去哪儿、艺龙)

印尼本土的 tikit.com 和 traveloka 对标携程和去哪儿,但是细分领域比如对标马蜂窝的 OTA 平台可以尝试搞一搞(比较重运营且见效慢,但脏活累活就是壁垒),因为 trip advisor 在印尼本土的渗入还不是很足,机会还是有的。

在线票务平台

GO-Jek 有做 GO-TIk,Tiket.com 也有做票务,需求基本被满足,市场本身不大(印尼影院数是国内的百分之一),小玩家不必掺和。

在线招聘平台

Jobstreet 对标智联招聘,是目前最头部的企业,盈利良好。Tech in asia,Kalibr 这些平台做的是偏互联网领域的招聘,对标国内拉勾网。但在线招聘领域还是有机会的,思考如下:可以做一下的比如对标高端猎头招聘(对标猎聘网)、以及做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这种差异化招聘平台(对标 Boss 直聘),印尼还是空白市场,中国创业者大有可为哦。

信息聚合类 APP 平台(对标 58 同、城赶集网)

58 同城对标 Olx(二手物品&二手车等)。顺便多说一句,关于二手车电商平台,赶集的杨浩涌最早独立出来赶集网的二手车业务继而成立了瓜子二手车,之后成立了毛豆新车(车好多集团),二手车电商在国内格局未出。在印尼虽然可以做,但需要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毕竟未来能不能盈利杨浩涌也不知道),且品类上必须加上摩托(此处有坏笑)。

电商类平台

随便列举下如 Lazada;Tokopedia;Shopee;Blibli;Belanja;JD.iD;Bukalapak;Elevenia;Zilingo;Zalora;Sociolla;Shopback;wook等等,这么数下去,不下十几家混战,最终格局还没有定下来。主打 B2C 的、C2C 的、B2B 的、二手的、直营的、卖场的、返利的、美妆的、特卖的、奢侈品的、时尚的等,对标国内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聚划算、拼多多、小红书、蜜芽等等。中国发生过的电商江湖故事统统来一遍,具体每家的资方背景和战略打发以及发展规模就不做介绍了,网上天天在报道。我想说的是,这个领域依然有机会,但是要做差异化,做全品类基本不要再进了,99.9% 会死掉。

出路在哪里?可以尝试社交电商和细分品类电商(如母婴电商)的逻辑,但是要做好还需要大量调研和试错,对这方面有想法的可以交流一下 Idea。点名提一家做论坛+电商的公司 Kaskus(有点像小红书+马蜂窝)。模式很有趣,但融资好像有点跟不上,国内都没有完全对标的企业。总之,电商领域依然有机会但竞争会很大,需要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参见国内那么红海的市场拼多多不还是跑赢了。

二手电商平台(对标国内咸鱼&转转)

印尼本土 Carosell 和 Olx 以及 Bukalapak 都有做,且已经有很强的用户认知和不错的 GMV,这个领域就不要掺和了。

金融电商和 P2P 平台

Akulaku 有点对标趣店的意思,静静关注,Kredivo 做消费分期和数字信用卡,已经有不小的市场,也融了不少钱在消费金融领域独树一帜。P2P 去年挂了几十家,基本是想捞快钱的,兰花园 neosoho 集中了不少类似企业,不过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把瘾就死。我本人比较排斥这个嗜血的领域,也不想过多研究,总之不建议再入场。

移动支付平台

Go-jek 家的 Go-Pay 和本地财团 Lippogroup 家的 OVO,是最大的两个玩家,格局基本也已定。蚂蚁金服的 DANA 虽在强推,但缺乏像 Go-jek 那样好的线下场景,基本有些看衰。OVO 背靠 Grab/tokopedia,线下有 Hypermart 和 Matahari 等高频场景,发展很好。总之,这是大玩家的战场,吃瓜群众看热闹即可。印尼五大行强推 Linkaja 及印尼移动公司推的 T-cash 的移动支付,基本看衰,主要因为大组织的垃圾办事效率,以及从业人员缺乏互联网基因,即便掌握资源也很难做好。

O2O 网约车、餐饮 O2O 外卖、O2O 上门服务平台

玩一下 Go-jek 和 Grab 的软件,看一下 App 的 UI,就基本明白了:这两个巨无霸基本相当于国内的滴滴+美团,网约车是核心业务(Go-car & Grab-car),第二大业务是外卖(Go-food & Grab food),背后都有大资本把持,小玩家难进。不过,团购单独有一款软件叫 Zomato 的软件(对标饿了么)做的不错,阿里的背景印度的种,能跑赢也是理所当然。

共享经济领域

这个领域时机还不成熟,参照国内逻辑,必须等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之后才可为之。共享单车、充电宝、无人货架之类线下场景,能成的几率也不大,毕竟国内都一地鸡毛,烧钱不见有营收,看看 OfO 的故事便知。毕竟商业还是要盈利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公司都是耍流氓,因为只有脚踏实地站稳了之后才配仰望星空。

快递物流平台类

印尼版顺丰 J&T 是明星企业,两年时间做到印尼名列前茅,比肩JNE 等十年本土物流公司,也难怪李杰属的 OPPO 系,靠强悍的执行力和打法做成不难,底层逻辑很值得研究。总之,物流领域依旧是大玩家大资本的游戏,吃瓜看戏即可。另外,同城短途快递花落 Go-Jek 旗下的 Go-Send 和 Grab 的 Grab-send。单独看这块,也是一个刚需且强大的存在,难怪 Grab 和 Go-jek 是超级应用。货运物流方面的话货拉拉有做出海,只是刚起步不久,还有空间。

问答类知识聚合型平台(对标知乎)

国内有知乎,美国有 Quora,印尼对标 App 是 Askfm。前两年火了一把,但是后来没落因为 Instagram 出了同类竞品,这种重运营的内容类 APP,目前恐怕很难有人能静下心去做。

在线音频平台(对标蜻蜓、喜马拉雅 FM)

这个领域,印尼还没有看到类似的音频 UGC 或 PGC 平台,空白市场可以做,是个不错的赛道。毕竟知识付费还是很性感的领域,国内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就是喜马拉雅,盈利模式靠平台,比广告强多了。

在线音乐类

腾讯家的 Joox 基本一骑绝尘(用户体验一般),之后是美国的 Spotify。

在线医疗类平台

Go-jek 刚刚投资的公司 Halodoc,对标中国春雨医生,平台刚刚出现,机会不多但细分领域还有机会。

社交类

Facebook 系的产品基本独霸市场(FB,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华人群体基本用微信+ Whatsapp,年轻人会多一个应用 LINE。LINE 的商业化已经做得足够成功,Instagram 基本相当于微博+头条了。多提一句,当年 Facebook 买 Whatsapp 简直是太成功了。站在国家的角度看,没能收购 Whatsapp 真的是腾讯错过社交全球化最后悔的一次了吧。2014 年的 Whatsapp 已经是几十个国家的社交基础工具,也是全球化的一张入场券,被小扎收入囊中。企业办公社交类 APP 国内跑出来的有阿里钉钉和微信企业版,海外有 WhatsApp business,美国有 Slack,基本涵盖了。图片社交类 APP 还是 Pinterest 的天下。职场社交类平台类国内是脉脉和领英,印尼市场领英是主流,渗透率已经非常高,基本没有机会,不要做。

陌生人社交类

意外发现,探探竟然在印尼做得很不错。另外,还有美国的 Tinde,摘得本土约炮神器桂冠,叹为观止,但是没有对标陌陌的公司,内在逻辑有些复杂需要深入调研。当年,陌陌靠直播续命才得以股价攀升保住存货,如今形式大变,同样的打法未必能在海外复制成功,需要行内人去摸索试错。社交领域有 WhatsApp 和 LINE 把持,基本很难跑出新的玩家。

在线地图工具类

Google map 基本垄断,Google 还推出了 Wazelocal 这样的导航版本,功夫都做足了。另外,感叹 Goolge Map 真是太强大了,出国必备,疯狂打 Call。

视频类及视频下载工具

Google 家的 YouTube 和 YouTube go 一枝独秀,Netflix 也榜上有名。

类 Twitter 和微博社交平台

基本没有空间,Instagram 上的网红和明星及 KOL 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圈子和事件营销基础,且广告变现能力很强大,这是类 Twitter 产品(微博)当年爆火的底层逻辑。多说一句,2012 年 Facebook 收购 Instagram 简直是小扎最成功的投资,不然 Facebook 分分钟有成为历史的可能。目前,年轻人大多不再爱 Facebook,Instagram 反倒成了当红炸子鸡。

电子书阅读平台

有一家叫 Wattpad,目前做的不大,跟用户喜好有关,但是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国内的微信读书做得很好,因为有社交元素加持。中国人难做这个领域,因为跟文化认同有关,毕竟偏内容的产品需要了解本土文化。

英语翻译工具类软件

Google translate 已经是强大到不可撼动的存在……但,当地有一家叫 Kamusku 的印英翻译软件,竟然也收获了庞大的用户群。看来,Google translate 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工具类的福音)。亲测了 Kamusku 用户体验,UI 简直垃圾:竟然还停留在“付费去广告”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下,完全可以添加内容入口 UGC 做信息流广告或线下导流培训变现等等,参考国内有道词典。再不济,导流做款类英语流利说的在线英语学习软件也行得通。希望中企直接收购该团队(估计很便宜),然后操刀改进用户体验。

英语培训机构和在线英语类平台

可以做,是个竞争不强的市场,因为还没有一家知名的本土品牌。本国人英语普及率比国内高,但是英语学习依旧是刚需市场。可以从线下做起,比如对标国内新东方和好未来。在线辅导类的如 VIP Kid 之类也相对空白,但是时机还不太成熟,毕竟知识付费这块仍然需要教育市场。总之,重线下运营和产品打磨的事儿都没多少人做,毕竟愿意在异国他乡花时间精力去磨产品的人很少。

线下品牌零售类

这个和物联网没关系了,但是可以研究印尼 AICE 艾雪的案例。基本逻辑还是 OPPO 和 VIVO 的线下赋能、渠道分利模式。印尼仍处于品牌薄弱期,很多行业没有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这也是大量中国传统行业的企业出海机会,至于内在的底层逻辑,三言两语说不清,有机会专门写一篇分析 J&T,VIVO,AICE 印尼等品牌快速占领市场的底层逻辑,很有启发。

游戏类就不谈了,因为游戏领域没有标准化产品,且被大厂把持(腾讯、Garena 等),只要有创意随时会有新的爆款出现,很难总结游戏类的爆款逻辑,Bigo 家的 Hago 做得出众,可关注学习。

写在最后

关于出海 APP 的盈利模式目前无外乎这几类:游戏类和电商类都自成一体不必说。工具类、内容类大多靠广告及信息流广告变现(但海外的 Ecpm 并不高,转化率也并不高)。另外,像 Bigo 这样奇葩的公司靠打赏就能在 2017 年 Q4 盈利,真的是相当优质了。目前知识付费变现还不是很普遍,大有可为。

另外,做出海企业的 To B 服务也是挺好的方向。比如,笔者初来印尼注册公司办工作签证的时候,一大堆中介声称能做,但基本是 1-3 人的小作坊,极度不标准化,服务费极度不透明,更没有品牌意识,迫切希望有人能改造这个领域,树立起口碑以及建立起标准化服务体系&收费体系。再比如,2018 年一大堆 P2P 扎堆出海印尼,大部分都死去,但是基本是由一家叫星合金科的公司提供的 saas 服务及后台。淘金路上的创业公司没捞到,而卖铲子的却发了财,大底是这个逻辑。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在电商平台专注一个产品,当卖家卖卖货,走品牌路线也是挺好的平民创业 Idea,毕竟国内有像三只松鼠这样纯粹依靠电商平台白手起家的品牌案例,机会依旧很大。除此以外,资产配置、出国留学、投资移民、教育培训这些领域,都相对比较空白,起码没有叫得出来的平台或者品牌,但每个行业都要看自身的时间段和发展规律,门道太多,需要更多数据和调研支撑商业逻辑,隔行如隔山,我尽力了。

至于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工具类还是内容类产品,目前的互联网出海基本停留在纯线上阶段。而需要线上线下结合的、以及需要依靠线下强地推运营的项目做的人不多,但这种脏活儿累活儿恰恰也是最好的壁垒,对创业者也是全新的考验。总之,出海东南亚,机会依然很多,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本文由 jqyjr 编辑排版


TikTok开户服务
TikTok开户服务
TT123推出的TikTok广告开户服务,深度洞察TikTok平台的流量优势与用户行为,帮助客户快速完成广告账户注册、资质审核及账户搭建,缩短启动周期,助您精准触达全球亿万活跃用户
立即咨询
交流群
全球电商平台开店交流群
扫码入群
咨询
官方微信群
官方客服

扫码添加,立即咨询

加群
官方微信群
官方微信群

扫码添加,拉你进群

更多
订阅号服务号跨境资讯
二维码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跨境电商资讯

二维码

90% 亚马逊卖家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精选今日跨境电商头条资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