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新丢货赔偿政策引爆卖家圈:这真的是“赔偿”吗?

本土化运营指南&社交媒体营销攻略,低成本获取拉美精准流量>>>
美西时间3月31日,亚马逊正式实施新的FBA丢货赔偿政策,立刻在卖家圈炸开了锅。这项被众多卖家称为“霸王条款”的政策,究竟有哪些令人诟病之处?
一、核心问题:只赔制造成本,忽略其他投入
新政策的核心在于:亚马逊将不再按照商品的零售价赔偿丢失的FBA库存,而是只赔偿“制造成本”。 这意味着,卖家在包装、检测、运输、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将全部付诸东流,损失惨重。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亚马逊所谓的“制造成本”往往低于卖家的实际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卖家的赔偿空间。
二、丢件并非小概率事件,损失不容小觑
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FBA仓库的年均丢件率约为2.4%。 看似不高,但对于高价值商品或出货量大的卖家而言,累计损失相当可观。 如今亚马逊只赔制造成本,无疑让卖家雪上加霜。 试想,一件售价数百美元的商品,如果只获得几十美元的制造成本赔偿,卖家如何承受?
三、高溢价产品卖家损失惨重,如同“二次剥削”
对于销售收藏品、定制品等高溢价产品的卖家而言,新政策更是致命打击。 这些产品的制造成本可能很低,但市场价值却很高。 一旦发生丢件,按照制造成本赔偿无异于“二次剥削”,让卖家辛辛苦苦赚取的利润化为乌有。
四、找回商品处置权归亚马逊,引发争议
更令人费解的是,新政策规定,如果亚马逊按照制造成本赔偿后,丢失的商品又被找回,那么亚马逊将拥有该商品的处置权。 这种做法相当于亚马逊以低价“买走”卖家的商品,如果找回后再次高价售出,无疑是对卖家的“三重打击”。
五、卖家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政策,卖家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保留详细的成本记录: 准备好完整的采购发票、物流费用清单等,以便在索赔时提供充分的证据。
积极与亚马逊沟通: 遇到丢件情况,及时与亚马逊联系,并据理力争,争取合理的赔偿。
寻求法律援助: 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呼吁亚马逊重视卖家权益
亚马逊的新丢货赔偿政策引发了卖家们的强烈不满,也暴露出平台在保护卖家权益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呼吁亚马逊重视卖家的声音,重新审视并修改这项不合理的政策,创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美西时间3月31日,亚马逊正式实施新的FBA丢货赔偿政策,立刻在卖家圈炸开了锅。这项被众多卖家称为“霸王条款”的政策,究竟有哪些令人诟病之处?
一、核心问题:只赔制造成本,忽略其他投入
新政策的核心在于:亚马逊将不再按照商品的零售价赔偿丢失的FBA库存,而是只赔偿“制造成本”。 这意味着,卖家在包装、检测、运输、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将全部付诸东流,损失惨重。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亚马逊所谓的“制造成本”往往低于卖家的实际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卖家的赔偿空间。
二、丢件并非小概率事件,损失不容小觑
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FBA仓库的年均丢件率约为2.4%。 看似不高,但对于高价值商品或出货量大的卖家而言,累计损失相当可观。 如今亚马逊只赔制造成本,无疑让卖家雪上加霜。 试想,一件售价数百美元的商品,如果只获得几十美元的制造成本赔偿,卖家如何承受?
三、高溢价产品卖家损失惨重,如同“二次剥削”
对于销售收藏品、定制品等高溢价产品的卖家而言,新政策更是致命打击。 这些产品的制造成本可能很低,但市场价值却很高。 一旦发生丢件,按照制造成本赔偿无异于“二次剥削”,让卖家辛辛苦苦赚取的利润化为乌有。
四、找回商品处置权归亚马逊,引发争议
更令人费解的是,新政策规定,如果亚马逊按照制造成本赔偿后,丢失的商品又被找回,那么亚马逊将拥有该商品的处置权。 这种做法相当于亚马逊以低价“买走”卖家的商品,如果找回后再次高价售出,无疑是对卖家的“三重打击”。
五、卖家如何应对?
面对如此不合理的政策,卖家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保留详细的成本记录: 准备好完整的采购发票、物流费用清单等,以便在索赔时提供充分的证据。
积极与亚马逊沟通: 遇到丢件情况,及时与亚马逊联系,并据理力争,争取合理的赔偿。
寻求法律援助: 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呼吁亚马逊重视卖家权益
亚马逊的新丢货赔偿政策引发了卖家们的强烈不满,也暴露出平台在保护卖家权益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呼吁亚马逊重视卖家的声音,重新审视并修改这项不合理的政策,创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