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PD首日数据很差劲?别被噪音干扰运营节奏!

本土化运营指南&社交媒体营销攻略,低成本获取拉美精准流量>>>
亚马逊 2025 年 Prime Day 首日的销售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同来源的数据出现了明显反差。
一方面,品牌顾问公司 Momentum Commerce 报告称亚马逊首日销售额同比暴跌了41%;另一方面,根据 Adobe Analytics 的数据,美国消费者在 7月8日(Prime Day首日)线上消费总额达到 79 亿美元,同比增加约 9.9%。
两个截然不同的数据让卖家困惑:Prime Day 的开局到底是“凉”了,还是依然火热?
1. 41%下滑数据的由来
Momentum Commerce 是一家亚马逊平台品牌代运营公司,管理着 50 家亚马逊卖家。
据该公司统计,与2024年夏季Prime Day首日相比,2025年活动首日他们监测的销售额下降了41%。
不过,这个数字并不代表整个亚马逊平台的全貌。Momentum Commerce 创始人 John Shea指出,由于今年Prime Day促销延长至四天,消费者不再像两天活动时那样急于下单,许多消费者先将商品加购等待更大折扣。较长的活动周期意味着首日销量占比可能降低。因此,首日销量下滑主要反映促销节奏的变化,而非整体需求的疲软。
此外,亚马逊方面对41%的跌幅数据提出了质疑,称该数字出自第三方机构且“高度不准确”。这表明单一机构的样本数据有局限,卖家不应仅凭这一未经证实的数字就断言 Prime Day 失利。
2.全网消费增长10%:宏观趋势依旧向好
Adobe Analytics 的统计显示,7月8日 美国消费者在所有线上零售商网站的支出总额达到 79 亿美元,较去年 Prime Day 首日增长约 9.9%。
这79亿美元并非亚马逊一家独占——许多竞争对手(如沃尔玛、塔吉特等)也在同期推出折扣活动。因此,近 10% 的整体增幅反映的是全行业线上消费需求的旺盛,但并不意味着亚马逊自身业绩也有同等增长。
3. 理性解读:聚焦趋势而非片面数据
两组数据“冰火两重天”,主要源于统计口径和视角的不同。
一方面,Momentum Commerce 报告的 -41% 来自其监测品牌在亚马逊渠道的销量样本,受促销期延长影响销量暂时回落;
另一方面,Adobe 统计的 +9.9% 涵盖全电商市场,表明宏观消费需求仍在增长。
亚马逊首日销量下滑并不意味着消费疲软,可能只是购买时机延后或分流到其他平台;
全网消费创新高也不代表每个卖家都业绩飞涨,各品类走势不一。
更重要的是,Prime Day 才过一天,最终成绩仍待揭晓。卖家不应因首日表现看似不佳就匆忙调整策略。促销延长令销售节奏改变,实际表现需待活动结束后才能评估。
4. 卖家运营建议
坚持节奏:按原定促销计划推进,不要因首日一些未经证实的数据就仓促改变策略,避免自乱阵脚。
关注品类:密切跟踪品类销售走势,与去年同期表现对比。如果整体需求旺盛,可考虑加大推广投入;若销量高峰延后,应耐心等待后几天的发力。
留意大盘:关注整体电商消费趋势。如果全网销量上升但出现分流现象,可考虑加强站外引流以获取更多流量。
及时复盘:活动结束后,对照整体数据和自身业绩进行复盘。总结销量峰值出现的时段及折扣策略效果,以优化下次大促节奏。
首日数据看似矛盾,实则提醒我们:消费者的购买力依然在,只是消费节奏和下单习惯更趋多样。卖家更需要做的,是回归自身,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盘子里:理性分析、节奏清晰、执行到位,机会留给那些坚持稳扎稳打的人。
listing想快速冲排名考虑woot秒杀,单次秒杀时长可以长达14天,可长时间压制对手,获取更靠前的排名,美妆个护类链接,三轮WOOT秒杀效果变化如下图























亚马逊 2025 年 Prime Day 首日的销售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同来源的数据出现了明显反差。
一方面,品牌顾问公司 Momentum Commerce 报告称亚马逊首日销售额同比暴跌了41%;另一方面,根据 Adobe Analytics 的数据,美国消费者在 7月8日(Prime Day首日)线上消费总额达到 79 亿美元,同比增加约 9.9%。
两个截然不同的数据让卖家困惑:Prime Day 的开局到底是“凉”了,还是依然火热?
1. 41%下滑数据的由来
Momentum Commerce 是一家亚马逊平台品牌代运营公司,管理着 50 家亚马逊卖家。
据该公司统计,与2024年夏季Prime Day首日相比,2025年活动首日他们监测的销售额下降了41%。
不过,这个数字并不代表整个亚马逊平台的全貌。Momentum Commerce 创始人 John Shea指出,由于今年Prime Day促销延长至四天,消费者不再像两天活动时那样急于下单,许多消费者先将商品加购等待更大折扣。较长的活动周期意味着首日销量占比可能降低。因此,首日销量下滑主要反映促销节奏的变化,而非整体需求的疲软。
此外,亚马逊方面对41%的跌幅数据提出了质疑,称该数字出自第三方机构且“高度不准确”。这表明单一机构的样本数据有局限,卖家不应仅凭这一未经证实的数字就断言 Prime Day 失利。
2.全网消费增长10%:宏观趋势依旧向好
Adobe Analytics 的统计显示,7月8日 美国消费者在所有线上零售商网站的支出总额达到 79 亿美元,较去年 Prime Day 首日增长约 9.9%。
这79亿美元并非亚马逊一家独占——许多竞争对手(如沃尔玛、塔吉特等)也在同期推出折扣活动。因此,近 10% 的整体增幅反映的是全行业线上消费需求的旺盛,但并不意味着亚马逊自身业绩也有同等增长。
3. 理性解读:聚焦趋势而非片面数据
两组数据“冰火两重天”,主要源于统计口径和视角的不同。
一方面,Momentum Commerce 报告的 -41% 来自其监测品牌在亚马逊渠道的销量样本,受促销期延长影响销量暂时回落;
另一方面,Adobe 统计的 +9.9% 涵盖全电商市场,表明宏观消费需求仍在增长。
亚马逊首日销量下滑并不意味着消费疲软,可能只是购买时机延后或分流到其他平台;
全网消费创新高也不代表每个卖家都业绩飞涨,各品类走势不一。
更重要的是,Prime Day 才过一天,最终成绩仍待揭晓。卖家不应因首日表现看似不佳就匆忙调整策略。促销延长令销售节奏改变,实际表现需待活动结束后才能评估。
4. 卖家运营建议
坚持节奏:按原定促销计划推进,不要因首日一些未经证实的数据就仓促改变策略,避免自乱阵脚。
关注品类:密切跟踪品类销售走势,与去年同期表现对比。如果整体需求旺盛,可考虑加大推广投入;若销量高峰延后,应耐心等待后几天的发力。
留意大盘:关注整体电商消费趋势。如果全网销量上升但出现分流现象,可考虑加强站外引流以获取更多流量。
及时复盘:活动结束后,对照整体数据和自身业绩进行复盘。总结销量峰值出现的时段及折扣策略效果,以优化下次大促节奏。
首日数据看似矛盾,实则提醒我们:消费者的购买力依然在,只是消费节奏和下单习惯更趋多样。卖家更需要做的,是回归自身,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盘子里:理性分析、节奏清晰、执行到位,机会留给那些坚持稳扎稳打的人。
listing想快速冲排名考虑woot秒杀,单次秒杀时长可以长达14天,可长时间压制对手,获取更靠前的排名,美妆个护类链接,三轮WOOT秒杀效果变化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