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Z123跨境卖家导航
拖动LOGO到书签栏,立即收藏AMZ123
首页跨境头条文章详情

一个中国投资人眼中的印度生鲜杂货电商

墨腾创投
墨腾创投总部位于新加坡,长期关注海外高速发展市场,利用强大的在地资源、执行经验和团队,孵化自有、合资或合作项目,同时制定方案协助海外市场探索者和投资者决策与落地。
6734
2019-08-12 21:50
2019-08-12 21:50
6734
墨腾创投
墨腾创投总部位于新加坡,长期关注海外高速发展市场,利用强大的在地资源、执行经验和团队,孵化自有、合资或合作项目,同时制定方案协助海外市场探索者和投资者决策与落地。



“墨腾的朋友们”系列又跟大家见面了!本文作者是创新工场的阮飞和刘骞。阮飞在创新工场五年多时间,目前主要负责创新工场出海方向的投资,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关注出海和本土创业者的投资机会,曾经投资过Snaptube、我的打工网、住范儿、永辉云创等案例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去印度,到现在已过去快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从走马观花到深入具体领域,我思考了很多:有哪些领域有机会?为什么有机会?


印度生鲜杂货市场是我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我将把自己的所见所得,以及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对印度感兴趣、也有一些深入见解的小伙伴交流、批评指正。


为什么关注到印度生鲜杂货市场?


就像一些西方人还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一样,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来自于了解渠道较少、信息不够通畅,一方面也来自于没有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口跟自己相近的民族。特别是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对印度人的误解和谣言尤其多(比如去印度一定会拉肚子、不要和印度人左手握手等)。


其实印度只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人均GDP刚刚达到2000美元的国家罢了。从绝对数字来看相当于中国15年前的水平,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大致相当于中国2008~2009年之间的水平。


在世界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生活都是接近的,大多数今天较好的国家也都经历过欠发达时期。所以今天我们在抖音看到很多嘲笑印度人用手抓食物、用报纸包食物的视频的时候,也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至少我小时候是吃过用报纸包的用废旧铁桶烤出来的烧饼的。


今天的中国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印度(当然也有可能不是)。我个人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共同点远远不止只有人口数量这一点。本文将从笔者印度生鲜杂货领域的调研研究为例,让大家了解一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印度生鲜、杂货宏观分析


1、印度生鲜零售线下业态的感性认识


印度线下生鲜零售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主要业态,分别是:移动零售摊贩、Kirana(夫妻老婆店)、菜市场、大小超市。下面是这些业态我调研走访的示例图片,给大家一些感性认识:


移动零售摊贩:在印度无处不在,并且商品种类丰富



Kirana:大多属于专营店,一般20~50平,其中肉类鱼类就如同下图在街边在炎热的天气中售卖的,价格并不便宜。



菜市场(班加罗尔中心菜场):面积大,种类全,蔬菜、水果、肉类、水产是独立的区域,但是集中化菜场数量较少,这个菜场不仅toC,小Kirana店主也会在这里进货。



大小超市(reliance fresh、mega mall、big bazzar、food hall)。印度超市不同定位的都有,但是大多数超市并没有肉类销售,只有少量的几千平以上的超市(走访的一家mega mall)会有独立的肉类销售区域,并且一般是一个独立房间与其他区域区隔开。


超市的价格会比Kirana便宜,大一些的超市,约三分之一的商品会在MRP(最高零售价,后文有注解)的基础上有折扣。



2、市场规模


印度零售市场规模2018年为6310亿美元,年对年增速9%,并且其中63%的零售产品为食品和百货。


在食品领域,大约80%是生鲜食品(3670亿美金),其中水果1751亿美金,蔬菜982亿美金,鱼类528亿美金,肉类350亿美金。在整个零售市场中,是以Kirana作为主导的零售业态(2017年统计,印度有1270万个Kirana,年增速0.5%),尤其是生鲜零售领域,这点和中国之前的菜市场为主导并逐渐向大超市转移的生鲜零售业态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3、发展趋势


从政策端看,印度近些年在零售领域逐步开放外资投资管制,Kirana为代表的传统业态向连锁化、电商化转移趋势明显。但是与中国先进行连锁化整合再开始电商化不同,印度的零售行业在同时转移向电商平台和专营店的业态转移。


就像我们看待印度互联网发展历程一样,不能单纯的拿印度和中国当年经济条件的相同时期做对标,还得考虑到印度较为发达的4G覆盖率以及中国互联网模式的学习参照,今天印度的业态的发展大多数是mix的。


从结果上看,印度传统杂货店(市场占有率57%)平均每年释放1.1%-1.3%的市场份额,电商平均(市场占有率5.2%)每年渗透率提高0.6%-0.9%,专营店(市场占有率35%)平均每年渗透率提高0.4%-0.6%;但现代零售渠道(市场占有率1.4%)份额基本不变。


印度不同零售业态占比变化图


中印不同业态转移趋势柱状对比图和表格



4、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大致可以用就餐晚、种类少、宗教影响重来概括描述。一般上午9、10点钟,才开始用早餐;午餐一般下午1点以后,午餐晚餐之间,4点以后还要有个下午茶做铺垫。晚餐一般在晚上8点以后。


从内容上来说,印餐远远没有中餐的内容多。印餐菜肴大多是混合了各种调味料的汤汁,其中真正的肉和蔬菜很少,其余大多数是黄色的调料汤汁,然后伴着印度米饭或者面饼(Naan)蘸着吃下去,所以,虽然印度还保留着大家庭的生活模式,但是一顿饭菜的数量往往不需要很多。


而且因为印度宗教的缘故,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国,出口牛肉被大财团牢牢掌控,2013年出口量为170万吨);因印度人中信伊斯兰教的人也比较多,也因为印度人不喜欢肉类中的脂肪,猪肉也非常少(在印度我只见到一家专营猪肉的门店,一般只有基督徒才会吃猪肉),所以,鱼类、鸡肉、羊肉是印度肉类饮食的主要品类。


也正是因为印度餐的种类丰富度少,导致了第一市场中主流的Kirana售卖的蔬菜sku数量十几二十种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需求(中国至少50种),而且蔬菜以瓜果根茎类为主,绿叶菜较少,损耗率也比较低;


另一维度也正是因为缺乏多样性,导致了印度外卖产品种类远远小于中国,外卖订单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两大平台日订单水平都在100万单水平,远远小于美团的3000万单)。

另外,印度有大约27%的素食主义者,并且收入越高,素食主义的比例会逐渐上升。此外牛奶是印度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材,咖啡、奶茶、烹饪等都会使用牛奶。


从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印度的人均牛奶消费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远远多于中国人均的牛奶消费,也正是牛奶消费的刚需性,在后文中会提到一种印度特有的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



Tips1:


印度商品流通小知识:MRP制度(Maximum Retail Price,最高零售价)


  • 最高零售价法则:印度法律规定,商品必须标上最高零售价,最终零售端的售价不能超过这个价格

  • 政府的初衷:保护消费者

  • 谁来决定:大部分商品的MRP在出厂时由厂商自己决定,一些关键商品由国家决定(医用相关用品、大宗商品、关键能源等)。

  • 一般的日用品市场售价会略低于MRP,但是涉及到礼品属性的商品(小家电等),售价会远低于MRP,这主要是为了人们在送礼时更好的心理体验。

  • 中小零售商、偏远城市零售商、农村零售商:成本端没有优势,收入端没法收取溢价,阻碍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一家Kirana就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也没法靠这个服务收取溢价。

  • 市场争议比较大,目前已部分松动,印度最高院允许餐厅瓶装饮用水的售价超过MRP。

  • 散装生鲜是没有MRP的,袋装生鲜有。


所以与中国的一瓶可乐各个渠道售价差异很大不同,在印度Kirana购买一瓶可乐绝大多数都会按照MRP进行销售,越大的渠道会有不同的Discount。


虽然MRP制度在现在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在针对有包装的标准品上面,因为有MRP制度,并不会出现特殊渠道宰人的情况出现,也使我们能够从终端比较清晰的分析出印度供应链条中间各个层级的利润分配比例(相比于MRP有多少折扣进货)。



Tips2:中印连锁业态上市公司状况与估值对比(公开市场资料搜集整理,后四个为印度公司)


线上已经存在的几种模式简析


1、杂货、生鲜平台电商


这类项目以印度两家独角兽项目(Bigbasket、Grofers)为典型代表,模式类似国内天猫超市,但是不同的是,项目在占领市场阶段就在做自有品牌的尝试,具体特点如下:


  • 客单价高,一般客单价为15~30美金;

  • sku多:几千到几万sku,自己提前备库存;

  • T+1模式为主、主打一到两周一次的集中采购的需求,目前也在做T+0的尝试;

  • 线下竞争直接对标Big Bazzar、D-mart超市。


2、基于牛奶配送的生鲜日配电商(类似中国的社区团购和订阅式电商),日配生鲜电商是具备印度本土特色一种业态:


背景:印度人是一个对牛奶高度依赖的民族,几乎无论穷富,都会每天饮用鲜奶,并且因为饮食结构的原因,鲜奶是印度茶、咖啡、餐饮(咖喱)等重要的原料产品。


印度市场绝大部分是保质期只有24小时的冷鲜奶(其实是可以保质期7~14天的巴氏奶,但是奶企按照鲜奶的保质期来销售)传统的购买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由牛奶品牌直营的鲜奶门店,如图片中的德里NCR的Mother Daily,这类门店一般面积10~20平左右(会外延一些面积)主要由两个冰箱组成,里面sku主要包括不同牛奶、一些奶制品、以及少量的早餐品类,营业时间一般是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

 


第二种:由milkman维护运营的传统社区鲜奶配送体系。


这里提两点与国内十几年前不同的点,其一milkman是独立的个人并非牛奶品牌的员工,所以milkman的sku不局限于特定品牌,而是相对于线下比较丰富;


二是购买模式与国内月订购的方式略有不同,milkman会提前卖给家庭奶券,然后如果家庭需要鲜奶的时候就在门口袋子放特定的奶券,milkman第二天凌晨来的时候就会拿走奶券然后放进相应的牛奶;


milkman每天夜里去牛奶总站进奶,一般几十升左右,早上5~7点送货,如果略多或者略少,一般会通过周边鲜奶门店进行补消;奶站会给经销商折扣,一般为8~12%点之间,折合成客单价就是一户可以赚3~4卢比一天。


第三种:线下的各种零售业态,只要有冷藏的地方几乎都会有鲜奶销售,但sku数量少、库存深度低。


中国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鲜奶配送阶段,但跟我在印度看到的有以下不同:其一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牛奶并非必须品,而是补充品,事实上中国人90%以上的基因有乳糖不耐受基因;其二中国曾经的鲜奶配送体系是有品牌方主导,并且很快进入了巴氏奶和常温奶时代;第三是在那个日配年代并没有互联网电商。基于以上原因印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高频、低客单价的日配生鲜电商项目。


特点:

  • 日配高频(月复购15~22次)

  • Pre-pay

  • 客单价低(50~200卢比);

  • Sku少:以牛奶为主,通过高频刚需的牛奶品类代售其他产品,扩充至多几百SKU;

  • 一天一次,凌晨配送。


3、渠道和供应链整合(包含垂直品类电商、产品渠道品牌、B2B供应链等)


因为前文提到了印度的线下零售是以Kirana为主导的零散零售业态,一方面商品流转中间供应链层级多,终端售价较高,另一方面,零散的Kirana因为单店销量有限,所以sku数量少,在生鲜特别是肉类和海鲜领域,产品品质不尽人意,这也就给了终端进行供应链整合的机会。


印度有一系列缩短中间供应链层级的项目,不管是独立做垂直品类的整合做产品或者渠道品牌,还是给Kirana赋能,扩充小B商品种类或者提升商品流转效率,这个领域创业项目较多。


此外,印度的供应链升级受制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诸如道路交通、冷链物流的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针对特定城市(一线城市)的特定人群(头部中产阶级)品质升级是一件刚需的事情。


在印度,如果你去过几家卖肉的Kirana,看到肉是怎么被销售的,可能你连餐馆的肉都不想吃了。欣喜的是,在印度,已经看到有类似中国“钱大妈”的专营连锁店在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

 


4、跟国内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与国内线上生鲜杂货电商一样,定用户定位来看,印度生鲜杂货线上产品和核心战场在Tier1城市以及少量Tier2城市。主要覆盖的还是印度头部人群,一方面是头部人群有着更多的生鲜杂货消费(头部20%人群有着市场接近50%的消费总量),另一方面,获客、互联网渗透率、支付以及物流在核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更容易做出订单密度,而区域订单密度是大多数线上生鲜杂货项目的核心指标之一。


与国内环境不同的情况是,印度人力成本较为便宜,从我调研访谈的结果来看,印度自备摩托车的快递员预期时薪为1~1.2美元,普通送货员时薪在0.8美元,一个工厂分拣人员包食宿每月工资只需要1000元人民币。这与中国当前水平有至少一倍的差距。这也就导致了,在同样订单密度的情况下,印度生鲜杂货电商可以有较少的履约成本,从而承受更低的客单价。


所以在特定需求和经济模型下,印度是有可能做出一个1~2美元客单价送货上门并且有正向Contribution Margin的平台型电商的,目前在中国还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看好,有什么机会?


1、为什么印度市场有机会?


一个故事:这次去印度,跟一个创业公司的VP聊天,他是Ola的早期员工,我问他,为什么你认为印度市场接下来几年有机会?他很兴奋的跟我说:”We have Modi and we have Trump”。


这里提到了两个我们之前很容易忽略的很重要的发展要素,连贯稳定的政治制度、开放的政府和优秀人才的持续引入。此外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理由:人口红利、经济增速、互联网红利、消费改善Timing等等。这个问题,在之前一篇文章《印度的机会在哪里?》里面提到的更多。


2、为什么印度生鲜、杂货市场有机会?


  • 增速快:即将成为人口第一大国,并且吃仍然是在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消费栏目;

  • 高效率取代低效率:市场大量小的Kirana仍然占有市场中的绝对份额,这部分每年市场份额的流失必然有新兴模式进行替代补充;

  • 头部人群的消费、品质升级:与中国20年前相同,如何卖到放心肉、放心鱼仍然是印度当今社会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儿,此外印度的头部50M~100M的人群,消费力非常旺盛。


3、印度生鲜、杂货市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 人口红利明显,吃是印度家庭消费最大支出;

  • 印度大家庭模式,对于家庭做饭需求比较旺盛,生鲜电商较外卖更有需求;

  • 印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降水量大,绝大部分地域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从源头端,印度的优质良田基础,并且即使印度国土面积不到中国三分之一,但是可耕种面积超过中国,耕种面积更是亚洲第一,达到1.6亿公顷;

  • 无组织化的Kirana是当地主要供给业态,但是无组织化业态向有组织的转移趋势明显(每年释放超过1%的市场份额);

  • 当地优质供给比较稀缺,缺少专营的生鲜连锁业态(类百果园、鲜丰水果等),也没有很好的本地生鲜品牌;

  • 互联网覆盖区域广,渗透率提升快,移动支付相比非中国的其他国家普及率高;

  • 人力成本便宜、最后一公里成本便宜。


劣势:

  • 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慢,冷链运输能力基本为零;

  • 人均GDP相对较小(2000美元),购买力比较有限;

  • 政策相对偏贸易保护主义。


4、有什么机会?


  • 基于日配的用户习惯的电商的机会;

  • 中产阶级品质升级的品牌、渠道整合连锁化的机会;

  • 缩短供应链的B2B机会;

  • 下线城市的廉价供给的机会。


写在后面:关于投资印度


这一年,我深刻地认识到,想真的做好海外投资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我们需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所见所闻思考当地人需要什么。


另一方面,VC投资中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的判断,但是对于印度local的判断就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用全新的眼光和思路去看待印度创业者。


与此同时还需要搭建一张基于印度当地的信息网络(包括当地的合作基金、FA、创业者以及中国出海的创投圈的人等)。


我个人将现在关注印度市场的国内VC大致分了四个阶段:


1、走马观花。


这类投资机构觉得国内的投资机会比较少,从而有出海的动力,或者有被投项目想做海外市场,从而对海外市场(含印度)感兴趣。


处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感受印度市场是什么样的,随机性的逛、聊、思考现状的成因,并且对于是否进入这个市场,如何进入这个市场思考较多。目前不夸张的说,出海本身就是一个小圈子,并且大多数处于这个阶段。


2、和优秀的创业者交流,积累对印度创业者的感觉,同时积累印度local VC的人脉资源。


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以后,如果还对印度市场有兴趣,在出海印度的中国创业者数量并不多的背景下,很快就会有一个是否需要关注local团队的抉择。


我个人理解印度市场与其他出海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印度市场的优秀人才供给足够充分,有大量接受过良好教育且具备英语沟通能力的创业者,并且有全世界每年毕业最多数量的STEM人才。


参照中国当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互联网创业投资的绝大多数机会应该是掌握在印度本土团队手中的(看长期)。所以,如果看好印度,就应该熟悉印度人的风格,积累相对优秀的印度创业者图谱以增加对人对事的判断能力。


3、深入垂直领域进行系统性扫描逐个攻破。打法就是扫描头部项目,系统地看相关领域的案子,访谈并参加部分项目的尽调,确定一个领域是否有投资机会,是否有潜在投资标的。


4、参与投资项目,增加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寻找长期机会。


我自己觉得自己处于第三阶段的过程,除了少数已经出手过印度本土项目的基金以外,绝大部分对印度保持关注的投资人处于一二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积累资源和人脉,一方面熟悉印度创业者的风格和套路。这个时间周期会根据基金风格差异略有不同,但从关注印度到第一次出手投本土创业者的时间周期一般都不小于一年。


另一维度,从目前国内看出海当地项目的投资人类型上来划分,一类叫做投了中国出海的创业者,然后基于出海创业者的业务发展对于当地业务产生兴趣,这类投资人一般会依托于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和舒适区看待海外项目,优先选取自己熟悉的领域,Copy China to India。


一类出海投资人有着一定年限的海外工作、投资经验,对于当地市场较为熟悉;还有一类是因为国内投资机会数量减少,想通过海外开辟自己的新“战场”。总的来说,出海投资门槛较高,目前竞争并不激烈,大家都在探索和寻找自己的定位。


最近关于印度在克什米尔挑战中印关系的决定,我们坚定与中国外交部观点站在一起。也希望中印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互利共赢,一切投资的大前提都有稳定与和平。


作为一个中国投资人,我们进入一个不熟悉市场的需要足够的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一方面可以持续学习挖掘,一方面也可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结论。欢迎探讨。



免责声明
本文链接:
本文经作者许可发布在AMZ123跨境头条,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
最新热门报告作者标签
芒果店长功能简报 | Temu、TikTok、速卖通、Ozon、Yandex、WB等多平台更新
01各平台更新【Ozon】广告每周最低限额由7000卢布改为14000卢布 【Temu】产品采集认领:支持匹配【商品产地】字段产品刊登:支持批量编辑【包装清单】栏全托/半托刊登:视频上传要求更新,新增支持4:3宽高比格式物流-全托管组包发货创建发货单环节支持展示备货单【剩余发货时间】和【剩余到货时间】全托管商品销售数据:支持单个/批量备注半托管订单报关信息效验可关闭,需在全局设置中进行关闭操作【Aliexpress】速卖通/全托/半托产品刊登:支持批量设置【关联欧盟责任人】和【品牌制造商】速卖通在线产品:支持按店铺维度统一设置【关联欧盟责任人】【TikTok】支持速卖通在线产品复制到TikTok全托管【Yande
新手别扎堆美区东南亚!TikTok欧洲站:竞争小、潜力大
截至目前,TikTok Shop欧洲市场已上线了英国、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六国。业内盛传,TikTok Shop欧洲站点相较于其他站点都要难做,一上线合规要求就很高,像VAT、EPR都得准备齐全。所以,第一批吃到红利的,一定是欧洲市场的老卖家,如亚马逊欧洲站点商家,产品资质直接复用。当然不论哪个市场,都会给新手留有生存空间,今天我们就详细聊聊作为新手,如何借助自发货这种轻量化的方式在TikTok欧洲市场起量。新手想要做好欧洲站点,从选品、定价、上品到发货等全流程都得踩准节奏。 芒果店长 一、跨境直发:新手最佳起店方式对于新手卖家来说,选择跨境直发模式(国内自发货)是风险最低、启动最灵活的方式。
TikTok再造“海外618”,硬刚Prime Day
引言作为有丰富国内电商经验的字节跳动,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收获了不错的成绩,根据虎嗅的报道,在今年的国内618电商大促期间,抖音渠道 GMV同比增长32%超4400亿元,超出了原本设定的4000亿目标,在今年的电商环境下,能取得这个成绩还是非常难得的,或许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字节在海外的儿子TikTok,也要搞年中大促了,在今年6月底-7月下旬的年中巅峰狂欢大促,包含欧洲市场的夏季促销(Summer Sale)以及美区的年中促(Deals For You Days),欧洲夏促今年首次加入了新开国的德、法、意、西四国+去年参与过夏促的英国,据TTS官方介绍,这次的年中大促,对标的是亚马逊PrimeDay,力度空前
4大新政即将生效,TikTok卖家慌了?
距离跨境电商圈的中场战事,年中大促仅有零星数日,每逢大促必生事端的定律仿佛回旋镖一般,再次精准集中卖家脑门。01“多事之秋”,提前了近日,有关跨境平台将新增报税这一法定义务的消息在跨境圈炸开了锅。根据公告:无论平台设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只要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都必须依法报送涉税信息。换言之,包括亚马逊、Temu、TikTok Shop在内的主流电商平台均在报税义务的名单之内,而与平台休戚与共的跨境卖家们,虽然表面上并不为此项法律直接约束,但平台想完成报税KPI,想留在牌桌上的卖家必然少不了配合。
连丢2单大客后,亚马逊卖家如何靠3招设置赢回信任?
下面通过3个场景为你介绍3招助你锁定企业大单!企业客户对配送时间有严格要求,B2B业务如果选择了自配送服务(MFN),必须提前了解客户的营业时间,在营业时间内送达货品。
对等关税7月或重启!亚马逊多类中国商品已涨价
全球贸易局势再度紧绷,跨境电商市场进入高压状态。随着“对等关税”暂缓期步入倒计时,平台产品价格波动成了行业最关注的动向。AMZ123获悉,数据分析公司 DataWeave 为路透社提供的独家研究显示,2025年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给美国消费者的1407种标注“中国制造”的商品中,价格中位数整体上涨了 2.6%,明显高于同期美国核心商品通胀率(1%)。涨价趋势自5月起开始加速,并在6月进一步扩大。从品类结构来看,涨价主要集中在办公及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如打印机、碎纸机)、录像媒体(CD、DVD)以及家庭用品(如家具、炊具等)等核心类目。
美国关税冲击加剧!亚马逊中国货价格飙升,6月消费者信心再度恶化!
01美国亚马逊中国商品涨价速已超通胀率据外媒报道: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独家分析显示,美国亚马逊平台上1407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中位价格自今年1月至6月中旬上涨2.6%,显著高于同期核心消费品类CPI所显示的涨幅。👉据路透社报道称: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售美1400余种中国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上涨2.6%,而美国5月核心商品CPI同比仅增1%。显然超过美国截至5月的核心商品通胀率,且5月起涨价加速,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影响消费者。👉数据平台SmartScout统计:自4月第二周以后,亚马逊上已经有近1000种商品上调了售价,平均涨幅接近30%。
越南免税美国货,美国加税转口货:谁赢了?
美国“解放日”的“对等关税”三个月的暂缓将在7月9号到期。看主流媒体的报道特朗普政府和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度的谈判都应该进入了冲刺阶段。 特朗普本周也吐槽日本谈判太强硬,威胁加征35%的关税 - 而日本首相石破茂政府多位阁员也出来表态无奈的同时捍卫自己的立场。不过,昨晚,特朗普宣布和越南达成协议了。如下是特朗普昨天在TruthSocial上面兴冲冲的推文:我非常荣幸地宣布,我刚刚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此前我与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备受尊敬的苏林进行了会谈。这将是我们两国之间一个极好的合作协议。
重磅!亚马逊要给中国税局报卖家数据了!
2025年6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官宣了一项重磅新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第15号公告)这意味着,中国大陆跨境卖家的海外平台收入,正式被纳入税务监管体系。亚马逊作为重点平台之一,也将同步卖家销售数据给中国税务局!这波操作,直接引爆了整个跨境圈。谁会受到影响?只要你用大陆公司身份在海外平台开店,不管你是在亚马逊、eBay、SHEIN、Temu还是速卖通——都在监管范围内。平台需定期向中国税局报送数据,具体责任主体分为三类:有中国团队且持牌的,如亚马逊、eBay,由在华子公司负责报送;有团队但未持证的平台,由实际运营公司报送;完全没有在中国设团队的,平台需指定国内代理人报送。
德国一款卷发梳7天卖出上千单、GMV超$64,000!Kalodata欧盟站点上线,TikTok四国热销榜Top10出炉
截至24年,TikTok在欧洲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5亿,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用户占比超过60%。据Statista统计,24年欧盟地区社交电商总GMV已超200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30%,TikTok Shop今年在欧洲连开4国,正在释放增长红利。但入局容易,起量难。语言差异、文化偏好、达人合作复杂度高,让不少卖家“踩着红利窗口,却仍在试错”。
行业地震?亚马逊等跨境平台需报送卖家涉税信息!
跨境电商税收监管迎来升级!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 2025 年第 15 号公告明确,以下平台企业必须报送涉税信息:网络商品销售平台(亚马逊、Temu等)网络直播平台(跨境直播带货)灵活用工平台(海外兼职服务)甚至小程序、快应用等聚合服务平台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截图这项新政的落地就意味着包括亚马逊、eBay、速卖通、Temu、TikTok Shop 等主流跨境平台在内,只要平台内存在中国卖家账户,或者面向中国用户提供交易场所、技术服务、运营支持等,都将纳入此次涉税信息报送范围。
新规落地!亚马逊平台需要上报卖家数据
从昨天开始,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炸锅了!一项新规悄咪咪搅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从亚马逊到 Temu,不管平台在境内境外,只要和中国卖家沾边,都得按照新规,这场税务监管的大变局,正让跨境生意的玩法迎来关键转折。一亚马逊平台要向国内报税了据悉,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5号),首次以公告形式明确规定:无论平台设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或向中国用户开展交易撮合活动,都必须依法报送涉税信息。
为什么Vine没人领,一些关于Vine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如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了下面两个原因1. 本身产品问题比较冷门的类目或者非日常消费品,我自己之前的产品,开30个vine几个月下来都没有人领,除了类目比较冷门,我怀疑这种类目的vine测评者是不是也比较少这个原因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主要说说第二个原因2. 定价问题实际上,高客单的产品,很多vine测评者反而会酌情领取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怎么理解因为有些人可能会说Vine不是免费送的吗,高客单不是更容易被领取吗实际上对于美国站的vine来说,他们领取Vine产品也是要计税的,而且是按原价交(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会展开说说)所以,Vine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免费的以他们的视角来说,这是他们通过交税得来的,而且他们同时
TikTok Shop 5月收入排名前十:唇线笔、颈霜等销售额破千万
AMZ123获悉,近日,Charm.io发布了5月TikTok Shop美国站美妆个护品类收入排名前十产品、对应的头部创作者及其销售报告。从2024年4月至2025年5月,美国TikTok Shop美妆个护品类涌现出一批既“出圈”又热销的产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平台上获得高曝光率,更在创作者内容的助推下,实现了可观的销售成绩。数据显示,即便是价格较高的产品,只要内容真实、有说服力,消费者依然愿意下单。销售额最高的是WavyTalk Blowout Boost负离子热风卷发棒,在12个月内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单价为32.08美元。
亚马逊机器人数量接近员工总数,75%的配送环节由机器人参与
AMZ123获悉,近日,据外媒报道,截至2025年,亚马逊在仓库内部署的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00万台,与人类员工数量基本持平,标志着其自动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亚马逊表示,目前全球约75%的配送环节都在某种程度上由机器人参与完成,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缓解了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亚马逊仓库中常见的自动化设备包括金属机械臂和轮式移动机器人,分别负责从货架取货、运送商品、分拣包裹及打包发货等工作。较新的Vulcan机器人甚至配备了触觉功能,可从多个货架中精准挑选商品。亚马逊也在逐步整合机器人之间以及机器人与人工之间的协作流程,提升订单履约效率。这一趋势正在改变仓库员工的工作内容。
这些在小红薯热推的跨境商品,在海外真的卖得好?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期热门“生物”鉴赏(跨境电商版),来鉴赏一下那些小红薯上热推的海外商品:感官沙球一种用于冥想、正念的工具,也可以称之为感官游戏,带有一点娱乐性质,十分美观,关键词是textured sensory sand spheres(纹理感官沙球)。热门红薯帖写的文案是“在🇺🇸居然被一个球给治愈了,每个球都能滚出不一样的花纹,实在太有意思了,又美又治愈”。帖子发布时长仅1周,目前已获9.3万点赞。图源@bananaO select纹理感官沙球在海外有许多独立站在售,各种大小、材质的都有。
《2024中国塑料及相关行业海外拓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PDF下载
“出海”不仅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效缓解国内市场内卷带来的压力,更是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塑造卓越品牌形象的关键举措·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确保业务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2024年3C消费电子出海解决方案白皮书》PDF下载
3C 消费电子全球市场分布呈现出成熟市场如北美、欧洲等地区消费规模大、需求稳定且注重产品体验与创新,而高潜市场如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则增长迅速、潜力巨大,正逐步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4-2025)》PDF下载
欧洲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地设立了大量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数据中心、安全设施和生产基地,在为欧盟贡献税收、投资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项目的落地,使双方经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助力中欧关系长远发展。
《2025年中国对外贸易潜力产品分析报告》PDF下载
贸易潜力产品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具有潜在贸易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品,贸易潜力产品包括的范畴有很多,既包括国内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但海外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的产品,也包括国内技术趋于成熟但尚未达到出口阶段的产品。
《2026春夏女鞋色彩趋势预测》PDF下载
随着消费者将目光转向百搭、耐看、治愈的色彩,深色仍然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社媒对于色彩中性色的趋势愈发强烈。在此趋势下,受创新混搭文化启发彩色中性色势必会日益流行。基调色目前任是市场主流,如沙色、浆果红、南瓜布丁,既可保持配色创新,又承载着基础人群需求。
《2025年全球电商营销趋势报告》PDF下载
在全球零售市场增长趋于平稳的背景下,电商依旧保持增长的韧性。根据 Statista 数据,电商市场以 7.8%~9.7% 的增速,高于全球零售市场 4%~5%的预期增长率。这意味着,电商将持续在全球零售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同时,2025年电商用户全球渗透率将达到42.4%,预计到2029年进一步提升至 49.1%,电商购物逐渐成为全球日常消费的主流选择。
《2026春夏女装防晒属性单品报告》PDF下载
2026春夏女装防晒属性单品报告
《2025年亚太服饰与护肤品牌全球数字广告投放洞察》PDF下载
美国依然是服饰品牌数字广告投放最高的市场,近12个月支出超62亿美元
跨境数据中心
聚合海量跨境数据,输出跨境研究智慧。
侃侃跨境那些事儿
不侃废话,挣钱要紧!
AMZ123选品观察员
选品推荐及选品技巧分享。
欧洲电商资讯
AMZ123旗下欧洲跨境电商新闻栏目,专注欧洲跨境电商热点资讯,为广大卖家提供欧洲跨境电商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跨境平台资讯
AMZ123旗下跨境电商平台新闻栏目,专注全球跨境电商平台热点事件,为广大卖家提供跨境电商平台最新动态、最热新闻。
亚马逊全球开店
亚马逊全球开店官方公众号,致力于为中国跨境卖家提供最新,最全亚马逊全球开店资讯,运营干货分享及开店支持。
跨境学院
跨境电商大小事,尽在跨境学院。
亿邦动力网
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每日发布独家重磅新闻。
首页
跨境头条
文章详情
热门活动
跨境资讯
跨境资讯
跨境早报
跨境社群
品类交流群
宠物品类交流群宠物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宠物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家居品类交流群家居品类交流群
加入
家居品类交流群
扫码进群
母婴用品交流群母婴用品交流群
加入
母婴用品交流群
扫码进群
品类交流群
加入
跨境资料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加入
亚马逊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TikTok运营干货包TikTok运营干货包
加入
TikTok运营干货包
扫码进群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加入
跨境电商行业报告
扫码进群
跨境资料
加入
官方社区
跨境电商交流群跨境电商交流群
加入
跨境电商交流群
扫码进群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加入
亚马逊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加入
独立站卖家交流群
扫码进群
官方社区
加入
立即扫码咨询
立即扫码咨询
一个中国投资人眼中的印度生鲜杂货电商
墨腾创投
2019-08-12 21:50
6734



“墨腾的朋友们”系列又跟大家见面了!本文作者是创新工场的阮飞和刘骞。阮飞在创新工场五年多时间,目前主要负责创新工场出海方向的投资,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关注出海和本土创业者的投资机会,曾经投资过Snaptube、我的打工网、住范儿、永辉云创等案例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去印度,到现在已过去快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从走马观花到深入具体领域,我思考了很多:有哪些领域有机会?为什么有机会?


印度生鲜杂货市场是我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我将把自己的所见所得,以及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对印度感兴趣、也有一些深入见解的小伙伴交流、批评指正。


为什么关注到印度生鲜杂货市场?


就像一些西方人还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一样,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来自于了解渠道较少、信息不够通畅,一方面也来自于没有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口跟自己相近的民族。特别是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对印度人的误解和谣言尤其多(比如去印度一定会拉肚子、不要和印度人左手握手等)。


其实印度只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人均GDP刚刚达到2000美元的国家罢了。从绝对数字来看相当于中国15年前的水平,从购买力平价角度大致相当于中国2008~2009年之间的水平。


在世界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生活都是接近的,大多数今天较好的国家也都经历过欠发达时期。所以今天我们在抖音看到很多嘲笑印度人用手抓食物、用报纸包食物的视频的时候,也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至少我小时候是吃过用报纸包的用废旧铁桶烤出来的烧饼的。


今天的中国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印度(当然也有可能不是)。我个人认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共同点远远不止只有人口数量这一点。本文将从笔者印度生鲜杂货领域的调研研究为例,让大家了解一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印度生鲜、杂货宏观分析


1、印度生鲜零售线下业态的感性认识


印度线下生鲜零售主要分为四种不同的主要业态,分别是:移动零售摊贩、Kirana(夫妻老婆店)、菜市场、大小超市。下面是这些业态我调研走访的示例图片,给大家一些感性认识:


移动零售摊贩:在印度无处不在,并且商品种类丰富



Kirana:大多属于专营店,一般20~50平,其中肉类鱼类就如同下图在街边在炎热的天气中售卖的,价格并不便宜。



菜市场(班加罗尔中心菜场):面积大,种类全,蔬菜、水果、肉类、水产是独立的区域,但是集中化菜场数量较少,这个菜场不仅toC,小Kirana店主也会在这里进货。



大小超市(reliance fresh、mega mall、big bazzar、food hall)。印度超市不同定位的都有,但是大多数超市并没有肉类销售,只有少量的几千平以上的超市(走访的一家mega mall)会有独立的肉类销售区域,并且一般是一个独立房间与其他区域区隔开。


超市的价格会比Kirana便宜,大一些的超市,约三分之一的商品会在MRP(最高零售价,后文有注解)的基础上有折扣。



2、市场规模


印度零售市场规模2018年为6310亿美元,年对年增速9%,并且其中63%的零售产品为食品和百货。


在食品领域,大约80%是生鲜食品(3670亿美金),其中水果1751亿美金,蔬菜982亿美金,鱼类528亿美金,肉类350亿美金。在整个零售市场中,是以Kirana作为主导的零售业态(2017年统计,印度有1270万个Kirana,年增速0.5%),尤其是生鲜零售领域,这点和中国之前的菜市场为主导并逐渐向大超市转移的生鲜零售业态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3、发展趋势


从政策端看,印度近些年在零售领域逐步开放外资投资管制,Kirana为代表的传统业态向连锁化、电商化转移趋势明显。但是与中国先进行连锁化整合再开始电商化不同,印度的零售行业在同时转移向电商平台和专营店的业态转移。


就像我们看待印度互联网发展历程一样,不能单纯的拿印度和中国当年经济条件的相同时期做对标,还得考虑到印度较为发达的4G覆盖率以及中国互联网模式的学习参照,今天印度的业态的发展大多数是mix的。


从结果上看,印度传统杂货店(市场占有率57%)平均每年释放1.1%-1.3%的市场份额,电商平均(市场占有率5.2%)每年渗透率提高0.6%-0.9%,专营店(市场占有率35%)平均每年渗透率提高0.4%-0.6%;但现代零售渠道(市场占有率1.4%)份额基本不变。


印度不同零售业态占比变化图


中印不同业态转移趋势柱状对比图和表格



4、印度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大致可以用就餐晚、种类少、宗教影响重来概括描述。一般上午9、10点钟,才开始用早餐;午餐一般下午1点以后,午餐晚餐之间,4点以后还要有个下午茶做铺垫。晚餐一般在晚上8点以后。


从内容上来说,印餐远远没有中餐的内容多。印餐菜肴大多是混合了各种调味料的汤汁,其中真正的肉和蔬菜很少,其余大多数是黄色的调料汤汁,然后伴着印度米饭或者面饼(Naan)蘸着吃下去,所以,虽然印度还保留着大家庭的生活模式,但是一顿饭菜的数量往往不需要很多。


而且因为印度宗教的缘故,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国,出口牛肉被大财团牢牢掌控,2013年出口量为170万吨);因印度人中信伊斯兰教的人也比较多,也因为印度人不喜欢肉类中的脂肪,猪肉也非常少(在印度我只见到一家专营猪肉的门店,一般只有基督徒才会吃猪肉),所以,鱼类、鸡肉、羊肉是印度肉类饮食的主要品类。


也正是因为印度餐的种类丰富度少,导致了第一市场中主流的Kirana售卖的蔬菜sku数量十几二十种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需求(中国至少50种),而且蔬菜以瓜果根茎类为主,绿叶菜较少,损耗率也比较低;


另一维度也正是因为缺乏多样性,导致了印度外卖产品种类远远小于中国,外卖订单增速远低于市场预期(两大平台日订单水平都在100万单水平,远远小于美团的3000万单)。

另外,印度有大约27%的素食主义者,并且收入越高,素食主义的比例会逐渐上升。此外牛奶是印度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材,咖啡、奶茶、烹饪等都会使用牛奶。


从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印度的人均牛奶消费相当于发达国家水平,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远远多于中国人均的牛奶消费,也正是牛奶消费的刚需性,在后文中会提到一种印度特有的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



Tips1:


印度商品流通小知识:MRP制度(Maximum Retail Price,最高零售价)


  • 最高零售价法则:印度法律规定,商品必须标上最高零售价,最终零售端的售价不能超过这个价格

  • 政府的初衷:保护消费者

  • 谁来决定:大部分商品的MRP在出厂时由厂商自己决定,一些关键商品由国家决定(医用相关用品、大宗商品、关键能源等)。

  • 一般的日用品市场售价会略低于MRP,但是涉及到礼品属性的商品(小家电等),售价会远低于MRP,这主要是为了人们在送礼时更好的心理体验。

  • 中小零售商、偏远城市零售商、农村零售商:成本端没有优势,收入端没法收取溢价,阻碍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一家Kirana就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也没法靠这个服务收取溢价。

  • 市场争议比较大,目前已部分松动,印度最高院允许餐厅瓶装饮用水的售价超过MRP。

  • 散装生鲜是没有MRP的,袋装生鲜有。


所以与中国的一瓶可乐各个渠道售价差异很大不同,在印度Kirana购买一瓶可乐绝大多数都会按照MRP进行销售,越大的渠道会有不同的Discount。


虽然MRP制度在现在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在针对有包装的标准品上面,因为有MRP制度,并不会出现特殊渠道宰人的情况出现,也使我们能够从终端比较清晰的分析出印度供应链条中间各个层级的利润分配比例(相比于MRP有多少折扣进货)。



Tips2:中印连锁业态上市公司状况与估值对比(公开市场资料搜集整理,后四个为印度公司)


线上已经存在的几种模式简析


1、杂货、生鲜平台电商


这类项目以印度两家独角兽项目(Bigbasket、Grofers)为典型代表,模式类似国内天猫超市,但是不同的是,项目在占领市场阶段就在做自有品牌的尝试,具体特点如下:


  • 客单价高,一般客单价为15~30美金;

  • sku多:几千到几万sku,自己提前备库存;

  • T+1模式为主、主打一到两周一次的集中采购的需求,目前也在做T+0的尝试;

  • 线下竞争直接对标Big Bazzar、D-mart超市。


2、基于牛奶配送的生鲜日配电商(类似中国的社区团购和订阅式电商),日配生鲜电商是具备印度本土特色一种业态:


背景:印度人是一个对牛奶高度依赖的民族,几乎无论穷富,都会每天饮用鲜奶,并且因为饮食结构的原因,鲜奶是印度茶、咖啡、餐饮(咖喱)等重要的原料产品。


印度市场绝大部分是保质期只有24小时的冷鲜奶(其实是可以保质期7~14天的巴氏奶,但是奶企按照鲜奶的保质期来销售)传统的购买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由牛奶品牌直营的鲜奶门店,如图片中的德里NCR的Mother Daily,这类门店一般面积10~20平左右(会外延一些面积)主要由两个冰箱组成,里面sku主要包括不同牛奶、一些奶制品、以及少量的早餐品类,营业时间一般是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

 


第二种:由milkman维护运营的传统社区鲜奶配送体系。


这里提两点与国内十几年前不同的点,其一milkman是独立的个人并非牛奶品牌的员工,所以milkman的sku不局限于特定品牌,而是相对于线下比较丰富;


二是购买模式与国内月订购的方式略有不同,milkman会提前卖给家庭奶券,然后如果家庭需要鲜奶的时候就在门口袋子放特定的奶券,milkman第二天凌晨来的时候就会拿走奶券然后放进相应的牛奶;


milkman每天夜里去牛奶总站进奶,一般几十升左右,早上5~7点送货,如果略多或者略少,一般会通过周边鲜奶门店进行补消;奶站会给经销商折扣,一般为8~12%点之间,折合成客单价就是一户可以赚3~4卢比一天。


第三种:线下的各种零售业态,只要有冷藏的地方几乎都会有鲜奶销售,但sku数量少、库存深度低。


中国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鲜奶配送阶段,但跟我在印度看到的有以下不同:其一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牛奶并非必须品,而是补充品,事实上中国人90%以上的基因有乳糖不耐受基因;其二中国曾经的鲜奶配送体系是有品牌方主导,并且很快进入了巴氏奶和常温奶时代;第三是在那个日配年代并没有互联网电商。基于以上原因印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高频、低客单价的日配生鲜电商项目。


特点:

  • 日配高频(月复购15~22次)

  • Pre-pay

  • 客单价低(50~200卢比);

  • Sku少:以牛奶为主,通过高频刚需的牛奶品类代售其他产品,扩充至多几百SKU;

  • 一天一次,凌晨配送。


3、渠道和供应链整合(包含垂直品类电商、产品渠道品牌、B2B供应链等)


因为前文提到了印度的线下零售是以Kirana为主导的零散零售业态,一方面商品流转中间供应链层级多,终端售价较高,另一方面,零散的Kirana因为单店销量有限,所以sku数量少,在生鲜特别是肉类和海鲜领域,产品品质不尽人意,这也就给了终端进行供应链整合的机会。


印度有一系列缩短中间供应链层级的项目,不管是独立做垂直品类的整合做产品或者渠道品牌,还是给Kirana赋能,扩充小B商品种类或者提升商品流转效率,这个领域创业项目较多。


此外,印度的供应链升级受制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诸如道路交通、冷链物流的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针对特定城市(一线城市)的特定人群(头部中产阶级)品质升级是一件刚需的事情。


在印度,如果你去过几家卖肉的Kirana,看到肉是怎么被销售的,可能你连餐馆的肉都不想吃了。欣喜的是,在印度,已经看到有类似中国“钱大妈”的专营连锁店在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

 


4、跟国内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与国内线上生鲜杂货电商一样,定用户定位来看,印度生鲜杂货线上产品和核心战场在Tier1城市以及少量Tier2城市。主要覆盖的还是印度头部人群,一方面是头部人群有着更多的生鲜杂货消费(头部20%人群有着市场接近50%的消费总量),另一方面,获客、互联网渗透率、支付以及物流在核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更容易做出订单密度,而区域订单密度是大多数线上生鲜杂货项目的核心指标之一。


与国内环境不同的情况是,印度人力成本较为便宜,从我调研访谈的结果来看,印度自备摩托车的快递员预期时薪为1~1.2美元,普通送货员时薪在0.8美元,一个工厂分拣人员包食宿每月工资只需要1000元人民币。这与中国当前水平有至少一倍的差距。这也就导致了,在同样订单密度的情况下,印度生鲜杂货电商可以有较少的履约成本,从而承受更低的客单价。


所以在特定需求和经济模型下,印度是有可能做出一个1~2美元客单价送货上门并且有正向Contribution Margin的平台型电商的,目前在中国还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为什么看好,有什么机会?


1、为什么印度市场有机会?


一个故事:这次去印度,跟一个创业公司的VP聊天,他是Ola的早期员工,我问他,为什么你认为印度市场接下来几年有机会?他很兴奋的跟我说:”We have Modi and we have Trump”。


这里提到了两个我们之前很容易忽略的很重要的发展要素,连贯稳定的政治制度、开放的政府和优秀人才的持续引入。此外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理由:人口红利、经济增速、互联网红利、消费改善Timing等等。这个问题,在之前一篇文章《印度的机会在哪里?》里面提到的更多。


2、为什么印度生鲜、杂货市场有机会?


  • 增速快:即将成为人口第一大国,并且吃仍然是在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消费栏目;

  • 高效率取代低效率:市场大量小的Kirana仍然占有市场中的绝对份额,这部分每年市场份额的流失必然有新兴模式进行替代补充;

  • 头部人群的消费、品质升级:与中国20年前相同,如何卖到放心肉、放心鱼仍然是印度当今社会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儿,此外印度的头部50M~100M的人群,消费力非常旺盛。


3、印度生鲜、杂货市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 人口红利明显,吃是印度家庭消费最大支出;

  • 印度大家庭模式,对于家庭做饭需求比较旺盛,生鲜电商较外卖更有需求;

  • 印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降水量大,绝大部分地域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从源头端,印度的优质良田基础,并且即使印度国土面积不到中国三分之一,但是可耕种面积超过中国,耕种面积更是亚洲第一,达到1.6亿公顷;

  • 无组织化的Kirana是当地主要供给业态,但是无组织化业态向有组织的转移趋势明显(每年释放超过1%的市场份额);

  • 当地优质供给比较稀缺,缺少专营的生鲜连锁业态(类百果园、鲜丰水果等),也没有很好的本地生鲜品牌;

  • 互联网覆盖区域广,渗透率提升快,移动支付相比非中国的其他国家普及率高;

  • 人力成本便宜、最后一公里成本便宜。


劣势:

  • 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慢,冷链运输能力基本为零;

  • 人均GDP相对较小(2000美元),购买力比较有限;

  • 政策相对偏贸易保护主义。


4、有什么机会?


  • 基于日配的用户习惯的电商的机会;

  • 中产阶级品质升级的品牌、渠道整合连锁化的机会;

  • 缩短供应链的B2B机会;

  • 下线城市的廉价供给的机会。


写在后面:关于投资印度


这一年,我深刻地认识到,想真的做好海外投资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方面我们需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所见所闻思考当地人需要什么。


另一方面,VC投资中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的判断,但是对于印度local的判断就需要我们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用全新的眼光和思路去看待印度创业者。


与此同时还需要搭建一张基于印度当地的信息网络(包括当地的合作基金、FA、创业者以及中国出海的创投圈的人等)。


我个人将现在关注印度市场的国内VC大致分了四个阶段:


1、走马观花。


这类投资机构觉得国内的投资机会比较少,从而有出海的动力,或者有被投项目想做海外市场,从而对海外市场(含印度)感兴趣。


处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感受印度市场是什么样的,随机性的逛、聊、思考现状的成因,并且对于是否进入这个市场,如何进入这个市场思考较多。目前不夸张的说,出海本身就是一个小圈子,并且大多数处于这个阶段。


2、和优秀的创业者交流,积累对印度创业者的感觉,同时积累印度local VC的人脉资源。


在经历了第一个阶段以后,如果还对印度市场有兴趣,在出海印度的中国创业者数量并不多的背景下,很快就会有一个是否需要关注local团队的抉择。


我个人理解印度市场与其他出海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印度市场的优秀人才供给足够充分,有大量接受过良好教育且具备英语沟通能力的创业者,并且有全世界每年毕业最多数量的STEM人才。


参照中国当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互联网创业投资的绝大多数机会应该是掌握在印度本土团队手中的(看长期)。所以,如果看好印度,就应该熟悉印度人的风格,积累相对优秀的印度创业者图谱以增加对人对事的判断能力。


3、深入垂直领域进行系统性扫描逐个攻破。打法就是扫描头部项目,系统地看相关领域的案子,访谈并参加部分项目的尽调,确定一个领域是否有投资机会,是否有潜在投资标的。


4、参与投资项目,增加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寻找长期机会。


我自己觉得自己处于第三阶段的过程,除了少数已经出手过印度本土项目的基金以外,绝大部分对印度保持关注的投资人处于一二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积累资源和人脉,一方面熟悉印度创业者的风格和套路。这个时间周期会根据基金风格差异略有不同,但从关注印度到第一次出手投本土创业者的时间周期一般都不小于一年。


另一维度,从目前国内看出海当地项目的投资人类型上来划分,一类叫做投了中国出海的创业者,然后基于出海创业者的业务发展对于当地业务产生兴趣,这类投资人一般会依托于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和舒适区看待海外项目,优先选取自己熟悉的领域,Copy China to India。


一类出海投资人有着一定年限的海外工作、投资经验,对于当地市场较为熟悉;还有一类是因为国内投资机会数量减少,想通过海外开辟自己的新“战场”。总的来说,出海投资门槛较高,目前竞争并不激烈,大家都在探索和寻找自己的定位。


最近关于印度在克什米尔挑战中印关系的决定,我们坚定与中国外交部观点站在一起。也希望中印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互利共赢,一切投资的大前提都有稳定与和平。


作为一个中国投资人,我们进入一个不熟悉市场的需要足够的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一方面可以持续学习挖掘,一方面也可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结论。欢迎探讨。



TikTok开户服务
TikTok开户服务
TT123推出的TikTok广告开户服务,深度洞察TikTok平台的流量优势与用户行为,帮助客户快速完成广告账户注册、资质审核及账户搭建,缩短启动周期,助您精准触达全球亿万活跃用户
立即咨询
交流群
全球电商平台开店交流群
扫码入群
咨询
官方微信群
官方客服

扫码添加,立即咨询

加群
官方微信群
官方微信群

扫码添加,拉你进群

更多
订阅号服务号跨境资讯
二维码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跨境电商资讯

二维码

90% 亚马逊卖家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精选今日跨境电商头条资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