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严峻!这个曾引发三次战争的法案,现在美国又拿来对付中国了……跨境电商要有准备……
上月19日,美国出台的《美国船舶法案》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项法案不仅让人联想到17世纪英国的《航海条例》,而且其对中国的针对性措施,无疑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探讨这一法案的历史背景、当前影响以及可能的未来走向,可从多角度了解我们所处时代跨境电商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
17世纪,英国通过《航海条例》对海上贸易进行严格管控,要求所有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产国船只运送。这一条例直接导致了英国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荷兰之间的三次战争,最终荷兰战败,英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海上霸权。这一历史事件提醒我们,海上贸易的控制权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至关重要。
时隔数百年,美国再次出台类似的法案,其目的在于限制中国商船在美国的运营,并增加中国商品的对美出口成本。《美国船舶法案》第415条款要求,未来15年内,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有货物中有10%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这一比例将逐年增加。这一政策预计将显著打击中国商品和中国造船业、商船业,进一步推动中美经济“脱钩”。
此外,法案还涵盖了对中国商品、船舶制造、维修以及航运信息登记等多个方面的加税措施,显示出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态度。这种“万税万税万万税”的政策,无疑将增加中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船舶法案》的狡猾之处在于其三大特点:精准打击、风险隔离;分化瓦解、挑动矛盾;赶尽杀绝、推而广之。
首先,法案通过处罚美国进口商,迫使他们使用美国船只,避免了直接与中国机构的冲突。其次,法案通过创造美国制造船舶特供市场,引诱外国企业投资美国,同时培养一批依赖于反华政策的获利者。最后,法案不仅针对中国,还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球,要求盟国全面遵守相同的要求,从而将中国元素从航运造船全链条中排除。
面对美国的制裁政策,中国必须保持冷静,同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海运物流市场,拥有强大的海运能力和全球十大货运物流港口中的七位,这些都是中国应对美国挑战的本钱。
然而,中国也必须正视美国的阴谋,加强自身的航运业竞争力,减少对外国航运企业的依赖。同时,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航运秩序,避免被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所左右。
《美国船舶法案》的出台,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演,更是新冷战的序曲。中国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维护国际航运的自由和公平。这不仅是对中国的考验,也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一次挑战。
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作为从事跨越国界商业行为的企业,遵守所在地区、国家的法律、税制合规经营是企业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生存与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