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公司暴涨!大批新人成炮灰,小卖家根本没路可走!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本以为今年跨境圈闹得沸沸扬扬,不如往年热闹了。
结果远超预期,据统计,今年以来新注册的公司已达 6400 多家,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
很多卖家本以为赶上风口能分杯羹,结果现实给大伙泼了盆冷水。这跨境生意,还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01kin test
新增 6400 家新公司
结果九成是炮灰
“以为跨境电商捡钱容易,结果进来才发现是捡玻璃渣!” 某大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订单数据直叹道。
据相关报道,今年冲进跨境圈的新人老板巨多 ,前4个月的注册量比去年增加了近两倍,到5月底已达到6400多家,而去年全年仅有8000多家。


但圈子里却流传着残酷的真相:在这拨新人里,90% 撑不过三个月。
今年开设跨境新店变得更加困难,推出新产品也面临挑战,即使是老店铺在推新方面也变得更加谨慎。
卖家分析认为,亚马逊的一项政策将90%的新手挡在门外,近两年单打独斗的创业失败率可能高达95%。
为啥这么多人扎堆跳坑?
说到底还是被 “造富神话” 忽悠了。去年某头部大卖年会曝光 “团队年销 12 亿”,还有一些服务商朋友圈天天晒 “学员 3 个月爆单”,配着模糊的后台截图。

结果呢?很多人连亚马逊后台怎么操作都没搞懂,就疯狂砸钱囤货,等货到了海外仓才发现,同款产品平台上已经有上千个卖家在卖,价格战打到成本价都没人买。
选品这边也是频频踩雷。广州某卖家看 TikTok 上某玩偶爆火,赶紧找工厂仿造了一批钥匙扣,结果上架第三天就收到侵权通知,不仅 3 个店铺被封,还收到律所 50 万的索赔函。货物堆在海外仓,卖不掉又运不回来,光仓储费就欠了 8 万。
神话终究是神话,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的!
02kin test
大卖占主导,小卖家根本没活路
如今的跨境圈,早就不是 “摆个摊就能赚钱” 的时代了。大卖们用资本和技术筑起高墙,小卖家想突围比登天还难。
头部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广泛人脉与敏锐洞察力,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牢牢把控着优质供应链资源,享有优先选品权与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以 3C 产品为例,大卖家能与知名代工厂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确保产品在功能、外观等方面领先市场,同时获得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价。
相较之下,中小卖家处境艰难。
1
信息渠道有限
获取最新行业动态、市场趋势信息的渠道有限,往往只能在大卖家的成功案例曝光后,才匆忙摸索跟进,而此时市场份额已被瓜分殆尽,推广成本飙升,利润空间微薄。
部分小卖家为求生存,选择效仿或跟卖大卖的畅销产品。但这种方式暗藏巨大风险,极易引发品牌与专利侵权纠纷。

近期的 “Labubu 事件” 便是典型,多个小卖家因未经授权销售带有 Labubu 形象的周边产品,被品牌方追究法律责任,不仅店铺被封、货物下架,还面临高额赔偿。
2
运营困难
在运营环节,小卖家的困境也十分突出。
订单量少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部分货代因利润微薄,甚至拒绝承接小批量货物。同时,小卖家难以承担高昂的运营人才成本,多为一人身兼数职,从选品、上架到客服、售后,事务繁杂,精力分散,难以做到精细化运营。
而头部及中等卖家则可借助 AI、RPA 等先进工具,实现智能选品分析、精准营销推广与高效客户服务,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

此外,平台运营规则也给小卖家带来诸多挑战。许多平台要求缴纳保证金,部分国家市场还需办理复杂的合规认证,如美国的美代、cpc认证,欧洲的欧代、VAT、CE认证、WEEE 认证等。
市场上的合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小卖家选择低价服务,常因资质不全或操作不规范而面临风险;选择高价服务,又会进一步加重资金负担。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注册、TRO侵权、美代、VAT、海外仓物流等领域多年,团队经验丰富,服务专业,办理时效快,有需要联系我们!
3
抗风险能力弱
当前跨境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关税政策频繁调整,物流货代行业也乱象丛生,航班延误、海运拥堵、货代跑路、清关严格……导致货物运输受阻、成本上升。

小卖家因资金储备有限,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承受这些冲击,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面临破产危机。而中等卖家凭借一定的资金与资源积累,尚可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勉强应对。
可以说,现在的跨境市场,大卖和小卖家基本上活在两个世界,某位跨境行业分析者谈道:“亚马逊已经不适合新人进场了”。
2025 年的跨境电商圈,早没了以前流量暴增的红利,只有比国内菜市场还狠的内卷。
但小卖家们也不要灰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险中始终藏着红利,只要小卖家们找对方向,依然有机会在跨境圈启航,只不过可能要比大卖家们付出更多的精力。






















本以为今年跨境圈闹得沸沸扬扬,不如往年热闹了。
结果远超预期,据统计,今年以来新注册的公司已达 6400 多家,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
很多卖家本以为赶上风口能分杯羹,结果现实给大伙泼了盆冷水。这跨境生意,还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01kin test
新增 6400 家新公司
结果九成是炮灰
“以为跨境电商捡钱容易,结果进来才发现是捡玻璃渣!” 某大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订单数据直叹道。
据相关报道,今年冲进跨境圈的新人老板巨多 ,前4个月的注册量比去年增加了近两倍,到5月底已达到6400多家,而去年全年仅有8000多家。


但圈子里却流传着残酷的真相:在这拨新人里,90% 撑不过三个月。
今年开设跨境新店变得更加困难,推出新产品也面临挑战,即使是老店铺在推新方面也变得更加谨慎。
卖家分析认为,亚马逊的一项政策将90%的新手挡在门外,近两年单打独斗的创业失败率可能高达95%。
为啥这么多人扎堆跳坑?
说到底还是被 “造富神话” 忽悠了。去年某头部大卖年会曝光 “团队年销 12 亿”,还有一些服务商朋友圈天天晒 “学员 3 个月爆单”,配着模糊的后台截图。

结果呢?很多人连亚马逊后台怎么操作都没搞懂,就疯狂砸钱囤货,等货到了海外仓才发现,同款产品平台上已经有上千个卖家在卖,价格战打到成本价都没人买。
选品这边也是频频踩雷。广州某卖家看 TikTok 上某玩偶爆火,赶紧找工厂仿造了一批钥匙扣,结果上架第三天就收到侵权通知,不仅 3 个店铺被封,还收到律所 50 万的索赔函。货物堆在海外仓,卖不掉又运不回来,光仓储费就欠了 8 万。
神话终究是神话,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的!
02kin test
大卖占主导,小卖家根本没活路
如今的跨境圈,早就不是 “摆个摊就能赚钱” 的时代了。大卖们用资本和技术筑起高墙,小卖家想突围比登天还难。
头部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广泛人脉与敏锐洞察力,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牢牢把控着优质供应链资源,享有优先选品权与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以 3C 产品为例,大卖家能与知名代工厂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确保产品在功能、外观等方面领先市场,同时获得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价。
相较之下,中小卖家处境艰难。
1
信息渠道有限
获取最新行业动态、市场趋势信息的渠道有限,往往只能在大卖家的成功案例曝光后,才匆忙摸索跟进,而此时市场份额已被瓜分殆尽,推广成本飙升,利润空间微薄。
部分小卖家为求生存,选择效仿或跟卖大卖的畅销产品。但这种方式暗藏巨大风险,极易引发品牌与专利侵权纠纷。

近期的 “Labubu 事件” 便是典型,多个小卖家因未经授权销售带有 Labubu 形象的周边产品,被品牌方追究法律责任,不仅店铺被封、货物下架,还面临高额赔偿。
2
运营困难
在运营环节,小卖家的困境也十分突出。
订单量少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部分货代因利润微薄,甚至拒绝承接小批量货物。同时,小卖家难以承担高昂的运营人才成本,多为一人身兼数职,从选品、上架到客服、售后,事务繁杂,精力分散,难以做到精细化运营。
而头部及中等卖家则可借助 AI、RPA 等先进工具,实现智能选品分析、精准营销推广与高效客户服务,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

此外,平台运营规则也给小卖家带来诸多挑战。许多平台要求缴纳保证金,部分国家市场还需办理复杂的合规认证,如美国的美代、cpc认证,欧洲的欧代、VAT、CE认证、WEEE 认证等。
市场上的合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小卖家选择低价服务,常因资质不全或操作不规范而面临风险;选择高价服务,又会进一步加重资金负担。
美鸥跨境专注于商标注册、TRO侵权、美代、VAT、海外仓物流等领域多年,团队经验丰富,服务专业,办理时效快,有需要联系我们!
3
抗风险能力弱
当前跨境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关税政策频繁调整,物流货代行业也乱象丛生,航班延误、海运拥堵、货代跑路、清关严格……导致货物运输受阻、成本上升。

小卖家因资金储备有限,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承受这些冲击,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面临破产危机。而中等卖家凭借一定的资金与资源积累,尚可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勉强应对。
可以说,现在的跨境市场,大卖和小卖家基本上活在两个世界,某位跨境行业分析者谈道:“亚马逊已经不适合新人进场了”。
2025 年的跨境电商圈,早没了以前流量暴增的红利,只有比国内菜市场还狠的内卷。
但小卖家们也不要灰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险中始终藏着红利,只要小卖家们找对方向,依然有机会在跨境圈启航,只不过可能要比大卖家们付出更多的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