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有受害者心态,要学会解决亚马逊问题

精准赋能独立站0-1稳定增长,点击立即报名>>>
晚上刷社群的时候,看到一个卖家在群里抱怨:亚马逊又出新政策了,小卖家越来越难做,平台偏向大卖家,各种限制,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让做的。下面一串附和声,仿佛找到了生意不好的完美理由。
说实话,我以前也这样想过。
刚开始做亚马逊那会儿,产品被跟卖了就骂平台不作为,listing被恶意举报就怪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广告费越来越高就埋怨亚马逊吃相难看。那段时间,我就像个怨妇,每天都在找各种外部因素来解释自己的失败。
但抱怨从来不会让销量增长一分钱。
受害者思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01
怎么说呢,受害者心态其实很舒服的。它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借口,让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舒适区里。产品卖不好?平台的错。竞争激烈?大卖家的错。利润微薄?供应商的错。
老实讲,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种思维模式有多害人。
去年有个朋友,做户外用品的,一直抱怨现在市场不好做。我问他最近在优化什么,他说现在这个环境还优化什么啊,先活下去再说。结果呢?三个月后他真的退出了亚马逊。而同期另一个做类似产品的卖家,一直在研究新的关键词策略,测试不同的图片风格,现在月销量已经是之前的两倍。
同样的困境,不同的心态,完全不同的结果。
问题在于,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了主动权。我们开始相信外部环境决定了一切,而忽略了自己还能做什么。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掉我们的行动力。
解决问题的人永远稀缺
02
市场上普遍认为,真正能持续盈利的卖家,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不是在抱怨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面对平台政策变化,不同的卖家反应完全不同。有人忙着在群里吐槽,有人已经开始研究新政策的具体条款,寻找应对策略了。
前段时间亚马逊更新了某个类目的安全标准,很多卖家都在抱怨成本又要增加了。但有个朋友立马联系了几家认证机构,对比价格和周期,两周内就把认证拿下了。结果呢?当其他卖家还在犹豫的时候,他的产品已经重新上架,抢占了先机。
呢,这就是解决问题思维的威力。
其实换个角度想,每一次平台政策调整,每一次市场变化,都是重新洗牌的机会。那些陷入受害者思维的卖家会被淘汰,而那些快速适应、主动解决问题的卖家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抱怨到行动只需要一个转念
03
我自己的转变是从一次惨痛的教训开始的。
那时候主推的一款台灯突然被平台下架,原因是产品描述涉嫌夸大宣传。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平台太严格了,这么点小问题也要下架。在群里抱怨了一整天,各种吐槽。
但抱怨完了,产品还是下架状态,每天都在损失销量。
第二天冷静下来,我开始仔细研究平台的内容政策,逐字逐句地检查产品描述,找出所有可能有问题的表述。然后重新撰写,提交申诉。一周后产品重新上架,虽然损失了一些销量,但这次经历让我建立了更完善的内容审核流程。
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停止抱怨的那一刻。
现在遇到问题,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能控制吗?如果能控制,我可以做什么?如果不能控制,我怎么适应它?
这样想问题,心态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而是"这个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
说到底,生意场上没人关心你的委屈。客户不会因为你的困难就多买你的产品,平台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改变政策。市场只认结果,不听解释。
04
做跨境电商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因为受害者心态而错失机会的卖家。他们把太多精力浪费在抱怨和找借口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解决问题。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困难,而是面对困难时选择行动而不是抱怨。下次遇到挫折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我现在能做什么?这一个简单的转念,可能就是你突破现状的开始。






















晚上刷社群的时候,看到一个卖家在群里抱怨:亚马逊又出新政策了,小卖家越来越难做,平台偏向大卖家,各种限制,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让做的。下面一串附和声,仿佛找到了生意不好的完美理由。
说实话,我以前也这样想过。
刚开始做亚马逊那会儿,产品被跟卖了就骂平台不作为,listing被恶意举报就怪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广告费越来越高就埋怨亚马逊吃相难看。那段时间,我就像个怨妇,每天都在找各种外部因素来解释自己的失败。
但抱怨从来不会让销量增长一分钱。
受害者思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01
怎么说呢,受害者心态其实很舒服的。它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借口,让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舒适区里。产品卖不好?平台的错。竞争激烈?大卖家的错。利润微薄?供应商的错。
老实讲,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这种思维模式有多害人。
去年有个朋友,做户外用品的,一直抱怨现在市场不好做。我问他最近在优化什么,他说现在这个环境还优化什么啊,先活下去再说。结果呢?三个月后他真的退出了亚马逊。而同期另一个做类似产品的卖家,一直在研究新的关键词策略,测试不同的图片风格,现在月销量已经是之前的两倍。
同样的困境,不同的心态,完全不同的结果。
问题在于,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了主动权。我们开始相信外部环境决定了一切,而忽略了自己还能做什么。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就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掉我们的行动力。
解决问题的人永远稀缺
02
市场上普遍认为,真正能持续盈利的卖家,都有一个共同特质:他们不是在抱怨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面对平台政策变化,不同的卖家反应完全不同。有人忙着在群里吐槽,有人已经开始研究新政策的具体条款,寻找应对策略了。
前段时间亚马逊更新了某个类目的安全标准,很多卖家都在抱怨成本又要增加了。但有个朋友立马联系了几家认证机构,对比价格和周期,两周内就把认证拿下了。结果呢?当其他卖家还在犹豫的时候,他的产品已经重新上架,抢占了先机。
呢,这就是解决问题思维的威力。
其实换个角度想,每一次平台政策调整,每一次市场变化,都是重新洗牌的机会。那些陷入受害者思维的卖家会被淘汰,而那些快速适应、主动解决问题的卖家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抱怨到行动只需要一个转念
03
我自己的转变是从一次惨痛的教训开始的。
那时候主推的一款台灯突然被平台下架,原因是产品描述涉嫌夸大宣传。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平台太严格了,这么点小问题也要下架。在群里抱怨了一整天,各种吐槽。
但抱怨完了,产品还是下架状态,每天都在损失销量。
第二天冷静下来,我开始仔细研究平台的内容政策,逐字逐句地检查产品描述,找出所有可能有问题的表述。然后重新撰写,提交申诉。一周后产品重新上架,虽然损失了一些销量,但这次经历让我建立了更完善的内容审核流程。
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停止抱怨的那一刻。
现在遇到问题,我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能控制吗?如果能控制,我可以做什么?如果不能控制,我怎么适应它?
这样想问题,心态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而是"这个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
说到底,生意场上没人关心你的委屈。客户不会因为你的困难就多买你的产品,平台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改变政策。市场只认结果,不听解释。
04
做跨境电商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因为受害者心态而错失机会的卖家。他们把太多精力浪费在抱怨和找借口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解决问题。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困难,而是面对困难时选择行动而不是抱怨。下次遇到挫折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我现在能做什么?这一个简单的转念,可能就是你突破现状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