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解读!亚马逊评论政策违规红线细则!


最近亚马逊对评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狠,一大波卖家已经中招。
评论政策的红线到底在哪?常见误区又有哪些?被判违规后又该怎么处理?
这篇文章一次说清楚。

踩了这些坑,就是在“操控评论”!
亚马逊对Review的底线向来明确:不能以任何方式影响买家的评价意愿或评价内容。
你可能觉得只是出于“服务好客户”的角度操作,但在平台眼里,这些行为全是违规:
返现、发券、送小礼品让客户留评?
无论你是用社交软件联系买家,还是发站内信,只要有诱导成分,都属于违规操控评论。
用自养号刷评、用朋友员工号留好评?
再熟也不行,只要账号之间存在“关联”,平台就会认定你在虚假操作。
包装里塞卡片引导留评?
哪怕你不是FBA发货,只要亚马逊抽检到了,也算违规。尤其是带了网站链接、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后果更严重。
请求删除或修改差评?
不要以为“买家删评”是安全的操作,亚马逊认为这是干预行为,轻则警告,重则限制评论权限甚至封号。

很多卖家不是明知违规,而是“被套路”。下面这几种操作,千万注意别踩雷:
误区一:联系客户时留下联系方式
很多卖家喜欢在处理差评时留电话、邮箱,想“私下解决”。
但只要一涉及“非平台沟通”并带有补偿意图,就会被系统识别为试图操控评论。
误区二:站内信提示“如果满意请留好评”
哪怕你没有明说给好评送礼品,只要表达了希望客户留正面评价的意思,就有违规风险。
正确做法是用系统提供的“Request a Review”功能,全自动、平台认可。
误区三:商品包装内夹带请求好评的卡片
有些卖家自发货就觉得“亚马逊查不到”,所以随手塞张小卡片。
但平台现在抽检越来越严格,哪怕只是一句“满意请给五星”,都可能引发账号审核甚至冻结。

违规了怎么办?如何正确申诉?
路径一:确实违规,主动承认
如果你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建议态度端正,准备好以下材料:
说明违规操作的起因、具体内容和影响范围;
提供与买家沟通记录截图、返现或补偿证据;
如使用第三方服务商,请详细提供对方信息(名称、联系方式、合作时间、影响ASIN等);
最好附上整改计划,例如今后如何规范行为、停止使用刷评服务等。
提示: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态度诚恳的申诉信,更容易获得亚马逊的理解和通过。
路径二:确认被误判,据理力争
如果你确信自己没有违规,但系统误判了:
提供清晰的FBA发货凭证,证明包装中未放违规资料;
提交近期与客户的沟通记录,说明没有引导评论行为;
如果有被盗号、身份信息泄露等情况,也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遭遇“恶意差评攻击”怎么办?
除了平台本身的审查,现在不少卖家还要面对“同行搞事”——差评攻击、刷Helpful按钮把差评顶上去。
这时候一定要收集好证据,向平台举报。
举报方式:发邮件至:community-help@amazon.com
附带内容建议:差评链接;评论截图;简洁明了地说明为何认为是恶意攻击。























最近亚马逊对评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狠,一大波卖家已经中招。
评论政策的红线到底在哪?常见误区又有哪些?被判违规后又该怎么处理?
这篇文章一次说清楚。

踩了这些坑,就是在“操控评论”!
亚马逊对Review的底线向来明确:不能以任何方式影响买家的评价意愿或评价内容。
你可能觉得只是出于“服务好客户”的角度操作,但在平台眼里,这些行为全是违规:
返现、发券、送小礼品让客户留评?
无论你是用社交软件联系买家,还是发站内信,只要有诱导成分,都属于违规操控评论。
用自养号刷评、用朋友员工号留好评?
再熟也不行,只要账号之间存在“关联”,平台就会认定你在虚假操作。
包装里塞卡片引导留评?
哪怕你不是FBA发货,只要亚马逊抽检到了,也算违规。尤其是带了网站链接、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后果更严重。
请求删除或修改差评?
不要以为“买家删评”是安全的操作,亚马逊认为这是干预行为,轻则警告,重则限制评论权限甚至封号。

很多卖家不是明知违规,而是“被套路”。下面这几种操作,千万注意别踩雷:
误区一:联系客户时留下联系方式
很多卖家喜欢在处理差评时留电话、邮箱,想“私下解决”。
但只要一涉及“非平台沟通”并带有补偿意图,就会被系统识别为试图操控评论。
误区二:站内信提示“如果满意请留好评”
哪怕你没有明说给好评送礼品,只要表达了希望客户留正面评价的意思,就有违规风险。
正确做法是用系统提供的“Request a Review”功能,全自动、平台认可。
误区三:商品包装内夹带请求好评的卡片
有些卖家自发货就觉得“亚马逊查不到”,所以随手塞张小卡片。
但平台现在抽检越来越严格,哪怕只是一句“满意请给五星”,都可能引发账号审核甚至冻结。

违规了怎么办?如何正确申诉?
路径一:确实违规,主动承认
如果你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建议态度端正,准备好以下材料:
说明违规操作的起因、具体内容和影响范围;
提供与买家沟通记录截图、返现或补偿证据;
如使用第三方服务商,请详细提供对方信息(名称、联系方式、合作时间、影响ASIN等);
最好附上整改计划,例如今后如何规范行为、停止使用刷评服务等。
提示: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态度诚恳的申诉信,更容易获得亚马逊的理解和通过。
路径二:确认被误判,据理力争
如果你确信自己没有违规,但系统误判了:
提供清晰的FBA发货凭证,证明包装中未放违规资料;
提交近期与客户的沟通记录,说明没有引导评论行为;
如果有被盗号、身份信息泄露等情况,也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遭遇“恶意差评攻击”怎么办?
除了平台本身的审查,现在不少卖家还要面对“同行搞事”——差评攻击、刷Helpful按钮把差评顶上去。
这时候一定要收集好证据,向平台举报。
举报方式:发邮件至:community-help@amazon.com
附带内容建议:差评链接;评论截图;简洁明了地说明为何认为是恶意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