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品不适合海王打法?错失大流量真可惜~

线上+线下课程,助您快速实现从新手到爆单的转变>>>
有些亚马逊新卖家朋友可能以为—-广告要跑得动,就得砸高预算、出高价。CPC 越高,流量越大,转化越稳?
但林校长在海王打法里明确告诉我们:
“海王打法的底层逻辑,就是用低CPC撬动高质流量。”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
低CPC,是怎么做到的?又该怎么设置你的广告出价?
一、高转化词,不一定要高价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看起来是不是很吓人?转化高归高,点击这么贵,毛利吃不消啊!
但通过合理的预算分配和匹配模式设置,这个词也能用相对低的出价跑起来,而且还能赚钱。

(没有思路?抄答案版在上)
关键点:
✔️ 高转化 + 合理CPC区间 = 可控的 CPA
✔️ 精准匹配适当加价,广泛匹配谨慎放量
✔️ 做好流量定位,选好关键词
二、怎么判断“CPC出价区间”是否合理?
林校长给了我们一个公式:
CPC = 转化率 × CPA(你能接受的单次成交成本)
⚠️ 但还有一个关键前提是:你的 CPA 一定要低于你的单品毛利。
举个例子:
假设你的产品售价是 $25,成本是 $15,毛利是 $10;
那你在投放时的 CPA 就不应该超过 $10,否则广告跑得越多,利润就被吃光甚至亏损。
所以,在做投放前,你必须先测算:
你的最大 CPA 能是多少?
反推回来,匹配你的转化率,你该出多少 CPC 才不亏钱?
比如:
你的转化率是 10%
你能接受的 CPA 是 $6
那你应该出的 CPC 就是 $0.6
用这个逻辑来设预算和出价,才是真正科学、可控的打法。
三、预算不是越高越好,广告不是越多越准
很多人一开始就猛砸预算、开一堆广告活动,以为“投得多就跑得好”。
结果是:
曝光分散,预算摊薄
广告之间抢流量,效果互相干扰
没有本数据沉淀就匆忙加预算,反而烧得快、学得慢
林校长在课上提醒:预算和广告活动的管理,要讲节奏,也要讲判断。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先让广告跑得动,再加预算:不是一开始就砸大预算,而是先看活动能否触发曝光和转化;
广告活动不要一次开太多:活动之间会争抢流量资源;
匹配方式要分工清晰:广泛匹配适合摸清流量方向和入口;准匹配更适合稳定拿单和控制转化;
广告不是你砸钱就能起量的事情,它是一场需要策略、节奏和判断力的投放游戏。
四、位置加价也有讲究:别全都一刀切!
以“women clothes”这个泛词为例:
搜索结果首页:虽然曝光高,但流量非常杂、竞争极大,你的产品容易被淹没;尤其当你的款式不够突出、评论星级不高、主图不够抓眼,这个位置性价比其实很低,不建议在这儿大幅加价。
商品详情页(商品页面位置):系统会自动匹配风格类似的产品,用户浏览时心理预期更明确,点击更容易,转化也更高。像“碎花裙”流量就会更多指向类似碎花裙的产品,非常适合在这一位置加价获取高质量流量。
所以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加价要看词、看品类、看你现在投放阶段。
五、家具类标品的“低CPC胜出法”
很多卖家觉得“标品=高竞争=没法玩海王”,其实不然。
请看这两个标品案例:
🪑 品类:床头柜
📉 实际广告操作 CPC:$0.31,拿下 118 单

🪑 品类:化妆镜
📉 实际广告操作 CPC:$0.11,拿下 12 单

这也说明,哪怕是转化率低、客单价不高的标品,只要流量定位好,CPC控制好,也完全可以做出稳定ROI的海王广告。
所以重点不是“品类是否适合”,而是你有没有抓对了流量的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