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亚马逊知名大卖疑似跑路,千万融资打水漂?

明星品牌崩塌,震动跨境圈。
美国DTC食品品牌Better Brand突传重磅消息:创始人Aimee Yang因涉嫌欺诈、滥用资金被起诉并失联,公司官网与亚马逊、独立站同步关闭。这家估值一度达1.7亿美元的明星企业,如今却沦为电商行业的警示教材。

图源:网络
01
明星品牌的快速崛起
Better Brand成立于2021年,切入健康食品赛道,主打“高蛋白、低碳水”的贝果类产品,成功抓住了健身与减重群体的消费需求。得益于“碳水界Beyond Meat”的定位,其在短短几个月内便突破百万美元的销售额,成为DTC品牌中的新星。

图源:网络
品牌创始人Aimee Yang擅长资本运作。自2021年以来,Better Brand接连完成融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Cruise创始人Kyle Vogt、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以及演员Patrick Schwarzenegger等明星资本方。到2023年底,其估值已达1.7亿美元,品牌铺设全渠道:线上依托亚马逊、Whole Foods,线下进驻Target等零售商,一时间风光无两。
作为Better Brand的创始人兼CEO,Aimee Yang曾多次公开表达她的品牌愿景:“我曾经梦想着一个我可以吃我想吃的东西,而不必担心体重增加或负面健康后果的世界。Better Brand现在正让那个世界成为现实。”
在品牌创立初期,Aimee以“好吃不胖”的理念打动了无数消费者与投资人,也成功赋予了这个DTC食品品牌强烈的理想主义光环。

品牌创始人Aimee yang照片
图源:网络
02
经营危机的前兆
转折出现在2024年。
首先,消费者陆续投诉发货迟缓,原本承诺的48小时发货时限演变成无限延期,其后官网多次无法访问。客户在Reddit、Twitter等平台表达不满,品牌方却集体沉默,评论区关闭,负面评论被删,社交媒体运营策略频频失误。

客户在社区发表不满
图源:reddit截图

Better Brand差评不断增多
图源:snaxshot
2024年10月,Aimee Yang发布声明称,内部存在员工窃取库存和蓄意破坏运营系统的行为,矛头直指团队。尽管她试图将品牌问题归咎于“内奸”,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危机公关下的甩锅言论。更有前员工在LinkedIn爆料称,公司内部早已人心涣散,许多员工在去年底就已离职。
03
欠款近百万美元,创始人失联疑跑路
2025年3月,一份来自JSD管理咨询公司的诉讼文件彻底揭开了Better Brand的运营真相。文件显示,Better Brand拖欠一家特色面包供应商贷款75万美元,其中尚有49万美元未还。JSD指控Aimee Yang拒绝配合调查资金流向,并涉嫌欺诈与滥用资金。
而后,JSD聘请的私家侦探前往Aimee Yang位于佛罗里达的家庭住址,未能发现其踪迹,创始人“人间蒸发”。
目前,亚马逊上的Better Brand店铺与独立站均已关闭,所有商品下架,消费者退款无门,投资人损失惨重。

图源:网络
04
明星项目为何会爆雷?
Better Brand的失败并非孤立。其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过度扩张:融资到位后,品牌盲目扩展线上线下渠道,广告投入大幅提升,却忽略了供应链和履约能力的建设,现金流短期内迅速吃紧。
治理混乱:Aimee Yang将品牌打造为“创始人中心制”,管理缺乏透明度,员工更替频繁,组织效率低下。
品类高度同质化:随着DTC市场竞争加剧,高蛋白低碳水类产品迅速被大品牌跟进模仿,Better Brand失去先发优势。
舆论处置失败:面对消费者质疑和舆情风暴,品牌在社交平台“沉默+删评”的做法反而激化了信任危机。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连锁反应:供应商追债、投资人撤资、员工出走、消费者维权,品牌在短时间内全面瓦解。
05
不是只有Better Brand
Better Brand并不是近年唯一“轰然倒塌”的明星卖家。
广东某灯具工厂被爆拖欠货款逾4500万元,宣布停产清算。该公司早前亦通过招商宣称即将“纳斯达克上市”,并频繁在媒体上炒作品牌形象,但实际运营数据早已露出异常:社保缴纳人数为个位数,企业征信评级下调。

图源:网络
风口退去,谁在裸泳?
Better Brand的崩塌,不仅揭示了DTC品牌在市场浪潮下的脆弱根基,也为所有跨境卖家敲响了警钟。如今,亚马逊等平台对产品质量、履约能力、合规经营的要求愈发严苛,流量红利不再,靠“讲故事”“打爆款”维持的增长模式正经受着考验。
Better Brand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估值神话”在现实中土崩瓦解。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不靠流量冲刺,而是靠长期主义的深耕与稳扎稳打。平台政策和规则不断调整,只有快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脚跟,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明星品牌崩塌,震动跨境圈。
美国DTC食品品牌Better Brand突传重磅消息:创始人Aimee Yang因涉嫌欺诈、滥用资金被起诉并失联,公司官网与亚马逊、独立站同步关闭。这家估值一度达1.7亿美元的明星企业,如今却沦为电商行业的警示教材。

图源:网络
01
明星品牌的快速崛起
Better Brand成立于2021年,切入健康食品赛道,主打“高蛋白、低碳水”的贝果类产品,成功抓住了健身与减重群体的消费需求。得益于“碳水界Beyond Meat”的定位,其在短短几个月内便突破百万美元的销售额,成为DTC品牌中的新星。

图源:网络
品牌创始人Aimee Yang擅长资本运作。自2021年以来,Better Brand接连完成融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Cruise创始人Kyle Vogt、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以及演员Patrick Schwarzenegger等明星资本方。到2023年底,其估值已达1.7亿美元,品牌铺设全渠道:线上依托亚马逊、Whole Foods,线下进驻Target等零售商,一时间风光无两。
作为Better Brand的创始人兼CEO,Aimee Yang曾多次公开表达她的品牌愿景:“我曾经梦想着一个我可以吃我想吃的东西,而不必担心体重增加或负面健康后果的世界。Better Brand现在正让那个世界成为现实。”
在品牌创立初期,Aimee以“好吃不胖”的理念打动了无数消费者与投资人,也成功赋予了这个DTC食品品牌强烈的理想主义光环。

品牌创始人Aimee yang照片
图源:网络
02
经营危机的前兆
转折出现在2024年。
首先,消费者陆续投诉发货迟缓,原本承诺的48小时发货时限演变成无限延期,其后官网多次无法访问。客户在Reddit、Twitter等平台表达不满,品牌方却集体沉默,评论区关闭,负面评论被删,社交媒体运营策略频频失误。

客户在社区发表不满
图源:reddit截图

Better Brand差评不断增多
图源:snaxshot
2024年10月,Aimee Yang发布声明称,内部存在员工窃取库存和蓄意破坏运营系统的行为,矛头直指团队。尽管她试图将品牌问题归咎于“内奸”,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危机公关下的甩锅言论。更有前员工在LinkedIn爆料称,公司内部早已人心涣散,许多员工在去年底就已离职。
03
欠款近百万美元,创始人失联疑跑路
2025年3月,一份来自JSD管理咨询公司的诉讼文件彻底揭开了Better Brand的运营真相。文件显示,Better Brand拖欠一家特色面包供应商贷款75万美元,其中尚有49万美元未还。JSD指控Aimee Yang拒绝配合调查资金流向,并涉嫌欺诈与滥用资金。
而后,JSD聘请的私家侦探前往Aimee Yang位于佛罗里达的家庭住址,未能发现其踪迹,创始人“人间蒸发”。
目前,亚马逊上的Better Brand店铺与独立站均已关闭,所有商品下架,消费者退款无门,投资人损失惨重。

图源:网络
04
明星项目为何会爆雷?
Better Brand的失败并非孤立。其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过度扩张:融资到位后,品牌盲目扩展线上线下渠道,广告投入大幅提升,却忽略了供应链和履约能力的建设,现金流短期内迅速吃紧。
治理混乱:Aimee Yang将品牌打造为“创始人中心制”,管理缺乏透明度,员工更替频繁,组织效率低下。
品类高度同质化:随着DTC市场竞争加剧,高蛋白低碳水类产品迅速被大品牌跟进模仿,Better Brand失去先发优势。
舆论处置失败:面对消费者质疑和舆情风暴,品牌在社交平台“沉默+删评”的做法反而激化了信任危机。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连锁反应:供应商追债、投资人撤资、员工出走、消费者维权,品牌在短时间内全面瓦解。
05
不是只有Better Brand
Better Brand并不是近年唯一“轰然倒塌”的明星卖家。
广东某灯具工厂被爆拖欠货款逾4500万元,宣布停产清算。该公司早前亦通过招商宣称即将“纳斯达克上市”,并频繁在媒体上炒作品牌形象,但实际运营数据早已露出异常:社保缴纳人数为个位数,企业征信评级下调。

图源:网络
风口退去,谁在裸泳?
Better Brand的崩塌,不仅揭示了DTC品牌在市场浪潮下的脆弱根基,也为所有跨境卖家敲响了警钟。如今,亚马逊等平台对产品质量、履约能力、合规经营的要求愈发严苛,流量红利不再,靠“讲故事”“打爆款”维持的增长模式正经受着考验。
Better Brand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估值神话”在现实中土崩瓦解。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不靠流量冲刺,而是靠长期主义的深耕与稳扎稳打。平台政策和规则不断调整,只有快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脚跟,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